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竹风  洪阳  周力 《海南医学》2010,21(3):38-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不同毒力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28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HP IsG、HPIsM),及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特异性抗体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1gG,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阳性率及H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P〈0.01)。冠心病组产细胞毒素HP IgG阳性率(50.26%)与对照组(14.7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毒力的HP感染与冠心病有统计学意义,即产细胞毒素HPIgG阳性与冠心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HD组(142例)和对照组(50例)血清特异性HP抗体(HPIgC)。结果:CHD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5.49%vs28.00%,P<0.0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IgG阳性与冠心病发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01)。结论:HPIgG阳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2例老年人心脑疾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血清Hp抗体IgG、IgA、IgM的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肌梗塞组与脑梗塞组的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均分别达到80%、60%、20%以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Hp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分别为44.6%、25.5%、12.8%,明显低于心肌梗塞组和脑梗塞组。结论 Hp感染可能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比较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IgG、IgA、IGM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老年脑梗死组69例,老年心肌梗死32例,对照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三组IgG,IgA,IGM的阳性率。结果 脑梗死组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分别为82.6%、57.8%、19.5%,心肌梗死组为87.6%、60.2%、23.7%;对照组则分别为52.4%、28.6%、7.2%,与患病组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病组IgG和/或IgA组合以及IgG和IgA/或IGM组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甘油三酯与HP特异抗体IgGIgA呈明显正相关(分别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晖 《广西医学》2011,33(4):464-46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7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48例(对照组),应用胶体金标记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为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口腔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9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溃疡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实施胃镜和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并依据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溃疡组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率为44.89%;健康组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率为30.61%,健康组与溃疡组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溃疡组与健康组在消化性口腔溃疡发生率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治疗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腔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缓释片、阿莫西林胶囊四联药物联合治疗口腔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及对脂质代谢、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冠心病组(104例)和对照组(45例)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ApoA、ApoB、HDL-C、LDL-C及IgG、IgA、IgM、C3、C4、CRP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6%和33.33%,P<0.005),而脂质代谢及血清免疫学方面两组结果无差别;结论:HP感染与CHD可能有关,其机理未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8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抗体水平,分析其阳性率与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l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Hp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会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进而诱发CH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各种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组研究对象共220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56例、胃肠道肿瘤33例以及门诊体检者65例)血清Hp的5种抗体:Ca外抗体、VacA抗体、Ure抗体、Hsp60抗体、RdxA抗体。结果慢性胃炎组5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9.1%,24.2%,71.2%,21.2%和19.7%;消化性溃疡组为62.5%,232.%,66.1%,21.4%和16.1%;消化道肿瘤组为27.3%,24.2%,57.6%,45.5%和18.2%;对照组为16.9%,18.5%,60.0%,12.3%和30.8%。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肠道肿瘤组CagA抗体、Hsp60抗体和RdxA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Ure抗体和VacA抗体阳性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CagA抗体和Hsp60抗体的阳性率与胃肠道肿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同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其所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超敏C反应蛋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各15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14~18.59,P〈0.01),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310,P〈0.05)。结论 血中hs-CRP浓度升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对3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Hp检测,并与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者Hp阳性感染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冠心病组Hp阳性感染率(8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2%)(P<0.01),感染程度(中重度)(46.7%)高于对照组(11.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春华 《当代医学》2016,(22):38-39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情况,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入院治疗和体检的207例乙肝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比较全体对象的Hp-IgG阳性率,乙肝患者的HBV-DNA与Hp-IgG阳性率关系等情况。结果在全体对象的Hp-IgG阳性率比较方面,在207例乙肝患者中,71.50%呈阳性;在50名健康人群中,24.00%呈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针对乙肝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如HBV-DNA检测方面,HBV-DNA<103的乙肝患者,Hp-IgG阳性率为50.98%;而HBV-DNA>103的乙肝患者,Hp-IgG阳性率为78.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HBV-DNA含量、肝功能检测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同时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与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人88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院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结果。结果:冠心病人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比非冠心病人组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更明显异常。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脂质代谢异常。推断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抗 HPIgG抗体、C反应蛋白 (CRP)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研究HP感染对血清中CRP和HDL调节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冠心病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在抗 HPIgG阳性的冠心病病人中CRP明显高于抗 HPIgG阴性组 (P <0 0 1) ,而HDL则相反 (P <0 0 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CRP升高和HDL降低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钱韶红  韦晓静  王丽  赵军红  方素伶 《西部医学》2012,24(5):869-870,873
目的观察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改良序贯疗法,对照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45%和8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91%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序贯疗法具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率高的特点,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根除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4例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2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67%,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33%,两组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是一种安全、疗效高、耐受性好,也是当前根除幽门螺杆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血清HP抗体(HPIg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由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获得。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冠心病患者TC、HDL-C、ApoA、ApoB的水平与HP阴性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0例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抗Hp抗体(Hp-IgM)。阳性者予克拉霉素,替硝唑,枸橼酸铋钾三联治疗。结果 抗Hp-IgM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荨麻诊为60.0%,对照组为2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抗Hp三联治疗后8周,94.4%的患者荨麻疹症状完全缓解,抗Hp-IgM抗体转阴。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6例已明确诊断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CagA、VacA和尿素酶抗体,并将Hp分为二个类型。结果Ⅰ型Hp在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中阳性率分别为58.69%、95.45%和96.15%,显示CG组与PU、G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U和G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更易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