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t,检验及2检验分析各种复发转移途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 076例,随访资料详细且复发转移者161例。其中肿瘤首发复发转移部位明确者124例,包括腹膜种植37例(30.0%)、淋巴结转移33例(26.6%)、血道转移32例(25.8%)、局部复发22例(17.6%)。经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腹膜种植与浸润深度、结缔组织浸润、肿瘤部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阳性、肿瘤大小相关,血道转移与脉管癌栓相关,局部复发与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最常见为腹膜种植,其次为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
肥大细胞对乳腺癌肿瘤有抑制作用已有报导,为了探讨该细胞对胃癌的作用,用Gromari醛品红染色法检测并计数了46例胃癌癌组织,切缘正常组织及引流淋巴结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癌组织中和切缘正常组织中细胞数大致相似,引流淋巴细胞中细数显著高于上述两种组织,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细胞数无显著差别,存活〉3年患者中淋巴结肥大细胞数显著主存活〈3年者(P=0.03)。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参与机全对肿瘤  相似文献   

3.
田明  林小波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39-1641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的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研究影响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术前血红蛋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mann分型、组织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pTNM分期、术中清除淋巴结数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是否化疗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o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度是对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术前血红蛋白、术中清除淋巴结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在单因素分析中与胃癌预后有关,但在最终的多变量模型中未能显示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血红蛋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mann分型、组织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pTNM分期、术中清除淋巴结数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组织分化类型,Bo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度是对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11例原发性胃癌组织nm23表达变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增殖和癌胚抗原(CEA)表型的关系。发现nm23低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型、侵袭程度和CEA表型显著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P=0.28.0.31和0.38.P<0.05)。nm23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90.4%)比正常表达者高(47.4%,P<0.05)。提示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CEA表型显著相关,与肿瘤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及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切除胃癌原发灶的2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与胃癌的细胞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胃癌手术病例7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特征:肿瘤大小(按最大直径计算)、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总结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结果72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合计12例,转移率16.7%。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寻找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进展期胃癌的部位、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以及浸润生长方式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癌肿部位、浸润深度、浸润生长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最密切,癌肿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缺乏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的浸润与胃癌生长﹑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阿尔新兰-沙红染色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对74例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进行显色﹑分类及定量计数。结果 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以成熟型为主,功能活跃,释放浆内颗粒。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性(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癌间质内肥大细胞的浸润具有抑制胃癌生长﹑转移的作用。可能与成熟型肥大细胞释放肝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有关。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肿瘤生长过程和宿主荷瘤时间分期分批处死动物,用组织学方法将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和转移期,以了解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动态观察发现,肿瘤移植后的第3天,移植局部侵表达Ⅱ级;第5天达Ⅲ级,第10天达Ⅳ级,并出现引流淋巴结肿瘤转移;第30天则出现肺转移,此时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都已达Ⅳ级。本实验结果证实,肿瘤的局部侵袭程度与肿瘤转移发生的时间、转移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结果对肿瘤侵袭和转移机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测定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 u P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u P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 ,P<0 .0 1;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率、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0 .0 1;与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阳性表达定位于胃癌组织的癌细胞胞质。结论 :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胃癌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检测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阳性率53.3%。淋巴结癌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0.3%,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26.1%(P<0.01);晚期胃癌(Ⅲ、Ⅳ期)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8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的表达率26.7%,差别非常显著(P<0.01)。提示P—选择素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肥大细胞的浸润对胃癌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 cell infil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Alcian blue-Safranin O staining and image analysis system were employed to observe, classify and quantify the mast cells in 74 gastric carcinoma specimens. RESULTS: Mast cells resided predominantly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and most of them were mature type, active and capable of discharging granules into the cytoplasm. The mast cells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numerous than those in the matrix of the tumor (P<0.01)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r=0.303, P<0.01). The density of the mast cells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LUSIONS: Mast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matrix of the tum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possibly by release of heparin and other bioactive substances. Mast cell quantity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may serve as an indicator for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SPAR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胃癌和89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PARC的表达情况。结果SPARC主要表达在胃癌的间质细胞,少数表达在胃癌细胞。SPARC在胃癌组织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88.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4.1%)(P〈0.01)。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各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而间质细胞SPAR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SPARC在胃癌间质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转移,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分化抑制因子-1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胃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Id-1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3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Id-1mRNA表达率分别为91.4%(32例)和71.4%(25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例胃癌标本Id-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Id-1表达与年龄、Borman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I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TNM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冯智英  邵春奎  刘勇  金亦  何丹 《广东医学》2006,27(10):1468-147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基因表达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防治胃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MMP-9和PEDF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种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MP-9和PEDF表达率分别约为70%和43%,MMP-9高表达和PEDF低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MMP-9与PEDF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9在胃癌侵袭转移中起促进作用,PEDF可抑制胃癌的进展,PEDF低表达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得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陈忠  叶智勇  丁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46-1249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E-cad蛋白检测。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4978,P<0.05)。结论: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2 )和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MMP - 2和LN -R在食管鳞癌、癌旁、侵及肌层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结果 :MMP - 2和LN -R在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分化Ⅲ级高于Ⅰ、Ⅱ级 ,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MMP - 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MMP - 2、LN -R蛋白的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 ,检测MMP - 2和LN -R有助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