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并分析其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寻找一种便捷、实用的新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型心肌病3例),记录心尖四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 6.0工作站自动测量右室游离壁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Dla)、三尖瓣环连线中点处收缩期峰值位移(T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RVEF,并分析TAD参数与R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受检者TADla平均(19.3±5.9)mm(7.8~28.4 mm),TADmid平均(15.3±4.6)mm(7.2~22.2 mm).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各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TADla、TADmid与RVEF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RVEF=2.2 TADla + 9.9和RVEF=3.0TADmid+7.1.TADla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7.2 mm,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TADmid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3.1 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TAD与R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右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肺高血压(简称肺高压)患者的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displacement,TAD)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胸超声诊断为肺高压的患者共61例分为3个亚纽:I组(可疑肺高压,n=21),II组(肯定肺高压,n=20),Ⅲ组(重度肺高压,n=20)。另选3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用PhillipSonos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先后采集二维(2D)及实时三维(real—timethree—dimension,RT3D)图像,然后将2D图像输入QLAB6.2工作站获取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等参数;将RT3D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用四维右心室功能分析(4DRVF)软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TAD各测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中度相关,与3D-RVEF高度相关。肺高压患者T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个亚组间TAD各测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AD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差异范围分别为(0.05±1.75)mm及(-0.15±1.09)mm。结论: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TAD具有快速、准确及重复性好等特点,TAD能客观反映肺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评价不同左室功能状态下右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同时分析左室收缩功能对右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肺心病患者,选全心衰患者为第1组,单纯右心衰患者为第2组,第3组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二维图像及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将其输入QLAB 6.0工作站,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及RVEF等。分析各组三尖瓣环峰值位移的差别。结果:三尖瓣环位移参数与右室收缩功能(RVEF)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正常组相比,全心衰组及单纯右心衰组三尖瓣环位移参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心衰组与单纯右心衰组比较,三尖瓣环位移参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三尖瓣环位移参数能反映右室收缩功能;左室通过室间隔纵向收缩能力影响整个右室的收缩,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会加重右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T2DMⅠ组)19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T2DMⅡ组)2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C组)28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图像以及实时三维图像,将二维图像输入QLab 7.0工作站,获得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将三维实时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Ⅰ组Tm%、LVEF、RVEF明显减低(P均<0.05);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LVEF、RVEF亦明显减低(P均<0.05);与T2DMⅠ组比较,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三尖瓣环位移各参数与R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T1)、0.68(T2)、0.78(Tm)、0.94(Tm%),P均<0.01。 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TAD能无创评价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斑点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最新的超声二维(2D)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分析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9例(DCM组),平均(51±14)岁;43名年龄(46岁±14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采集2D、RT3D全容积图像,将2D及3D图像输入QLAB 6.2工作站分别获取MAD各参数及RT3D-LVEF值.结果 DCM组的MAD各项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MAD各测值与3D-LVEF之间相关性良好(P<0.01), 各测值的可重复性均较高.MAD各测值中,以胸壁为参考点的瓣环中点最大位移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TMADm%)与LVEF相关性最好, 且重复性最高.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大样本量健康成人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TAD),以建立TAD的正常值范围并研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478例,年龄18~77岁,平均(47.51±12.19)岁,利用Phillip Sonos 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采集二维图像,然后输入QLAB 6.2工作站获取TAD各参数: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TADm),右心室游离壁(TAD1)与室间隔(TAD2)瓣环插入点的收缩期位移及右心室长轴缩短率(TADm%),分析TAD各测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心率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获得未考虑年龄因素的TAD的各测值及TAD各测值在各年龄段的正常值范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AD1、TAD2、TADm、TADm%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01),且TADm%与体质量呈负相关(P均<0.001),TAD各测值不受性别、身高及心率的影响(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得到大样本量健康成人的TAD各测值,年龄及体质量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即TAD各测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TADm%随体质量增加而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在青海果洛地区人群右室整体收缩功能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青海果洛高原地区(在上海体检)右心功能减低人群患者4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果洛正常人群40例,设为对照1组;选择上海地区右心功能正常人群40例,设为对照2组。采集STI技术测量并获得心尖四腔二维图像及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将其输入QLAB 10.8工作站,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及右室收缩功能(RVEF)水平;将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传输到TOMTEC工作站中完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计算;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三尖瓣位移参数与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1、T2、Tm及RVEF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V、RVEDV、LVEF及RVEF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SV、R VESV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果洛地区人群RVEF与T1、T2、Tm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STI技术用于青海果洛地区人群右室整体收缩功能测定中是可行的,能准确的评价右心功能减低人群心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及右室射血分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正常人与25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RVESV和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重量(RVmass)。结果 ①正常人组内将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SV、RVEDV、RVEF、RVmass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值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进行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②正常人组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RVESV、RVEDV、RVmass均较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测值低,而RVEF测值较病人高。③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DV的相关关系(r=0.934)。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通过测量正常人与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室质量来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60名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组20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2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组对照;先用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二维测量右室面积变化分数 (RVFAC),并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并计算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最后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计算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结果 各组间舒张末期容积(R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高压程度越重,RVESV越大,SV及EVEF值越低,但在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射血分数(RVEF)与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 (RVFAC)及三尖瓣环 收缩期峰值速度(S’)呈正相关,与右室做功指数(RIMP)呈负相关。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M型超声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收缩功能,对临床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及右室量化分析系统评价保留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右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在我院肾内科确诊尿毒症并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为血透组,分为透析前和透析后,另外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面积变化分数(FAC);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右室室间隔纵向应变(RVSLS);右室量化分析系统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上述各组间参数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RVEDV、RVESV均增大,LVEF、RVGLS、RVFWLS、RVSLS、TAPSE、FAC、RVEF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和后RVEDD、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组患者透析前相比,透析后RVESV、RVEDV均减小,RVGLS、RVFWLS、RVSLS、RVEF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TAPSE、FA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RVEF与RVGLS、RVFWLS、RVSLS的绝对值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83,0.702,0.476。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右室量化分析系统可以评价保留LVEF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CM)的左室心肌力学特性,探讨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STI技术测定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左室扭转(LVtw)和MA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肌应变和扭转参数与MAD和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患者各参数减低(P<0.01),纵向应变在整体功能上的作用减弱(beta值0.66 vs 0.54,P<0.01),周向应变作用加强(beta值0.38 vs 0.44,P<0.01);DCM组GLs及LVtw是TMAD的独立预测因子;如果设定MAD为8.9 mm时,其诊断LVEF≤50%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结论 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DCM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例,法洛四联症患者38例.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审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ε、SRs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洛四联症患者及对照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V、ε、SRs测值均高于室间隔相应节段(心尖段SRs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测量尿毒症患者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探讨其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尿毒症患者30例(尿毒症组),选择同期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心尖四腔心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 8.1工作站,测量右心室纵向应变以及TAD软件测量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1)、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Tm)、右心室长轴缩短率(Tm%);比较两组TAD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右心室纵向应变与TAD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尿毒症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组T1、Tm、T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T1、Tm、Tm%与右心室纵向应变均呈高度正相关(r=0.79、0.87、0.92,P均<0.01)。结论 应用2D-STI测定的TAD与右心室壁纵向应变存在良好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观图像,测量各节段峰值纵向应变(S_L)、峰值径向应变(S_R),计算左室总体峰值纵向应变(GS_L)、总体峰值径向应变(GS_R).结果 右室心尖起搏组GS_L[-(18.29±2.67)%]低于正常对照组[-(21.07±2.08)%]及右室间隔起搏组[-(20.54±2.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GS_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心尖起搏组GS_R[-(26.85±7.73)%]与右室间隔起搏组GS_R[(28.59±6.0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6.26±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起搏组间GS_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室心尖起搏组GS_R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两起搏组邻近起搏位点的左室节段心肌S_L及S_R较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降低,但右室间隔起搏组保持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的左室内应变分布,右室心尖起搏组左室内应变分布异常.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非同步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中、重三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参数,右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右室横径/左室横径(RVTD/LVTD)、右室舒张末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面积(RVESA);功能参数包括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Tei指数;右心室应变参数包括右室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峰值(PST)的最大差值(Max-ΔPST)、应变达峰时间(T_(Q-S))的最大差值(Max-ΔT_(Q-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Max-ΔT_(Q-S)和Max-ΔPST明显增大(P<0.01).Max-ΔT_(Q-S)与PASP及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Max-ΔPST与PASP及Tei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右室非同步运动,在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即有明显改变,且与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应变成像技术测量右室非同步参数可用于早期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整体纵向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将其分为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三组.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右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GLSRa),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功能的指标.结果 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GLSRs、GLSRe、GLSRa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较轻度者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之间右室GLSRs、GLSRe、GL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决定因素(r=-0.466~-0.549,r=-0.403~-0.425,均P<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GLS、GL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556~0.585,P<0.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整体功能减低,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整体纵向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房室腔的大小、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应变、应变率及运动速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各段收缩期应变除了心尖段外,其余各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应变率除室间隔侧心尖段外,其余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平均值与肺动脉收缩压、三件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各参数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呈较好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