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田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04-604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的孤独感状况,为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某军校一~三年级155名学员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一~三年级军校学员孤独感得分分别为(43.37±8.53),(46.64±7.79),(45.81±7.75)分,差异无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分别为(44.31±8.02)和(46.10±8.23)分,差异亦无显著性;但城市、乡镇学员间孤独感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F=3.87,P<0.05).结论军校学员孤独感明显高于地方高校学生,要加强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484名高职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本省女大学生及国内女大学生常模(P<0.001);高职女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高年级女生比低年级女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贫困女生、高年级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320例文理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苏州某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求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苏州某大学32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本资料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6.56%,女生心理问题明显比男生严重,四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明显比一年级学生严重,文科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理科生严重,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较高重视。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安徽省10一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I-I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县农村中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探索该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心理差异,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县农村中学的初中生700人,以班为单位,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四个因子对留守青少年、非留守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 结果 某县农村中学11~17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67.89%;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青少年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差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某县农村中学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的女生比留守青少年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初一年级的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湖南衡阳、邵阳、永州3个地区农村“留守孩”94名,“非留守孩”117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孩”中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61.7%,“非留守孩”中阳性检出率占54.7%,二者无显著差异(P>0.306);“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孩”(P<0.05);留守女生在A因素(学习焦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0.01);男生样本中“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孩”(P<0.05)。结论湖南农村“留守孩”与“非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存在差异;“留守孩”比“非留守孩”更易出现自责倾向,且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男孩中;留守女孩比男孩更易出现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男女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158名男女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恐怖因子分高于男生,女生幻想因子分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男女护生症状自评量表9因子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女生更容易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男女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0.
在校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国上下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独生子女心身的健康成长,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研究日趋增加。我们试图进一步分析和掌握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保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随机抽取1所小学三、五年级和1所中学初一年级共122名学生,独生子女中男生31人,女生21人;非独生子女中男生37人.女生33人。1.2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用艾森克少年型个性问卷(EPQ)进行个性测查,EPQ由88道题目组成,分内外倾向世(E)、情绪稳定性(N)、倔强性(P)和掩饰性(L)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541名农村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并辅助使用访谈法。结果: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卫生问题的SCL-90总检出率为34.93%,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是强迫(45.66%)和人际敏感(34.38%);农村籍大学新生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生的强迫(P〈0.05)、抑郁(P〈0.01)、焦虑(P〈0.05)和恐怖(P〈0.01)因子得分及总分(P〈0.05)显著高于男生。结论: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普遍偏低,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压力、适应障碍和性格特点可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228-4230
目的:了解某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81例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该校一年级女生共有4项指标优于全国常模,4项指标低于全国常模。女生与男生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4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心理状况比男生差。结论:该校大学一年级女生心理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昆明市4个社区的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成员,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空巢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核心家庭成员(P<0.05);女性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成员间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未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P<0.05);伤残的家庭成员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SCL-90总分得分均高于未伤残的家庭成员(P<0.05)。结论 空巢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核心家庭成员,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伤残等因素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01 -2012年的有关HBsAg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工具为SCL - 90)的研究结果,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6篇文献进入本次研究,有效样本共计2 318例.HBsAg阳性的学生除人际交往敏感一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HBsAg阴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Ag阳性的男生和女生比较,除焦虑和恐惧2项因子外,其余7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sAg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劣于同期对照的HBsAg阴性学生;HBsAg阳性女生心理问题较男生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王邦俊  王志芳  王运武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24-925,946
目的 了解和研究来自城市与农村的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便于尽早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某高校177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24.29%的新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列为农村新生心理问题因子首位,该因子的农村新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新生。农村新生各个因子分均高于城市新生,除女生躯体化、男生精神病性因子分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及时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多地关注来自农村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陕西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为陕西省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城乡6个地区788名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龋病及牙周健康状况。资料整理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21.2%、0.33;龋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构成比仅为5.4%,且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P<0.05)。牙龈出血的检出率为21.2%,城市高于农村地区(P<0.0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石的检出率为71.2%。结论 陕西省12岁儿童龋齿充填率低,牙周卫生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龋病发生。提高龋齿充填率,改善牙周状况,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兰州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兰州市高校分类分层随机抽取大学生1 500名进行测查。结果兰州市大学生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障碍者占21.76%,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男生好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非农村学生好于农村学生(χ2=6.98,P0.05)、低年级学生好于高年级学生(χ2=3.9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辅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9.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水利院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水利院校大学生326名进行测查。结果 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相关,差异有显性(P<0.05),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无显意义。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上差异存在显性(P<0.05);不同年级在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存在显性(P<0.05)。结论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rural youth. Participants were 113 male and 145 female adolescents ages 14-19 from rural West Virginia and North Carolina.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s 10-week Not On Tobacco (N-O-T) program or a 15-min single-dose brief intervention. Baseline and postprogram measures were completed on smoking status (i.e., quit, reduction), nicotine dependence, smoking histor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N-O-T participants quit and reduced smoking than did brief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Intervention group, baseline smoking rate, and the Group x Gender, Group x Anxiety, and Group x Depression inte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hange in smoking behavior from baseline to postprogram. In conclusion, more N-O-T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favorable changes in smoking than did brief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Approximately 1/3 of youth exhibited mental health pathology; more females than males.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mproved from baseline to postprogram, overall. Although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of mental health on cessation outcomes was inconclusiv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ural youth who smoke may be at risk for pathologic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uture cessation programming with rural youth should consider the inclusion of coping and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and mental health referral protocols as significant program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