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伟  孙俊英  朱礼贤  顾联 《江苏医药》2012,38(10):1201-1203
目的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12,38(10)
目的 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李瑞海  吴静  徐爱兵 《江西医药》2009,44(5):453-45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多股胭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多股胭绳肌腱PCL重建术,采用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手术14例,术后随诊11—34个月,平均22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25.52-55.3分(平均32.96分)提高至72~97分(平均90.32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多股胭绳肌肌腱重建PCL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七股胭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加三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2个月随访,膝关节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9.3&#177;2.8)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1.2&#177;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用七股胭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可靠,方法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功能康复快。  相似文献   

6.
陆小平 《江西医药》2011,46(10):901-90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膝关节伸屈00-1200范围,Lachman试验21例阴性,1例阳性(I0),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5分增加到术后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90.9%。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方法29例前(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股骨端应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全部随访,平均9.2个月(6—12个月)。治疗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5±1.2)分,治疗后为(9.4±2.9)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ACL)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瑞  徐洪港  刘敬军  徐斌 《安徽医药》2009,13(5):519-521
目的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治疗45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0.5—4.5年(平均2.4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平均为52.7分(lysholm)、2.6分(Tegner),术后为78.6分(lysholm)、5.7分(Tegner);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平均57.6分(lysholm),3.1分(Tegner),术后79.4分(lysholm),5.4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以endo—button系统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2例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膝关节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后抽屉试验术前阳性1例,术后阳性1例,术后Lysholm评分术前较术后有显著性提高(t=19.061,P=0.00)。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楷,两断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道畅,挤压螺钉在隧道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及胫骨隧道外口固定,使重建的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的临床运用的有效方法和价值。方法:关节镜下运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三种固定方式:百优可吸收界面螺钉9例;德国贝朗公司的纽扣钢板固定5例;Depuy公司的RIGIDFIX及BIOCRYL固定3例。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都能在积极的康复计划指导下恢复膝正常的关节活动,首先是由于该手术对膝关节造成的创伤小,其次是韧带的强度和固定的可靠性能支持积极的康复训练,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强度大,蠕变性小有关。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采用骨-髌韧带-骨(BTB)进行重建之外的另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对2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术.手术注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开口选择,隧道开口处软组织的清除.重建韧带固定股骨侧22例应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5例应用小钢板进行股骨皮质外固定.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4.0±1.7)分,术后为(87.0±2.0)分.结论 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血管化时间短等特点,为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聂喜增  马湘毅  李锋 《河北医药》2007,29(6):578-57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我们采用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165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结果 表明该方法手术创伤小,骨道定位准确,能做到原位等长重建.结论 采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这一理想的自体材料,重建的韧带最终可以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关节镜下应用四股胭绳肌保留残端进行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设计不受前交叉韧带残端干扰,安全准确的定位器。关节镜下不切除原ACL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51例患者(51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1±2.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术后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0°-135°,平均12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i62.3±6.5)分,终末随访时为(92.3±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定位器,可以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多股腘绳肌腱PCL重建术,采用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同定重建韧带.结果 手术14例,术后随诊11~34个月,平均22个月.Lvsholm评分由术前25.52~55.3分(平均32.96分)提高至72~97分(平均90.32分)(P(0.01).结论 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PCL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方法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屈伸角度下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动态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肌腱在髌骨内缘,肌腱另一端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6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及腘绳肌腱对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自觉症状、关节功能等,用Lysholm中的八项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患者重建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良好,1例差,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近期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2股股薄肌和2股半腱肌)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行前交叉韧带单束等长重建,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分别对股骨侧和胫骨侧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对其术前、术后6个月的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前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均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29~72分(52±13.2)提高到79~93(86±3.42)。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固定牢固,用时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结果32例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分别为100%、90.6%、(51.2±14.2)分,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2.5%、(87.2±16.8)分,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 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对于恢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的稳定型、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重建,股骨端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选择自体半腱肌、半膜肌肌腱作为移植物,于对抗下拉紧固定.结果 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一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移植肌腱断裂、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前Lysholm评分为(54.0±6.1)分,术后为(87.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1).本组中优18例,良3例.所有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的患者,切取健侧腘绳肌肌腱及双侧腓骨短肌肌腱分别对折成四股。关节镜下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19例均获随访,平均27.6个月(966个月)。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其中新鲜伤11例,陈旧性损伤8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予以修复。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Lyshlom评分(90.6±3.5)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