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早产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的病例200例作为早产组,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病例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早产组孕妇、足月组孕妇以及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对早产结局的影响以及早产儿出生体重对早产结局的影响。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为子痫前期,其次为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组的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子痫前期和胎儿窘迫的比例均高于足月组(P0.05)。早产儿胎龄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早产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的危险因素有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羊水过多以及胎儿窘迫。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结局有相关性,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的结局越差。  相似文献   

2.
刘慧  周昌菊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5-1177
目的分析早产有关高危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早产总数212例,分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两组,分别与同期足月分娩的200例相比,对照分析早产高危因素。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组孕母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人工流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及胎位异常均与早产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占据被迫性早产病因前四位主要产前危险因素.而自然早产的主要产前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和不明原因早产。结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产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292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29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92例进行相关对照。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及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相关。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早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引起早产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胎膜早破,是降低早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10年该院双胎早产和单胎早产高危因素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早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32 632例新生儿,其中早产病例2 879例,双胎早产339例(双胎早产组),单胎早产2 540例(单胎早产组),计算各组早产率,统计早产病例中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绒毛膜羊膜炎、子痫前期、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糖尿病、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合并内外科疾病、胎盘早剥等高危因素的比例。结果早产发生率为8.82%;同期单胎分娩31 791例,双胎分娩841例,单胎早产率为7.99%,双胎早产率为40.31%,双胎早产率明显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早产相关高危因素中,自然早产、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瘢痕子宫、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多、绒毛膜羊膜炎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占比例依次位于前10位,分别为42.77%、37.17%、19.76%、19.17%、16.22%、16.22%、14.45%、10.32%、10.03%和6.78%。单胎早产相关高危因素中,自然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羊水过少、合并内外科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所占比例依次位于前10位,分别为27.32%、22.05%、16.89%、12.64%、11.57%、9.84%、8.98%、8.82%、5.91%和3.86%。双胎早产组中自然早产、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胎早产组中相应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发生早产的风险明显高于单胎,与单胎早产相比,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高危因素与双胎早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监测及治疗等工作,尽量减少双胎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源性早产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并探讨掌握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降低医源性早产发生。方法:对该院2005年1~12月分娩的早产病例分成医源性早产组、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5年全年分娩早产病例472例,其中医源性早产233例,占早产的49.36%,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分别为22.25%、28.39%。医源性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为20.17%,无围产儿死亡;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为49.52%和35.07%,围产儿死亡率为8.57%和6.72%。医源性早产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膜早破,而<34周医源性早产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子痫前期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医源性早产剖宫产率为100%,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分别为9.52%和11.94%。结论:医源性早产在早产中的比例为49.36%,医源性早产围产儿近期质量明显优于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重视医源性早产原因的预防及提高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降低医源性早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国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2005-2011年发表的有关早产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及其95%C1分别为胎膜早破4.52[3.27,6.27]、双胎及多胎4.54[2.78,7.42]、前置胎盘4.96[1.76,13.94]、胎盘早剥2.27[1.44,3.56]、胎位异常2.79[0.66,11.71]、臀位2.83[1.76,4.57]、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2.84[1.77,4.55]、妊娠合并症4.63[2.88,7.46]、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6.28[3.54,11.13]、先兆子痫及子痫3.45[1.86,6.4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2[0.75,5.46]、孕中晚期感染1.89[1.45,2.47]、胎儿窘迫0.88[0.59,1.32]、胎儿或子宫畸形2.83[1.58,5.07]、产前出血4.82[2.99,7.78]、负性事件2.80[1.81,4.34]、年龄0.59[-2.21,3.38]、大龄产妇(35岁)1.76[1.16,2.66]、未做产检4.87[3.81,6.23]、产检次数-5.06[-7.96,-2.16]、流产史1.56[1.03,2.36]。结论胎膜早破、双胎及多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先兆子痫及子痫、孕中晚期感染、胎儿或子宫畸形、产前出血、负性事件、未做产检这14个因素为早产的危险因素。产检次数为早产的保护因素,胎位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年龄、大龄产妇(35岁)、流产史与早产的关系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妊娠特有并发症,以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妊娠并发症孕产妇预后良好,但可导致胎儿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妊娠结局.因此,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的机制对围生儿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为妊娠特有疾病,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生化以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液学指标异常,病程上以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异常在产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为特征。ICP的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围生儿死亡率,难以预测的胎儿缺氧可能导致死胎、产时胎儿窘迫,甚至死产,因担心死胎发生而使医源性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升高。与子痫前期一样,ICP研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为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早产发生情况并分析早产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6月住院分娩的628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对比两组的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628例早产发生率为7.0%(44/624),早产儿分娩孕周28~31+6周5例(11.4%)、32~33+6周9例(20.5%)、34~36+6周30例(68.2%)。早产组学历、孕前服用叶酸、产次、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史、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发生率与足月产组无差异(P>0.05),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人工流产史、前置胎盘、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与足月产组有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高龄、胎儿窘迫、ICP、妊娠期高血压及前置胎盘均是孕妇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妊娠、胎儿窘迫、ICP、妊娠期高血压及前置胎盘均会增加早产发生风险,临床应对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晚期早产发生率.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421例治疗性晚期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1 421);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 288例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n=1 28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OR=5.442,95%CI(3.53~8.40);P〈0.001]、双胎[OR=7.918,95%CI(3.52~17.81);P〈0.001]、重度子痫前期[OR=13.234,95%CI(6.28~27.87);P〈0.001]与晚期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胎膜早破、双胎、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是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因素,其中,前三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推行孕前咨询及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管理,进行早产二级预防,开展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可延长孕周,降低治疗性晚期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旨在早期处理、降低围产期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52例胎儿宫内窘迫进行临床分析,围绕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病因妊高征、前置胎盘、咽炎及扁桃腺炎并高热、脐带异常、胎位异常致脐脱出、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并感染、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进行分析,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讨论了胎动、羊水、胎心音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病理改变及观察的重要性.有效治疗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结速分娩,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 产程观察中发现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比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高,羊水粪染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 加强产时的产程监护,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有效的预防胎儿及新生儿围产期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611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认为:①本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1%(611/4 047),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6%(104/4 047),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5%(507/4 047).②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流产或引产史与宫腔内压力增加(因巨大儿、双胎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③足月胎膜早破的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的健康与疾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全部新生儿5 238例,其中晚期早产儿110例为研究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出足月儿2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健康状况及疾病,并对两组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呼吸窘迫、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喂养不耐受、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项P <0.05,其余均P<0.01);研究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母亲孕期高危因素(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我院晚期早产儿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足月儿,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是导致晚期早产儿早产的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孕产妇血清及胎盘胎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其在宫缩发动及胎膜早破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7组:早产临产组、早产胎膜早破组、先兆早产组、足月临产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妊娠28~36+6周无任何产兆组(未足月对照组,对照组Ⅰ)、足月妊娠无产兆择期剖宫产组(足月对照组,对照组Ⅱ)。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MMP-3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胎膜组织中的MMP-3表达情况。结果:血清MMP-3的平均水平为(212.58±63.03)ng/ml,早产临产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血清MMP-3水平均高于先兆早产组和对照组Ⅰ(P<0.05);足月临产组和足月胎膜早破组血清MM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Ⅱ(P<0.05);相关未足月组和足月组之间相比,早产临产组和足月临产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MMP-3免疫积分在临产组及胎膜早破组升高(P<0.05);胎膜MMP-3免疫积分在早产组表达增加,在各胎膜早破组较同孕期临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3水平与胎盘胎膜MMP-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及胎盘胎膜中MMP-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早产的发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8月分娩的269例早产病历,按孕周分为28-34+6周与35-36+6周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居早产原因的前5位,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原因,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胎膜早破,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对降低早产,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寻找预防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总结发生原因。结果:66例新生儿窒息中脐带异常导致者占首位(28.79%),羊水过少、胎方位及产程异常、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和其他因素均为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密切观察产程,及早发现胎方位及产程异常,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预防及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