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良好借鉴。方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人,对2组的预后进行详细比较研究。实验组在入院24h内对心肌梗死患者从心理、饮食、休息、活动、药物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对两组在患者依从性与遵医嘱行为、医务人员重视度、精神状况、心功能分级情况、再发心肌梗死率、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患者依从性与遵医嘱行为、医务人员重视度、精神状况、心功能分级情况、再发心肌梗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极大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了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马泽萍 《右江医学》2009,37(6):685-68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音乐干预和健康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林燕勤  钟玲  罗丽琼  谢凤珍 《中外医疗》2011,30(34):149-150,15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饮食、心理及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防止便秘的健康教育等。结果 干预组便秘者有3例(7.1%),心律失常者1例(2.4%);而对照组便秘者有11例(26.3%),心律失常者9例(21.2%),干预组患者便秘及心律失常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加强防止便秘的健康教育,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可以降低便秘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的危害性在临床已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自身的高度重视,但是一旦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患者常常过于乐观而不知控制自己的情绪。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监督和约束也相应放松。因此临床出现患者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的降低,往往导致心肌梗死的再次发作,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不同情绪状态患者采取了护理干预,极大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杭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868-86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0例患者根据病情分阶段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肌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AMI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本组17例AMI病人主动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及出院前1d,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评分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将干预前后的各项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SCL-90评分比较,干预后恐怖、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主动地对AMI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黄冠文  刘竹芬 《当代医学》2011,17(27):15-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曾在心内科住院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结论加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腰酸背疼、失眠、排尿困难、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腰酸背痛、失眠、排尿困难以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生的发生情况,并能很好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丰 《当代医学》2016,(36):123-124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在89例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合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4±4.2)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7.5±6.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满意度为80.0%,2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夏琼琼 《中原医刊》2011,(12):121-12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住院AMI且存在睡眠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28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安眠药的应用及日间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优良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52,P〈0.01),干预措施的有效率高达85.7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为(24.9±2.5)d,对照组为(28.0±2.6)d,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4,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睡眠障碍,增加治疗效果,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06年4月~2008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滴完行静脉溶栓,配合有效护理工作,观察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21例中急诊溶栓再通18例,再通率为85.7%;再通18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7例,占81.0%,主要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短时阵发室性心动过速,经处理后消失,出现血压明显下降8例,占38.1%;牙龈出血2例,无严重呕血及便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溶栓,并进行护理干预,冠脉再通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 P <0.01);干预组经综合护理干预8 d 后,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P <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57-159+16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8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转运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为(1.01±0.19)min、心电图检查时间为(4.03±0.28)min、急诊抢救时间为(38.69±4.21)min 及转运时间为(57.78±6.72)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和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引导患者摆脱负面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程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回顾2003年12月—2008年12月共241例AMI患者在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前实施护理程序干预的情况。结果应用术前护理程序使术前准备工作均能在30min内完成,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结论应用术前护理程序干预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为AMI患者顺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创造有利条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康小玲 《吉林医学》2014,(36):8181-8182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缓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的缓解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因焦虑、恐惧,心情差,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而观察组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可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院前急救护理的68例AMI患者(观察组)与自行入院的70例患者(对照组)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0.05),入院前和入院后死亡率低(P<0.05),存活率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影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88例,通过心理、起居、饮食、二便、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抑郁心理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在焦虑情绪上发生的变化.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医治急性心肌梗死的70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为患者分组:行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临床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SA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为(36.22±6.74)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43.97±12.31)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从生理和心理角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心理因素给生理机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