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325例患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肺炎衣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组喘息性疾病患儿衣原体阳性检出率5.8%(19/325),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岁3例,l-5岁12例,5-10岁4例.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急性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诱因,在急性发作时应重视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检测,并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钟嵋 《工企医刊》2003,16(1):10-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婴幼儿喘息性疾患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婴幼儿MP感染性喘息性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MP感染比例至增高趋势,咳喘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结论: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患有关,临床以大环内酯类药物足疗程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易定波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54-154,156
目的 检测婴幼儿喘息型肺炎、非喘息型肺炎IL-8 、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法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婴幼儿肺炎患者(其中喘息型肺炎有40例,非喘息型肺炎有36例)的IL-8 、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的进行检测,同时对3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同期检测.结果 婴幼儿肺炎患者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肺炎患儿而言,其中喘息型肺炎患儿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型肺炎患儿,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中的IL-8、TNF-α、IgE以及外周血EOS等免疫相关分子与婴幼儿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感染肺炎支原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为预防婴幼儿喘息发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196例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婴幼儿4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婴幼儿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婴幼儿8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婴幼儿32例;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喘息类型构成,检测四组婴幼儿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31例占36.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11例占26.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9例占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8例占25%;支原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38例占4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2例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13例占40.6%;支原体组无喘息患儿15例占1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8例占4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无喘息患儿11例占34.4%,不同病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能够对婴幼儿喘息发作产生促进作用,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本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地方制定相应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防治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1—3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247例(毛细支气管炎104例,婴幼儿哮喘143例),247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及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等。结果:儿童过敏史和特异性体质、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家中装修、家中铺地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冬季取暖方式、猫狗接触史以及父母铅职业暴露是该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维生素A、D、E的补充、较长的每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多方面对本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2013—1至2014—3在我院儿科收治的92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和治疗组46例,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解癌平喘化痰、吸氧度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8个月2.5ml,2次/日;8月-2岁5ml,2次/日。结果:治疗组喘息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提前(P〈0.01)。结论:口服氨溴特罗溶液可迅速缓解急性喘息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痛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护理及预防。方法:通过本院2008年10月一2011年5月收治的43例喘息性婴幼儿的病历资料分析,针对性的对本病常见的诱因、症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加强随访。结果:所有患儿经细致的护理,尽量减少诱发因素,喘息得以控制。结论: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通过治疗,辅助雾化吸人,有针对性的护理,尽可能减轻患儿不适,促进康复,‘同时与家长沟通,减少顾虑,密切合作,加强预防,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Ⅰ2(PGF2)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重要炎性介质,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测定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浆中两者的活性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以探讨其在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发作和短期预防喘息再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反复喘息婴幼儿患者36例为治疗组,同期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喘息缓解及再发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急性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达88.8%,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苦(P〈0.01);治疗组年内出现喘息再发率1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病毒、支原体感染和具有特异性体质有关,其气道高反应性,给予表面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除迅速缓解急性喘息症状外,有明湿干预作片用。  相似文献   

11.
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持续严重的喘息状态是儿科的危症之一。自2004年1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空气压缩泵驱动0.5%舒喘灵溶液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秋玲 《现代保健》2012,(10):37-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方法:72例喘息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和西医对照组36例。西医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泵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4%,西医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防止其产生毒副作用及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两组,有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组114例(A组)和无喘息、无哮鸣音组123例(B组),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T-IgE检测,收集特应性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39.47%(45,114),高于B组的23.58%(29/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A组中42例MP.IgM阳性患儿随访6-24个月,有29例(69.05%)诊断为哮喘,其中23例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许锦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52-3753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喘息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WBC计数增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比例均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三组血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2.61%、48.23%,明显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小儿喘息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3岁以下婴幼儿男孩多见;支气管哮喘组个人过敏史和家族史发生率较高。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多样,对常规治疗不理想者应行相关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喘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期及缓解期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100例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按病情分为哮喘组、肺炎组,并安排同时入院的50例非心胸疾病患儿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同时进行Fe NO水平测定。结果哮喘急性期的Fe NO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对比显示有统计学异性(P﹤0.05);而哮喘缓解期的Fe NO含量也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组和对照组在Fe NO水平比较中发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喘息性疾病患儿中的Fe NO水平可间接反映感染和过敏性炎症的区别,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自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笔者在西医基础上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21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作比较,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67例重症喘息性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应用硫酸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15min,治疗组在应用上述两种药物的同时,加用肾上腺素0.5mg,加至生理盐水3ml,6~8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每次10-15min,用药40d。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呜音和湿哆音消失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P〈0.01)。结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喘息性疾病可缩短痛程,改善肺功能,缓解喘憋,疗效确切,且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25-(OH)D_3与IgE浓度水平变化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患儿70例为喘息组;选取同期在院治疗的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70例为肺炎组;在选取同一时间在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幼儿70例为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IgE和25-(OH)D_3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结果 3组对象血清内25-(OH)D_3含量变化情况:喘息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比较,25-(OH)D_3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内25-(OH)D_3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象血清内IgE含量变化情况:喘息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比较,其血清内IgE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内IgE含量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患儿血清内25-(OH)D_3含量与IgE呈负相关(r=-0.184,P<0.05);肺炎组患儿血清内25-(OH)D_3含量与IgE呈负相关(r=-0.374,P<0.05);对照组血清内25-(OH)D_3含量和IgE无相关性(P>0.05)。结论喘息性疾病的发生与血清内维生素D含量下降有关,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刺激IgE含量的增多,从而导致喘息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玲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87+584-687,584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86例有喘息症状(支气管哮喘除外)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加用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呼吸状态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并将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治疗组在呼吸状态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除外哮喘),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