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氧对飞行员颅内氧饱和度及血容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低氧(10.5%.V)对60名飞行员颅内氧饱和度(ScO2)和血容积(BV)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了一种近红外仪器,非侵入,连续监视颅内ScO2和BV。5名受试者由于低氧时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较大,未能完成全部实验,其余55名在低氧时,颅内ScO2和BV发生了明显变化(P〈0.01),即ScO2下降,BV升高,低氧解除时约有80%受试者在8min恢复期内ScO2已恢复到实验前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
内地及西藏高原飞行前后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原飞行训练对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影响,对3批共36名歼击机飞行员转场西藏前后进行跟踪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人体劳动能力的因素,为提高高原劳动功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量机上,以60 r/m连续蹬车,每3 min递增25 W,蹬车至力竭时停止,用心电图机记录每个负荷末期5 s的心率(HR),用O2-CO2气体测定仪及掌式血氧仪分析每个负荷最后30 min的O2和CO2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耗氧量(VO2)和氧脉搏(VO2/HR). 结果 HR在100~170 次/min时,VO2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0.218 4+0.007 7x,r=0.975 9,P<0.01);HR为100~130次/min时,VO2/HR也随HR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次/min时,V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O2亦随VO2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血氧计和指端血氧计测定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方法 观察11名男性健康青年受试者,吸氧浓度为18%及0.8%两种氧氮混合气,用两种测定方法测定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吸入18%的氧氮混合气5min。两种测定方法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突然改吸0.8%氧氮气体10s之后耳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25s时耳血氧饱和度下降到最低值;指血氧饱和度在15s时方开始下降,30s指血氧饱和度下降到最低值。结论 在急性缺氧试验中作为指示体内缺氧程度生理指标之一的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最好使用耳血氧计。在缺氧程度不太严重的试验中,两者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5.
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AKV*O2)和氧脉搏(O2/HR)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率计上,以60rpm连续蹬车,每3min递增25W,蹬车至极量点时停止,记录每个量极负荷最后5s的心率(HR),测定每个量极负荷最后半分钟的O2和CO2含量及SaO2,计算O2和O2/HR.结果HR在100~170*min-1时,O2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106.4208-0.1928x,γ=0.9936,P<0.01);HR为100~130*min-1时,O2/HR也随HR的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min-1时,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O2亦随HR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高原条件下使用增氧呼吸器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条件下增氧呼吸器对人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9名被试者初到高原(海拔3700m)2h后,进行4次试验,首先检测静息状态下不使用仪器的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心率。然后使用仪器,重复检测。其次进行负荷运动,检测数据。恢复1h后。使用呼吸器进行负荷运动,重复检测。结果 静息状态下,与不使用增氧呼吸器试验结果相比较,使用增氧呼吸器后机体SaO2明显增加(P〈0.05),心率明显降低(P〈0.05)。运动负荷中,与不使用增氧呼吸器试验结果相比较,使用增氧呼吸器后SaO2值明显增加(P〈0.05),心率的变化则不显著(P〉0.05)。运动负荷实验结束后,恢复期3min及5min心率恢复速度使用仪器后明显加快(P〈0.05)。结论 增氧呼吸器能改善低氧务件下人体的劳动能力,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区室内空气弥散给氧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空气弥散给氧对SaO2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300m地区建立富氧室,第一次实验为不进入富氧室,第二次实验为进入富氧室第1天、2天、3天后,两次实验均做踏阶梯运动。首先检测富氧前及富氧后静息状态下的SaO2和心率,然后进行负荷运动实验,时间为5min,运动终止后,记录Sa02和心率(HRM),接着连续记录第3min及第5min的恢复心率(HRR),算得心率变化值(HRD)=HRM—HRR。结果:负荷运动终止后,第1天、2天、3天的SaO2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心率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3min及5min恢复心率速度富氧后比富氧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富氧室可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劳动能力,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8.
低氧环境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劳动能力明显降低。从低海拔地区初到高海拔地区,面临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极易使机体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态。国内外有关采用制氧机和建立富氧室的方法提高人体体质,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采用“增氧”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促进高原习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低压舱模拟海拔5000m高原缺氧环境,使用自行研制的“高原增氧呼吸器”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增氧呼吸器在低氧条件下对人体劳动能力的影响。作者选取军校(…  相似文献   

9.
前言 从小于1G到大于1G(飞行行业称为推拉)机动飞行的要求仅限于低推力-重量比的飞机,这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高空缺氧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保障进驻高原地区人员的身体健康而寻求一种缺氧耐力检查方法。 方法  2 0名受试者依次进入低压舱 ,先后暴露于模拟 4 0 0 0m、5 0 0 0m、6 0 0 0m、710 0m高度 ,每一高度停留 10min。在每一高度的即刻、5min、10min分别测定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随缺氧高度升高 ,人体心率增加 ,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 2 0名受试者中 ,3名未能通过缺氧耐力检查 ,提前终止实验 ,吸氧后即恢复正常。其余 17名受试者全部通过 4 0 0 0~ 710 0m的缺氧耐力检查 ,认知能力、意识、体征全部正常。 结论 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反映了持续性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综合心电监测指标能够对受试者的缺氧耐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加速度作用后(超重条件下)的大鼠进行脑血氧饱和度(%SaO2)的无损监测。方法:制作头部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模型,抽血测量其血氧饱和度,并计算出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值。同时测定出在850nm和760nm波长处缺血缺氧模型的光谱吸收强度,计算出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值,并绘制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关系曲线,通过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高 Gz和推拉动作后的光谱吸收强度,计算出与0 Gz组差值,推测出加速度作用后脑血氧饱和度。结果:由关系曲线推测出加速度作用后,大鼠脑血氧饱和度降低;推拉动作后,脑血氧饱和度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根据关系曲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无损监测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9000m高空跳伞时缺氧防护的生理指标要求。方法 4名健康男性被试者使用供氧防护装备,在低压舱内上升至9000m,然后模拟即刻开伞的降落轨迹降至2000m,记录各项物理参数和生理指标。结果 从9000m降至2000m的平均时间为23min 35s,此期间的累计耗氧量为:静止时平均47.9L,有轻度运动负荷时平均63.0L。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表明供氧浓度能满足生理要求。供氧系统呼吸气阻力为2.36~4.22kPa。结论 现有供氧防护装备经改进后能满足9000m跳伞即刻开伞中的缺氧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原低流量吸氧时间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吸氧是预防和治疗高原慢性缺氧损害的主要手段,为了对高原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氧疗,对低流量吸氧时间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关系进行监测,找出科学的吸氧时间,预防和减少缺氧对人体造成的急、慢性损害。方法:通过对高原施工人员在缺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通过一定时间低流量(2L/m in)吸氧后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用最佳的吸氧时间来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结果:通过低流量吸氧,能明显改善机体的缺氧程度,在一定时间内机体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吸氧30分钟后血氧饱和度的升高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变化。结论:低流量吸氧能显著改善高原缺氧环境下施工人员机体的缺氧状态,吸氧在30分钟内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现行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 25.1443(c)中对乘客遭遇座舱失压时最小气管氧分压的规定并不能反映乘客在缺氧状况下的实际生理状况,基于血氧饱和度水平提出了与CCAR 25.1443(c)等效的补氧设想。方法首先建立气管氧分压和肺泡氧分压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不同高度下人体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根据模型计算不同高度下的肺泡氧分压;最后根据同一高度下的肺泡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与CCAR 25.1443(c)等效的最低血氧饱和度水平。结果对于长时间持续暴露在高空的客舱乘客,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应不低于92%;对于短时间暴露在高空的客舱旅客,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应不低于85%。结论将CCAR 25.1443(c)中关于乘客最小补氧流量的规定建议修改为基于最小血氧饱和度的规定,此参数可准确反映出乘客的脑组织供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000米爬山前后即刻对进驻高原军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爬山前后即刻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爬山后心率较爬山前明显增加.结论:高原爬山即刻即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使心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7.
富氧室在高原对人体PWC1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人体PWC1 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为提高高原作功效率探讨有效途径 ;方法 :1 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 ,以 60rpm连续蹬车 ,0W为静息时对照值 ,从 2 5W开始 ,每 3分钟递增 2 5W ,蹬车至力竭时停止 ,用心电图机及掌式血氧仪记录每个负荷末期 5秒的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SaO2 ) ;结果 :HR的富氧室后较富氧前 3分钟及 5分钟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血氧饱和度的 0W至 1 2 5W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氧饱和度在1 75W至 2 2 5W时明显升高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 ;结论 :高原富氧室能增强心脏功能和肺功能及提高动脉SaO2 ,是一种有效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影响。方法 :在海拔370 0m建立富氧室 ,12名移居高原 30天的健康青年入室休息和睡眠 10h ,观察受试者睡眠前后SaO2 的变化及出室后 4h内SaO2 的改变 ,并与常氧组比较。结果 :富氧组入室 1h后SaO2 明显升高 [(90 .17± 3.38) % ,(94± 2 .17) % ,P <0 .0 1],第二日晨起安静时SaO2 较睡眠前增高 2 .33%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受试者出室后 1h、2h、3h的SaO2 依次为 (95 .5± 1.0 0 ) % ,(93.83±1.6 4) % ,(93± 2 .17) % ,与常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可明显改善移居者睡眠前后的SaO2 ,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例首次高原热气球飞行从不同海拔高度(2260m、3300m、4200m、4850m)起飞前和起飞后(限定高度1000m)飞行员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观察对比选用不同海拔高度起飞,飞行员起飞前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以及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记录起飞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海拔226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0.04±14.2)次/min,(90.1±5.2)%;(85.03±1.04)次/min,(88.02±4.3)%。在海拔33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4.02±9.02)次/min,(87.08±4.1)%;(95.04±10.8)次/min,(86.02±5.4)%。在海拔42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7.04±13.67)次/min,(85.02±4.7)%;(110.08±19.01)次/min,(80.04±6.06)%。在海拔485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90.5±10.05)次/min,(80.0±4.0)%;(151.0±9.0)次/min,(75.0±3.0)%。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高原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对移居高原男青年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乳酸(BLA)的影响。方法 8名进驻高原1年的受试者在海拔3700 m夜间睡眠,监测其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SaO2变化;起床脱离富氧室3 h后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BLA在富氧前、富氧后的变化。结果富氧较常氧下受试者SaO2增高(P〈0.01),富氧组BLA与常氧组比较降低(P〈0.01)。结论用氧烛制作富氧室可显著改善人体高原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