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参考ACC/AHA的UA/NSTEMI指南分类,将UA分成静息性心绞痛、初发性心绞痛和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三个亚型,分别探讨其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三支病变最多(39.7%);初发性心绞痛单支病变最多(54.2%);静息性心绞痛血栓检出最多(9.9%);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UA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存在一定差异,6个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比分析36例VAP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AG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与SAP组比较,VAP组患者年龄较小(P〈0.01),男性、吸烟、合并心律失常的比率较高(P〈0.05);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比率较低(P〈0.05)。36例VAP患者中CAG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者32例(88.9%),其中固定狭窄1〉50%者28例(77.8%),“正常”者仅4例(11.1%)。VAP组中下壁和后壁sT段抬高亚组24例,是前壁和高侧壁sT段提高亚组(12例)的2倍,缓慢性心律失常更多见(P〈0.05)。VAP组中5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三支病变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36例VAP患者均完成了随访,2例患者仍偶有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于出院后8个月时发生了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另1例患者于出院后15个月时猝死。结论VAP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于CAG正常的冠状动脉,更多发生于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少数VAP患者即使规范药物治疗,仍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痉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有何影响朴龙松①刘朝中目前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与冠状动脉的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有关,是何原因引起斑块的破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观察了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冠脉造影中对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的反应,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X综合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50例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本组42例具有劳力性心绞痛,且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25例具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均为阳性,ST段呈缺血性压低(1.75±0.25)mm,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和冠状动脉痉挛.结论:心脏X综合征具有心绞痛样胸痛症状,负荷试验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可进一步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以助确诊.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危险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其临床危险度分层一般可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本文分析了UA患者的一般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8例。高危组50例。在药物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结果:42接受PCI患者中有41例成功置入支架。TIMI血流3级。无重大并发症。成功率91.7%。随访1~12个月,结论:早期PCI联合强化抗栓药物治疗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风险小。远期疗效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超声测定,探讨TIMI危险评分对冠脉斑块程度预测价值.方法 对78例UAP患者进行IVUS检查,而后进行TIMI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各组间斑块性质、外弹力膜面积(EA)、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A/EA)、偏心指数(EI)的相关性.结果 LA、PA与EI比较中高分与低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PA/EA的比较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IMI高评分组与斑块性质、EA、PA、PA/EA、EI密切相关,且以PA/EA最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因食管痉挛引起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绝大多数病例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等。我们曾遇3例因胸骨后剧痛误诊为心绞痛的食管痉挛患者,为引起同道们的注意,现报告如下:1.本文诊断顺序及标准:医生接诊后立即做十二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脂代谢异常等情况研究较多,雌激素对冠状动脉有保护作用业已被证实。本文对26例围绝经期女性有典型心绞痛表现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得到了比较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 7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 ,其范围大于 90° ;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 ,但后方无声影 ;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弱。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较薄、有脂质池的斑块或并有斑块破裂。稳定型斑块为钙化斑块及硬斑块。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特点以稳定型斑块为主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特点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 6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3 8.0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软斑块 ( P <0 .0 1) ,2 8.9%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6.3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脂质池 (P <0 .0 1) ,并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多伴有斑块破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各有自己的特征 ,血管内超声对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CS),观察其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行CAG,根据造影情况行PTCA及CS术治疗。结果:经PTCA及CS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与冠脉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胶痛(U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均称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UAP病情进行展快,预后凶险,其主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斑块^[1],我们自1994年1月开始了UAP临床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桑培昌 《临床荟萃》2002,17(1):33-33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或猝死 ,且内科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 1998年 8月起对2 0例 UAP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的符合 Braunwald标准的 2 0例 UAP患者 ,年龄 40~ 6 0岁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 ( 5 2± 3)岁 ,有高血压病史 14例、糖尿病史 3例。 Braunwald分型 ,初发劳累型 6例、恶化劳力型 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3例、其他 3例。1.…  相似文献   

15.
正变异型心绞痛是指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相应导联表现为ST段抬高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心绞痛。与其他类型的心绞痛由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或不稳定性斑块作为病理基础有所不同的是,变异型心绞痛系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1]。冠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区域心肌传导抑制,心肌内电生理稳定性减退,易形成激动折返而导致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TnT)与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98例UA患者根据TnT是否阳性分成TnT阳性组(36例),TnT阴性组(62例),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 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TnT 阳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94.5%,三支病变发生率41.7%,左主干病变19.4%,冠脉内血栓形成者为 22.2%,均明显高于TnT阴性组;TnT阳性组近期(30d)心脏事件发生率30.5%,亦明显高于TnT阴性组, 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TnT阳性的UA患者复杂病变多及冠脉内血栓形成率高且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平静时心电图缺血性ST -T改变是临床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决策主要取决于ST段是否抬高 ,因此可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前者大部分发展为有Q波心肌梗死 ,少部分为非Q波心肌梗死 ;后者大多为非Q波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文回顾性分析 3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平静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以期深入了解平静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 2 0 0 2年心内科住院病人 33例 ,诊断为冠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均行PCI术,并于术前术后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particle 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t)测定血清hs-CRP。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CI术后hs-CRP高于术前。随访1个月,心绞痛组hs-CRP降至术前水平,心肌梗死组则较术前低,但仍较正常高。结论:在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炎症反应参与程度不同,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重于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可能短时间内触发及加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刘赵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06-240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6例和晚发冠心病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情况等.[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肥胖发生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以左前降支(LAD)多见,晚发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以累及LAD多见.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5-2297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策略和中晚期疗效的比较。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狭窄为50-90%的冠脉病变患者共5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FR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FFR组中,如FFR≤0.8予以介入治疗,对照组由术者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情况决定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8月,比较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FFR组植入支架数目及植入支架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手术时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MACE事件,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纯冠脉造影相比,FFR测定对冠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减少支架植入数目及比例,未增加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其中晚期临床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