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市儿童肥胖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肥胖现状,探讨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 [方法]采用多级整群分层抽样,对8~13岁151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从中抽取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学生208名进行干预研究,采用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合理营养综合干预措施为主要内容,对减肥前、后的行为、形态指标进行干预研究. [结果]干预后的超重与肥胖儿童行为、形态变化较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儿童超重与肥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了解南昌市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昌市近郊4所小学二~四年级在校学生共2 862名,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儿童,运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4%和1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4 kg(OR=1.635,95%CI=1.095~2.441)、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1.485,95%CI=1.016~2.170)为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偏食蔬菜水果类(OR=0.762,95%CI=0.584~ 0.993)为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南昌市儿童超重与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受较多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肥胖营养干预的有效途径 ,控制肥胖流行。方法 筛选 6 8名单纯性肥胖、超重儿童为干预对象 ,并按设计标准选择对照儿童 6 3名 ;干预措施为“营养与健康教育”及“增加体力活动” ,以营养知识改善、户外活动时间、身高、体重、血脂水平及膳食结构作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不偏食”(OR =0 .0 31 )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OR =0 .0 31 )是儿童肥胖超重的保护因素 ;随着儿童BMI值的增加 ,收缩压和血脂水平会同步升高 ;干预前后比较 ,各组人群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P<0 .0 1 ) ;干预后 ,肥胖、超重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增加 ,平均达 2 .5 5h ;干预可以降低肥胖儿童的血脂水平 ,但尚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而干预后 ,超重儿童的TC和TG水平已与正常儿童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尽管肥胖、超重儿童血压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但有增高的趋势 ;体重改善不明显可能与干预周期短有关 ;干预后肥胖、超重儿童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 ,果蔬类食物摄入量 (比例 )增加 (1 8.5 %→ 2 1 .8% ) ,零食 (巧克力、糖果、炸薯条等 )摄入量降低 (5 1→ 2 4 g) ,总热能摄入水平下降 (2 0 0 7kcal→ 1 81 9kcal)。 结论 以儿童及儿童相关人群为对象实施“营养与健康教育” +“增加  相似文献   

4.
托幼机构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62-1563
目的:通过运动、饮食及行为干预寻找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干预组肥胖、超重儿童每天增加运动1h,饮食调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健康宣教。结果:经过1年的实验,干预组肥胖、超重发生率明显下降;肥胖、超重儿童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肥胖的干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幼儿园老师的支持和参与是有效干预的保证: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肥胖至关重要。因此,要取得家长、老师及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情况,对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找出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为今后有效干预儿童肥胖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007年6月体检资料对徐汇区108所托幼机构共19 285名儿童进行肥胖调查,并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结果 徐汇区95%以上的托幼机构均重视儿童肥胖干预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全区托幼机构1~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7%,肥胖检出率为7.04%,且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其中中重度肥胖占37.4%.结论 徐汇区5年来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强对园所长、教师、保育员,尤其是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并对保健人员加强有关膳食营养及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对儿童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利用体重指数对儿童进行分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活动能力优于肥胖儿童(P<0.01);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生理健康方面优于肥胖儿童(P<0.01). 结论 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有影响,学生保健部门、学校和家庭三方加强干预,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了解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家长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66个班3 027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和6.0%.家长肥胖相关知识的12道题中,“应多吃蔬菜水果”答对率居首位,为98.2%;“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越在底层的食物越应该多吃”答对率最低,仅为39.5%.家长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与子女真实体重之间的Kappa值为0.24,一致性不高,超重肥胖儿童的家长容易低估孩子的真实体重,尤其是男生更容易被家长低估,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超重肥胖与性别为男、独生子女、剖宫产、父母超重或肥胖和家长低估孩子的体重呈正相关,与出生体重≤2 499 g呈负相关.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低估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应针对家长健康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5所幼儿园,3所为干预幼儿园,2所作为对照幼儿园。以干预园保健医、教师、保育员、厨师、幼儿及其家长为干预对象,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改变其行为,达到防治儿童肥胖的目的。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随访1年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入组时体质量正常的儿童转为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不会影响儿童身高的生长,但可有效降低正常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近40 a来,儿童肥胖以发达国家为首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据WHO估计,2010年约有4 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其中发达国家占800万,发展中国家高达3 500万[2].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3],但自2000年进入快速流行期后,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4].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4].基于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国内外诸多学者都着力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干预模式的研究,现就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州市某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现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学龄前儿童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某城区2015-2016学年的43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问题依次为龋齿(32.88%)、视力异常(12.78%)、超重/肥胖(6.85%)等.男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该区学龄前儿童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以龋齿、视力异常、超重/肥胖为主;男生存在的超重/肥胖问题更为突出.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从而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01-1603
<正>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西方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显示,我国7~18岁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从2.1%和0.5%增加至12.2%和7.3%,超重肥胖人数由615万增至3 496万~([1])。我国已成为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2])。《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我  相似文献   

14.
与许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历程一样,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呈加速态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超重肥胖防控的策略,我国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超重肥胖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应将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幼托机构准确、便捷地开展儿童超重和肥胖状况的测量,为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区域内1/3的幼儿园,用WHO推荐的儿童超重、肥胖诊断标准和方法进行基线筛查。随机抽取其中的3所幼儿园为干预组,4所幼儿园为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作为组内儿童检测和评价工具,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膳食、运动及健康教育等的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则按照上海市幼托机构儿童保健的常规方法进行日常管理。结果干预前,2,139名在园3~6岁儿童中,超重及肥胖儿童的筛查总阳性率为7.48%,男童筛查阳性率高于女童;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养护者的健康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超重及肥胖儿童的阳性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有利于个体化干预和提高家长参与度,有利于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主要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5月选取3 所幼儿园4岁学龄前儿童452名开展健康问卷调查,并实施健康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超重/肥胖1年后检出率(14.16%)呈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观察组1年后超重/肥胖检出率(16.37%)呈显著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调查显示母亲超重/肥胖、摄入肉类占比超30%、食量超标、进食速度过快,运动不足等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干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BMI增长趋势均放缓(t=2.30和2.27,P均<0.05),超重/肥胖儿童生长曲线趋于正常。结论 引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展程度,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了解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的各项体检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为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21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适宜的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医务及家长监督、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下降,13.4%的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儿童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改善明显,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多项指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适宜的运动方式,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有效、方便、无副作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喂养婴幼儿肥胖干预的临床效果,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门诊,根据随机和自愿原则连续选择来本所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0~11月的长沙市城区婴儿作为观察对象,共收录婴儿242名.对每个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2006年WHO身长标准体重值所有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根据肥胖度的不同进行不同频率的监测和喂养行为干预指导.结果 经过一年干预后,正常体重儿童比例明显上升,而超重和肥胖儿童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8名儿童(69.4%)体型保持不变,56名(23.0%)儿童体型较干预前变得匀称,18名儿童(7.4%)肥胖度较干预前增加;在1年的干预过程中,三组儿童的体重生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身高生长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儿童的生长速率较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儿童较快.结论 经过一年干预后超重和肥胖婴幼儿比例下降,但干预措施没有影响儿童的线性生长,提示针对喂养行为的婴幼儿肥胖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效应,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上海二联小学7~9岁儿童,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为评价标准,共筛出超重和肥胖儿童85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6名)和对照组(19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学校运动俱乐部群体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1.5 a后对2组儿童躯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肥胖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5.8和1.5个百分点;干预组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肥胖超重儿童在运动俱乐部活动中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每天4 000步,达到运动干预规定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稳定在140次/min的最佳运动心率水平上。结论采用计步器和心率表对运动干预过程实施监控,建立肥胖儿童个人运动管理档案,合理调节运动处方,是科学管理干预运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