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45例胆道梗阻的CT图片进行分析,其中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4例、壶腹癌4例、胆结石16例。结果 除显示梗阻端以上胆管扩张外,胆管癌的阻塞端可显示截断或鼠尾状改变:肝门区胆管癌及胆总管胰上段癌可显示梗阻远端未扩张胆管,胰头癌、壶腹癌可见扩张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胰管扩张。肝癌肝门淋巴结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结石可见胆管扩张及胆管内结石影。结论 CT是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胰胆管十二指肠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螺旋CT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连接区癌18例,包括胰头癌10例(其中6例位于胰钩突),胆总管下端癌4例,vater氏壶腹癌4例;另外3例胰头区炎症,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经病检证实。结果连接区癌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不均,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或下端软组织结节,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胰头癌、vater氏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的密度变化与肿瘤的病理相关;大部分病例有胰胆管扩张,胰胆管是否扩张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位置有关。胰头区炎症亦表现为胰头增大、胰胆管扩张,但增大的胰头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强化,周围结构模糊,胰体多肿大,胆管积气,此点可与肿瘤鉴别。结论螺旋CT对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连接区早期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立勇 《中外医疗》2012,31(23):162-163
目的观察胆总管螺旋CT的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该院接受胆总管阻塞治疗的患者86例,对其胆总管阻塞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包括胰头壶腹病变36例,胆总管结石30例,胆总管癌11例,胆总管炎性狭窄9例。胰头壶腹病变中胰头癌19例,胰腺炎9例,胰腺结核1例,壶腹癌6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头壶腹部占位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异常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显示"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或)血行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阻塞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较为准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优于B超检查,不受肠气和脂肪的影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21例乏特氏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胰头癌常表现为胰头部肿块和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以上各级胆管扩报;壶腹及乳头癌表现为胰头右缘肿块和胆总管胰腺段以上各级胆管扩张。本组胰头癌符合率81.8%,壶腹癌符合率70%,表明 B 型超声对上述肿瘤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点,提高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连接区小癌22例,包括胰头癌12例(其中6例位于胰钩突),Vater's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另胰头区炎症5例,以作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连接区小癌CT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改变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胰头癌突出表现为低密度区;Vater's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密度相对高,这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大部分病例有胰胆管扩张,胰胆管扩张与否依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而定.(2)胰头区炎症亦表现胰头增大,胰胆管扩张,但胰头密度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胆道积气,这些可作为与肿瘤的鉴别点.结论 连接区小癌的CT诊断及鉴别虽然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有关胆道梗阻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6年间(1997—2003)做了CT平扫兼增强扫描并手术的52例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胆道梗阻水平在肝门段者占21%、胰上段者占10%,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的扩张、如软藤征、枯枝征;梗阻水平在胰腺段者占27%、壶腹段者占42%,主要表现在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如软藤征、枯枝征、环影及双管征。结论 CT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高,有一定特异性,定性、定位准确。但对壶腹段壶腹癌、胆管癌、胰头癌三者的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01-2403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73-287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检查。结果:CT检查发现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块5例,胰体尾部混合密度肿块3例,MRI检查发现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块2例;肿块最大径2.1cm~4.2cm不等,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增大2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在CT和MRI上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肿块5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尾,直径约3.1~6.2 cm。肿瘤全部由实性及囊性成分构成,以实性为主者5例,其内伴少量低密度区,其中1例可见点片状钙化;以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在囊性成分边缘可见实性结节;其余2例为囊实混合成分,比例不一,其中1例可见胰管扩张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静脉期比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各期肿块增强后CT值均低于胰腺实质,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明显,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医学综述》2013,19(4):753-75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CT表现,比较分析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共同之处,找到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5例SPTP中胰头部发病2例,胰体部1例,胰尾部2例,术前CT全部检出病灶,诊断3例,怀疑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80%。SPTP在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瘤体边界多较清楚,瘤体较大则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极少见,极少数病例可有胰管或肝内胆管扩张。CT增强后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楚,包膜完整显示并有明显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瘤内实性部分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结论 SPTP为胰腺少见的肿瘤类型,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CT特点有助于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MRI对于胰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临床确诊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肿瘤CT、MRI的表现进行诊断总结分析.结果 病变分布情况:4例位于胰腺体部,2例位于胰腺头、颈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主要影像特征5例表现CT平扫胰腺低密度囊性病灶,2例变现为实性病灶,MRI检查主要表现胰腺内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及混杂异常信号病灶,病灶边界清晰或不清.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淋巴管瘤2例,脂肪瘤3例,畸胎瘤1例,胰腺淋巴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于诊断胰腺少罕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婷婷  董江宁  韦炜 《安徽医学》2012,33(11):1523-1526
目的探讨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及病理类型,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共31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假性囊肿14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癌2例1例伴明显液化坏死,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胰腺假性囊肿12例发生于胰周,2例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真性囊肿2例均发生于胰腺实质内,呈多囊状改变;囊腺瘤8例均位于胰腺体尾部,浆液性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黏液性囊较大,可见条状分隔及斑点状钙化影;黏液性囊腺癌2例位于胰体部,可见壁结节;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尾,均以囊性成分为主,边缘可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影;胰腺癌2例,1例位于胰头部,坏死囊变区内见索条状软组织成分,1例位于胰颈部。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有很多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MSCT)可以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CT表现,分别对胰腺癌和正常胰腺胰腺期、门脉期密度进行比较。结果28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部,7例位于胰腺体部,6例位于胰腺尾部,3例为弥漫性胰腺癌。胆管扩张24例,胰管扩张25例,肝内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35例。44例病例中有36例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胰腺期胰腺癌与正常胰腺密度差别最大。结论CT扫描可以明确胰腺癌的存在以及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胰腺期扫描对识别胰腺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谢建强 《当代医学》2009,15(3):32-33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3例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抗结核治疗后3~4个月后复查CT后明确诊断。结果CT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为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1例为胰头、体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胰头部增大。胰头、体区见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或囊实性包块,壁较薄,有轻-中度强化,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呈环状强化。结论胰头、体区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囊实性包块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合病史,可提示胰腺和胰周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18.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9,15(7):128-130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6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先天性囊肿2例,CT清晰显示囊壁薄而光整,囊内无分隔及实性组织成分。潴留性囊肿2例.CT表现为其与胰管相连,囊壁稍厚,囊肿近端均为胰腺癌。假性囊肿7例(急慢性胰腺炎所致4例、外伤所致2例、手术所致1例),CT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外伤性假囊肿密度复杂多变。感染性囊肿2例,CT表现无特异性,肿瘤性囊肿5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1例),肿瘤性囊肿多有软组织成分,囊壁多不规则,囊内多可见分隔。结论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