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病进展的终末阶段[1],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2]。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的拮抗剂,研究[3-4]表明其可提高心室收缩能力,降低心脏负荷,从而减少血容量。本研究观察了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病理检查几乎所有痛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2]。尿酸性肾病(痛风肾)因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3]易被临床医生忽视而误诊。现将本院近年来15例尿酸性肾病误诊情况简要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过程中患儿体内胆红素、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40例高胆红素新生儿作为高胆组,再根据对高胆红素新生儿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胆1组20例(常规蓝光治疗)和高胆2组(常规蓝光治疗加妈咪爱);选取同期与高胆组日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5.2 μmol/L)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T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高胆1、2组胆红素与IL-6及CD4/CD8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前,高胆1组及高胆2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CD3[(48.00±5.28)% vs (46.60±5.57)% vs (60.54±4.66)%]、CD4[(31.05±5.09)% vs (33.50±4.80)% vs (44.86±3.75)%]及CD4/CD8比值(0.93±0.21 vs 0.95±0.23 vs 1.32±0.17)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高胆1组与高胆2组新生儿的IL-6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21.73±2.35)ng/ml vs (22.05±2.58)ng/ml vs (10.85±2.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高胆1、2组患儿CD3[(46.15±7.17)% vs (55.15±6.89)% vs (60.54 ±4.66)%]、CD4[(29.45±5.64)% vs (37.85±5.49)% vs (44.86 ±3.75)%]、CD4/CD8比值(0.92±0.22 vs 1.12±0.25 vs 1.32±0.17),较对照组比较仍较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偏高[(23.83±3.34)ng/ml vs (14.91±2.31)ng/ml vs (10.85±2.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胆2组与高胆1组CD3、CD4、CD4/CD8比较却明显升高,IL-6水平也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胆1、2组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780、-0.594,P<0.01),而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52、0.591,P<0.01)。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情况,光疗在降低高间接胆红素的同时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口服免疫调节剂妈咪爱可有效弥补光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可溶性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选择20例冠脉造影阴性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3个月。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肘静脉血fractalkine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肘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PBMC)中CX3CR1表达。结果:入院时,AMI组[(1047.0±348.9)pg/mL]和UAP组[(777.2±324.4)pg/mL]循环中fractalki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5.1±260.9)pg/mL,P<20.001、P=0.004)];AMI组(38.8±15.4)%和UAP组(29.2±11.9)%循环中CD14+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7.9)%,P=0.009、P=0.03]。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AMI组[(740.1±269.9)pg/mL]和UAP组[(523.8±188.5)pg/mL]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fractalkine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最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需要,研究人员对其遗传的改变作了深人的研究,其遗传背景逐渐得到揭示。在肝癌生成的过程中,许多基因发生了改变,如 p53基因[1],甘露糖-6-磷酸/胰岛素样因子2受体(M6P/IGF2R)[2],B-catenin[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I)[4],编码细胞周期因子依赖性激酶4的16 KD抑制因子的基因(p16INK4A)[5],腺瘤样息肉病基因(APC)[6],乳腺癌易感基因2 (Brca2)[7],周期因子A基因(cyclinA)[8…  相似文献   

7.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 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是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生率占阑尾切除病例的0.2%~ 0.7%[1],属于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破裂后易形成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LAMN起源于阑尾腺上皮,特点是由于粪石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管腔狭窄,黏液物质聚积引起管腔扩张,黏液呈“推挤性”模式进入阑尾壁内或壁外[2]。超声表现:典型特征为“洋葱皮”样征象,大部分表现为囊实性包块,分隔纤细,部分病例内部回声呈胶冻状[3],合并PMP时常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1]。COPD 急性加重(AECOPD)是在 COPD 自然病程中短期内出现呼吸及相关状况的持续恶化,如咳嗽、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需要调整 COPD 常规治疗方案[2],需要住院治疗,增加死亡风险[3]。早期发现 AECOPD 及时治疗至关重要[4]。近年来,心脏标志物脑钠肽(BNP)及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COPD 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COPD 患者 BNP/NTproBNP水平显著上升,BNP 水平增高是 AECOPD 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5,6]。  相似文献   

9.
贫血是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在美国,已经把老年贫血作为一个血液学公共危机[1],国内[2,3]研究发现老年贫血主要以轻中度贫血为主,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的比例极低。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的发生发展近年已被广泛重视,其发病率约占全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50%,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4,5],该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65%,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类似[4]。既往研究较多关注于贫血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关系,与DHF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轻度贫血对冠心病患者DH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6 —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婴幼儿轮状病毒(RV)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为婴幼儿R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97例婴幼儿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RV核酸和基因分型。结果A群RV抗原阳性率为32.5%(194/597),对阳性病例标本进一步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检测出G1~4型、G9型等,以G9型最为常见,阳性检出率为11.6%(69/597)。 检出P[4]型、P[6]型、P[8]型等,以P[8]型最多,阳性检出率为22.7%(44/194)。 G、P基因型组合中G3P[8](31.4%)、G9P[8](25.3%)、G2P[4](18.0%)、G1P[8](8.8%)检出较多。 13~18月龄组RV阳性率最高(40.0%)、0~6月龄组RV阳性率最低(23.4%),不同月龄组间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8,P=0.033)。 2016年和2017年RV阳性率分别为35.8%(108/302)、29.2%(86/295)(χ2=2.971,P=0.085)。 城市患儿RV阳性率为32.8%(173/527),高于农村患儿30.0%(21/70)(χ2=0.225,P=0.635)。结论乌鲁木齐市婴幼儿对RV普遍易感,RV毒株基因型呈多样性,以G3P[8]型为主,居住城市、年龄为1~2岁组婴幼儿是接种疫苗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多发于欧美地区,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增高[1],这源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提高,使诊断率上升有关。据报道[2]CD患者90年代是80年代的2倍,仅2002年至2005年间,外科诊治数就与80年代的总例数相当。CD属炎性肠病,系消化内科疾病,当出现并发症时,如梗阻、出血、穿孔、炎性包块、脓肿、肠内外瘘等时需外科介入[3]。本文报告2002年5月至2013年10月间作者医院术前均诊断为CD,并无上述并发症而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对CD的认识,避免无手术指征的CD患者经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CD163,也称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特异性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膜上,介导巨噬细胞清除体内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1]。近年研究发现,它具有调节抗炎分子,如白介素-10(IL-10)、血红素氧合酶-1(HO-1)等表达的作用[2,3]。此介导过程又触发下游相关分子的高表达,进而发挥一系列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溶性 CD163(sCD163)是在炎症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由单核细胞膜上的 CD163分子脱落下来而形成的。作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分子,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报道较少。本文拟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 sCD163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以了解 sCD163以及 SOD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短波辅助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护理(对有发热症状患儿给予退热处理,有咳嗽、咳痰患儿给予止咳化痰等治疗)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短波干预。于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含量及T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2.5% vs 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观察组退热时间[(3.24±0.65)d vs (4.38±1.14)d]、止咳时间[(5.13±1.17)d vs (6.51±1.5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32±1.61)d vs (7.85±2.01)d]、X线吸收时间[(10.82±2.17)d vs (12.38±2.73)d]、平均住院天数[(12.4±2.53)d vs (14.6±3.2)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TNF-α[(50.46±15.03)pg/ml vs (65.32±16.57)pg/ml]、IL-6[(28.58±6.94)pg/ml vs ( 39.43±7.58) pg/ml]、CD8+T细胞百分比[(21.81±2.04)% vs (25.23±2.17)%]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4+T细胞百分比 [(35.02±2.53)% vs (14.6±3.2)%]、CD4+/CD8+细胞比值[(1.49±0.31) vs ( 1.25±0.21)]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结论 超短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IL-6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感染、创伤等导致的急性难治性呼吸衰竭,尽管呼吸支持治疗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其病死率依然高达40%[1]。ALI 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其发生的根本机制[2]。辅助性 T 细胞17(Th17)和 CD4+CD25+调节 T 细胞(Treg 细胞)细胞是近几年才发现的CD4+T 淋巴细胞亚群,其数量及功能的异常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3]。Th17细胞和 Treg 细胞失衡是否与 ALI 的发生与发展相关,目前尚无系统研究报告。本研究以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为基础,观察不同时间段 ALI 小鼠 Th17细胞和 Treg 细胞的变化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外周血和肺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希望为探讨 ALI 炎症失控的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浙江一起宗教大型集会活动导致的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聚集、暴发流行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控制其传播。方法 收集浙江2020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发病中21例肺炎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58.94±7.45)岁,10例(47.6%)有基础疾病,仅有1例患者被诊断为重症病例,其余均为轻症,期间没有患者死亡。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9(90.5%)],咳嗽[15(71.4%)],咳痰[9(42.8%)],少见症状包括乏力[1(4.7%)]、腹泻[1( 4.7%)]及头疼[1(4.7%)],从接触到疾病发作的中位时间为7(3~11.5)天。入院时57.14%(12/21)的患者白蛋白减少, 42.85%(9/21)的患者钠离子减少,38.09%(8/21)的患者尿素氮降低,28.57%(6/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及各14.28%(3/21)的患者钾离子、白细胞减少,另外,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分别占61.90%(13/21)、61.90%(13/21)、33.33%(7/21)、23.80%(5/21). 所有患者入院时肺部CT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影像学多表现为以磨玻璃/斑片样改变为主的双侧肺部感染。结论 本起聚集性病例起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群体聚集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扩散,且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更加易感,非常时期应限制大型集会,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接触,有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高4.8%~31.4%[1]。1型糖尿病(T1DM )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机制与二者享有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 HLA-DR3、CTLA4、PTPN22有关[2]。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甲状腺疾病发病风险增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 T2DM 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4.3%左右。多项研究显示,T2DM 患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可高达10.7%~22.4%,且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3-4]。亚临床甲减可影响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并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本文就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当前治疗模式下的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和预后异质性,为进一步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7例标准方案诱导的成人初治t(8;21)AML患者,综合传统MICM和二代测序(NGS)基因突变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评价完全缓解(CR)率、累积复发率、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 结果诱导1个疗程后,CR率为79.0%(83/105),早期死亡率为1.9%(2/107)。多因素分析显示,KIT-D816突变阳性是不良影响CR率[HR=3.29(1.18~9.24),P=0.023]、EFS[HR=3.53(1.82~6.84),P=0.000]和OS[HR=5.45(1.77~16.84),P=0.003]的唯一独立因素。CD19表达阴性是唯一独立预测累积复发率增加的不利因素[HR=0.32(0.10~1.00),P=0.050]。而KIT突变、KIT-N822和复杂核型对任何终点均不构成独立意义。 结论建议将特定的KIT-D816突变而非KIT突变纳入t(8;21)AML危险分层体系;CD19表达阴性的t(8;21)AML患者复发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此病在欧美国家常见,我国发病数较少,据推测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患病率及发病率分别为2.29/10万人口和0.848/10万人口,但近年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英语辅音发音障碍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方法 选择经过系统语音矫正康复后仍存在英语辅音发音障碍的FAD患儿26例,分析其英语辅音发音错误后,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矫正。矫正前、后,采用异常英语辅音检测表、复辅音检测表对患儿的英语辅音及复辅音进行测试。 结果 语音矫正后,患儿发[w]、[v]、[θ]、[]、[z]、[r]、[tr]、[dr]、[l]9个英语辅音的正确个数由矫正前[(8.15±2.03)个]显著增加至[(18.04±1.08)]个,发复辅音的错误个数由矫正前的[(14.46±2.37)]个减少至[(0.62±0.7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AD患儿的英语辅音发音障碍主要表现在[w]、[v]、[θ]、[]、[z]、[r]、[tr]、[dr]、[l]9个辅音及复辅音,采用针对性的矫正方法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发音状况。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心衰领域中新的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心衰发展过程中,血清 GDF-15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其水平随着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加重而递增[1]。另有研究表明,血清 GDF-15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2]、收缩或舒张性心衰[3-4]、心衰的预后[5]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