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组(n=18)和塞来昔布灌胃组(n=18)。塞来昔布灌胃组大鼠经口灌胃塞来昔布50 mg/kg;糖尿病组经口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另18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VEGF-mRNA和环氧化酶(COX)-2-mRNA的表达。 结果 正常对照组视网膜VEGF-mRNA和COX-2-mRNA表达量少,VEG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弱阳性,VEGF蛋白表达量低;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视网膜VEGF-mRNA和COX-2-mRNA表达均上调(P<0.05),VEG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呈强阳性,VEGF蛋白表达增高(P<0.01);塞来昔布灌胃组较糖尿病组视网膜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COX-2- mRNA的表达无显著降低(P>0.05),VEG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减弱,VEGF蛋白表达降低(P<0.01)。 结论 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的活性进一步抑制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mRNA及蛋白表达。(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65-26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OX-2(c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缝隙连接蛋白Cx43(connexin43, Cx4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SD(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用药组,每组各15只,采用STZ腹腔注射造模的方式进行造模,快速血糖仪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用药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塞来昔布溶液进行灌胃,3mo后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蛋白,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Cx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视网膜大鼠的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色素上皮层、内皮细胞层可见表达不同程度点状、片状表达,计算机图像灰度分析发现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Cx43表达有促进作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用药组灰度值分别是0.233±0.025、0.124±0.014、0.197±0.02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塞来昔布促进糖尿病大鼠Cx43 mRNA表达量增加,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用药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635±0.084、0.110±0.061、0.367±0.07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减少,塞来昔布可以减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鼠龄8~10周的健康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每组10只。塞来昔布治疗组采用灌胃法给药,剂量50 mg/kg,2次/d。给药后7 d,采用氪激光建立大鼠CNV模型,分别于激光光凝后3、7、14、21、30 d对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所有大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激光光凝后21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摘除眼球,制作空白对照组球后段组织切片、实验对照组和治疗组CNV膜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的CNV膜相对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激光光凝后21 d,塞来昔布治疗组 CNV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χ2=7.106 8,P=0.007 7),CNV相对厚度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t=16.760 0,P=0.000 0),COX-2、VEGF和MMP-2在CNV膜上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t=5.710 0,5.840 0,8.020 0;P=0.000 0);空白对照组大鼠COX-2、VEGF和MMP-2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表达非常弱。结论 预防性服用塞来昔布能抑制激光诱导CNV的发生;通过抑制COX-2可减少CNV中VEGF和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实验性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棕色挪威大鼠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激光光凝诱导实验性CNV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36只大鼠立即随机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玻璃体内注射10μL塞来昔布(1mg/mL)和10μL生理盐水。光凝后7d采用Westernblot(n=6)和RT-PCR(n=6)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其mRNA以及COX-2mRNA的表达;光凝后14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n=3)和脉络膜铺片(n=3)法分别检测CNV的厚度和面积。结果经塞来昔布治疗后,CNV的厚度和面积均明显减小(P=0.00),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2,P=0.03),而COX-2mRNA无明显变化(P=0.59)。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塞来昔布能够有效地抑制实验性CNV,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为临床防治CNV相关性眼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Yuan YZ  Yuan F  Li L  Wang Y  Tong BY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912-916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糖尿病动物模型视网膜上表达的情况。方法34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n=8),糖尿病病程2个月(DM2M,n=14)和3个月组(DM3M,n=12)。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各组大鼠行视网膜抗SDF-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测定单位视网膜面积积分吸光度(IOD/AOI)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及t检验;利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双标法进行糖尿病视网膜SDF-1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共表达研究。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DM2M组(n=4)和CON组(n=2)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β-actin校正后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大鼠视网膜免疫组化切片神经上皮均可见SDF-1表达,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9,P〈0.001)。部分视网膜内层细胞可见SDF-1和HIF-1双表达。实时定量RT-PCR证实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SDF-1mRNA含量较对照组增加(t=2.33,P〈0.05)。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的表达增加,其表达可能与转录因子HIF-1有关。  相似文献   

6.
戚卉  吴雅臻  金燕  韩宁  范斌 《眼科研究》2011,29(4):332-335
背景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eroxiredoxin6(Prx6)是双功能的蛋白质,其清除磷脂氢过氧化物的活性非常重要,因为细胞质中普遍存在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l)无此功能。目的观察Prx6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8只。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1、2、3个月组,每组16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Prx6在不同时间点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反应强度,即平均吸光度(A)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及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均有Prx6蛋白的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有少量Prx6蛋白的表达,表达于细胞质;糖尿病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棕黄色阳性染色细胞增多;2个月组、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各层Prx6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67.63,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有Prx6mRNA的表达;糖尿病1个月组视网膜Prx6mRNA表达增高;2个月组Prx6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仅有少量表达;3个月组表达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84,P〈0.05)。结论Prx6作为一种抗氧化蛋白存在于视网膜中,可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活性氧簇、氧自由基等的损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Prx6在视网膜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江雪丰  顾欢  周希瑗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31-934
目的 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正常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3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其中3只于造模后1个月血糖恢复正常作为血糖恢复组,余27只随机分成3组:糖尿病1月组(D1组)、糖尿病2月组(D2组)和糖尿病3月组(D3组),每组各9只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P-1蛋白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血糖恢复组、D1组和D2组视网膜各层排列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D3组表现为视网膜内血管不均匀并膨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内界膜增厚,内丛状层有肿胀.各观察时间点血糖恢复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阳性着色的积分光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I组、D2组和D3组大鼠视网膜TSP-1蛋白阳性着色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1.50 3.02、19.58±2.70和15.93±2.41,均较正常对照组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26.34±3.40、25.38±3.20和25.91 ±3.3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SP-1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与病程有关,提示TSP-1表达不足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细胞线粒体DNA(mtDNA)损伤及黏附分子表达、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依照病程分为DR1、DR2、DR3月组,正常对照组分为NR1、NR2、NR3月组。提取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DNA,联合Fpg酶切Southern 印迹杂交检测未损伤mtDNA含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mtDNA编码基因环氧酶-1(COX-1)及转录因子A(mtTFA) mRNA的表达;消化铺片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细胞凋亡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未损伤mtDNA含量与不同鼠龄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未损伤mtDNA含量明显减少,且随着病程延长减少更明显;COX-1及mtTFA mRNA表达相应降低;糖尿病大鼠随病程延长,TUNEL、ICAM-1阳性细胞数增多。结论 糖尿病大鼠随着病程延长,视网膜血管细胞mtDNA损伤加重,其编码基因及转录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均相应下降,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s-3、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成模后,随机分为DM未治疗组和EPO治疗组,再设亚组.应用SABC法检测EPO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s-3、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大鼠和DM 1个月组,三者均无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3个月组视网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6个月组可见表达向其他层次扩展.EPO治疗组三者的表达均较同期DM未治疗组下降,3个月和6个月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caspases-3、NF-κB和TNF-α的表达上调,三者可能均参与了早期DR的发生,上述结果将为EPO治疗视网膜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ip制成DM大鼠模型,随机分成DM组(n=20)和塞来昔布灌胃(celecoxib group,Cel)组(n=20)。另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ontrast group,Con)。3mo后处死全部大鼠,制备大鼠视网膜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及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测大鼠视网膜Bcl-2的表达。结果:Con组Bcl-2反应阳性弱,表达量低;DM组Bcl-2反应呈强阳性,表达增高(P<0.01);Cel组Bcl-2反应阳性减弱,表达降低(P<0.01)。结论:Cel能够减少STZ诱导的DM大鼠视网膜凋亡抑制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抗缺氧及抗氧化能力的干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雄性SPF级SD大鼠110只,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取30只作为正常组。余8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66只,取其中60只,随机分成两组:30只大鼠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组;其余30只作为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按900mg/kg/d的剂量进行治疗。在第4、第12、第20周到达实验终点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光光度法和1α-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表达量,以及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对相关数据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实验第4、第12和第20周,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均可见大量HIF-α阳性细胞表达,而治疗组HIF-1α阳性细胞数较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少(P〈0.051:在各时间点,治疗组HIF-10αmRNA的表达也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第4、第12和第20周时,治疗组CuZn-SOD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多,CuZn.SODmRNA的表达也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第4周和第12周时,治疗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CuZn-SOD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能是通过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降低HIF-1α表达,提高SOD活力和CuZn-SOD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来提高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抗缺氧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骨桥蛋白(OPN)、降钙素原(PCT)和新蝶呤(NPt)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 依据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将150例患者分为3组:不合并视网膜病变(DR-0,NDR组,n=60)为A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DR-1、DR-2和DR-3,NPDR组,n=50)为B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DR-4,PDR组,n=40)为C组.血清CF6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OPN、NPt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PCT采用免疫发光法.结果 3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结果显示,CF6水平A、B、C组分别为(102.19 ±37.23)、(179.56±93.73)、(321.25±175.23) ng/mL,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 <0.05,P<0.01),且C组高于B组(P<0.05).OPN水平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高于A组和B组(P均<0.05).PCT水平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Pt水平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R患者血清CF6、OPN、PCT和NPt水平的变化对于认识其发病机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及血管形态变化,分析细胞凋亡在糖尿病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8只,实验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STZ诱发糖尿病模型,成模后4、8、16、24周行视网膜形态学检测,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实验组大鼠早期视网膜血管无明显变化,24周时出现内界膜水肿,各层细胞排列不整,视网膜部分血管管径粗细不一。TUNEL阳性细胞最早于发病4周时出现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量呈时间信赖性,至24周时涉及到内核层的双极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等,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神经节细胞层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内核层细胞(P〈0.05)。结论糖尿病所致的视网膜凋亡的损伤要远远早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对抗凋亡的发生机制有可能成为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曙光  项杰  李燕  袁援生  马林昆 《眼科研究》2014,32(11):994-997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c-jun N末端激酶(JNK)作为一种凋亡基因,在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已成为近些年的热点之一,而JNK3作为JNK的亚基因之一,在DR中的研究目前较少.目的 定量检测JNK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JNK3在DR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小鼠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18只对照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柠檬酸钠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2、4、8周摘除小鼠左眼眼球,提取视网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JNK3 mRNA在小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造模后2、4、8周,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5、-5.498、-5.347,P<0.01).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2.345,P<0.05;F时间 =131.679,P<0.05);其中造模后4周和8周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1±0.14和5.43±0.3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54 ±0.42和2.26±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3、23.399,P<0.05);糖尿病组内比较可见,造模后8周小鼠视网膜中JNK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2周和4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56、16.857,P<0.05).结论 JNK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表达量上调,其早期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JNK3可能参与早期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0.5个月组、DM1个月组、DM3个月组及DM5个月组。DM组大鼠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PEDFmRNA及蛋白的表达,TUNEL法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PEDFmRNA及蛋白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0.016、0.420±0.030;DM0.5个月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分别为0.399±0.032、0.399±0.03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1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减少,分别为0.344±0.044、0.375±0.0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M5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TUNEL染色显示凋亡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多。透射电镜显示DM0.5个月组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发生轻微超微结构损伤,随病程延长,视网膜全层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结论在发生临床可见的微血管病变前,DM大鼠已发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PEDF在视网膜的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其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PDR将其分为PDR组和NPDR组,分别纳入75例和85例患者,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PDR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或对照组(P〈0.05),P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NPDR组(P〈0.05);PDR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组或对照组(P〈0.05),而NPDR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血清CTGF水平的升高与PDR发病具有相关性,这两个指标可作为提示PDR发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赵红姝  魏文斌 《眼科研究》2010,28(6):513-518
目的观察中药高山红景天组方对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正常给药组、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4个月后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及正常给药组给予高山红景天3g/kg、川芎3g/kg、丹参3g/kg、甘草3g/kg,水煎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均给予凉开水灌胃,每日1次,共1个月。处死大鼠,摘除眼球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VEGF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大鼠体重、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大鼠体重、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糖尿病模型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给药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316±0.046、0.149±0.038、0.126±0.028、0.130±0.038;各组面密度(AD)值分别为0.463±0.185、0.121±0.015、0.122±0.007、0.121±0.011。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相比、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相比IOD值及A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给药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显示,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对目的基因有表达,表达水平较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对目的基因有表达,表达水平较高;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对目的基因几乎无表达。结论高山红景天组方口服可使糖尿病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减少,为DR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8.
顾永昊  柯根杰  王林  何勤  周恩亮 《眼科研究》2014,32(11):1010-1013
背景 研究表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D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否MMPs抑制剂能改善MMPs对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MMPs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BRB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腹腔内注射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3d和14d,糖尿病+GM6001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0μl(100tμmol/L)GM6001各1次,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1个月摘取大鼠一侧眼球,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伊文思蓝(EB)灌注大鼠右侧颈静脉,120 min后以约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灌注压于大鼠左心室灌注枸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质量分数1%多聚甲醛溶液,2 min后摘取大鼠另一侧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EB的渗漏量.结果 RT-PCR检测显示MMP-2、MMP-9和GAPDH的反应条带分别位于436、536和484 bp.3个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36,P=0.000;F=8.742,P=0.002);其中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3.50)、(26.52±7.14)和(17.55±2.65) ng/m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2,P<0.01),其中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GM6001组较糖?  相似文献   

19.
李晓艳  张卯年 《眼科研究》2010,28(12):1110-1114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揭示褪黑素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8只。糖尿病组及褪黑素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升高血糖至〉16.7mmol/L,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褪黑素组大鼠于STZ注射后第2天给予褪黑素灌胃,每日10mg/kg。于造模后4、8、12周3个时间点处死各组6只大鼠制备视网膜匀浆。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总SOD、Cu/ZnSOD及MnSOD的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MnSODmRNA及Cu/ZnSODmRNA的表达量。结果模型建立后4、8、12周时糖尿病组和褪黑素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4、8、12周时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总SOD、Mn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周及12周时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中总SOD、MnSOD活性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Cu/ZnSOD活性在8周及12周时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褪黑素组较糖尿病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大鼠MnSOD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褪黑素组MnSOD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及12周时糖尿病组Cu/ZnSOD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12周时褪黑素组Cu/ZnSOD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早期,褪黑素主要通过提高视网膜MnSOD的活性及增强其基因表达减轻视网膜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刘超  耿燕  张振华  顾艳枝 《眼科研究》2012,30(7):613-616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微血管病变,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2)是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但其对DR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槲皮索脂质体对视网膜组织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其中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6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槲皮索分为50 mg/(kg·d)(低剂量)、150 mg/(kg·d)(中剂量)和250 mg/(kg·d)(高剂量),并用脂质体包裹,分别对模型鼠进行灌胃3 ~5 ml共12周,其他模型鼠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羟苯磺酸钙混悬液灌胃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给药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用ELISA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ng-2的吸光度(A450)值,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中Tie2 mRNA的A值(Tie2 mRNA/GAPDH mRNA).结果 ELISA检测表明,槲皮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ng-2的A450值分别为0.796±0.057和0.842±0.043,较生理盐水组的1.012±0.04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5、2.698,P<0.05).RT-PCR检测表明,槲皮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Tie2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712±0.092和0.821±0.087,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182±0.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2.852,P<0.05).Ang-2蛋白及Tie2 mRNA表达量的下降均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 槲皮素脂质体对视网膜中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