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瘤内静脉血管影,肿瘤周围均轻度水肿.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丰富静脉血管影.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出血灶,所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中至重度水肿.结论:磁敏感成像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特点,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尤其是高、低级别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星形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星形细胞肿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1993年WHO分类将脑肿瘤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胶质母细胞、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和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本文对各种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临床、CT、MRI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WHO新分类法的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WHO公布了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即蓝皮书第二版 (histologicalclassificationoftumour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EDⅡ )。将星形细胞肿瘤 (astrocytictumours)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它们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即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而局限性者包括局限性生长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系旧分类中没有的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4.
孙爽  李鸿彬 《人民军医》2011,(3):235-236
替莫唑胺(蒂清)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惟一口服抗癌新药,自2004年研制成功以来,以其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现就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总结常见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MRl表现及鉴别要点。结果 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80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17例,胶质母细胞瘤14例,节细胞胶质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4例,恶性淋巴瘤4例,室管膜瘤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3例,胶质肉瘤2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结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侧裂周围区脑胶质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脑侧裂周围区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侧裂周围区胶质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呈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原浆型及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少枝星形细胞瘤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及间变型混合胶质瘤呈显著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各种胶质瘤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侧裂周围区脑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生于胼胝体的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发生于胼胝体的不同类型的肿瘤.分析各种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一星形细胞瘤1例,原发恶性淋巴瘤10例,转移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7 cm,最小0.5 cm.肿瘤实性部分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肿瘤伴囊变坏死.脂肪瘤CT平扫为低密度,CT值-85 HU.增强扫描星形细胞瘤呈不均匀、环状或蝶翼状强化,恶性淋巴瘤呈明显实性或环状强化,胶质母细胞瘤和淋巴瘤多向脑室或邻近脑质浸润.结论 胼胝体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发生于胼胝体的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发生于胼胝体的不同类型的肿瘤.分析各种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一星形细胞瘤1例,原发恶性淋巴瘤10例,转移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7 cm,最小0.5 cm.肿瘤实性部分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肿瘤伴囊变坏死.脂肪瘤CT平扫为低密度,CT值-85 HU.增强扫描星形细胞瘤呈不均匀、环状或蝶翼状强化,恶性淋巴瘤呈明显实性或环状强化,胶质母细胞瘤和淋巴瘤多向脑室或邻近脑质浸润.结论 胼胝体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对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37例,其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脑单发转移瘤20例。37例行颅脑常规MRI检查及多体素1 H-MRS分析,分析肿瘤实质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对侧相应正常区域脑组织的生化代谢物及其比值,并进行对照。结果:1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1 H-MRS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对比均表现为Cho峰升高,NAA、Cr峰下降。12例胶质母细胞瘤中,显示Lip峰者11例。20例脑转移瘤中,11例见Lac峰升高,9例Lip峰升高。2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体区的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ho/Cr、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结论:3.0T1 H-MRS分析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鉴别手段;肿瘤瘤周水肿带的波谱更有利于胶质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DSC) MR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行SWI与DSC MR灌注加权成像扫描,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0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7例(WHOⅣ级).评价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相对脑血容量(rCBV)最大值,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Welch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TSS和rCBV单独使用和两者联合应用对星形细胞瘤分级的效能.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未见到ITSS,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TSS分级为1~3级,胶质母细胞瘤ITSS分级均为3级,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6,P<0.01).Ⅱ、Ⅲ和Ⅳ级星形细胞肿瘤内rCBV最大值分别是1.26 ±0.42、3.59 ±2.09和8.34±1.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72,P<0.01).肿瘤内ITSS与rCBV最大值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89,P值均<0.01),rCBV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8,P<0.01).SWI、DSC及SWI与DSC联合应用鉴别Ⅱ和Ⅲ级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9、0.93、1.00,鉴别Ⅲ和Ⅳ级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0、0.94、0.94,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1.00、0.99、1.00.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ITSS可以对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SWI与DSC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HMRS在星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1HMRS在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星形细胞肿瘤58例,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16例,均行常规MR和1HMRS检查,统计分析Cho/Cr、Cho/NAA及NAA/Cr比值.结果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Cho轻度升高,NAA和Cr轻度下降,未出现La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均表现为Cho明显升高,NAA及Cr明显下降,6例出现Lac.弥漫性星形细胞瘤Cho/NAA比值为2.72±1.16,Cho/Cr比值为2.66±1.21,NAA/Cr比值为1.02±0.3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Cho/NAA比值为5.69±1.32,Cho/Cr比值为4.92±1.46,NAA/Cr比值为0.92±0.16.胶质母细胞瘤Cho/NAA比值为5.71±1.08,Cho/Cr比值为5.12±1.76,NAA/Cr比值为0.87±0.13.结论1HMRS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第四脑室肿瘤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第四脑室肿瘤的组织来源主要为室管膜和脉络膜组织,病理学上以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少见的肿瘤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成血管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等.临床上还包括从邻近组织生长突入第四脑室内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1].本文简述了第四脑室常见和少见肿瘤的CT、MR表现和鉴别诊断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146例幕上星形细胞瘤的CT 表现,并依病理分类情况分析了不同间变程度星形细胞瘤CT 所见,最后讨论了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问题。幕上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侵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颞叶。病理上,肿瘤大体及镜下表现具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取决于细胞间变程度,细胞数量、新生血管、钙化及退行性变即囊变、出血和坏死等。  相似文献   

14.
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混合性胶质瘤的CT和/或MRI资料,并对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48例混合性胶质瘤中,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4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24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8例);其他类型6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大脑半球,以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颞顶叶,偶见于幕下及脑室内.影像学上,脑叶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皮髓质,易向脑表面生长致脑回粗大肿胀.肿瘤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易囊变,钙化常见. 结论混合性胶质瘤中以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最常见(42/48,87.5%),其他类型均少见.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好发于额叶表浅部位,易钙化和囊变,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近似,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TEN蛋白及其作用底物磷酸酪氨酸在不同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34例,间变型或胶质母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10例,纤维型或毛细胞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进行PTEN和磷酸酪氨酸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不同类型胶质瘤PTEN阳性表达率,半定量测定其平均染色强度。结果髓母细胞瘤、间变型或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5%、20.0%、30.0%和80.0%;PTEN染色强度均值分别为0.59±0.43、0.47±0.32、0.39±0.32和1.17±0.52;磷酸酪氨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80.0%、90.0%和73.3%;磷酸酪氨酸染色强度的均值为1.92±0.79、1.41±0.44、1.72±0.69和1.16±0.48。髓母细胞瘤、间变型或胶质母细胞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PTEN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所有胶质瘤的PTEN和磷酸酪氨酸染色强度呈负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系肿瘤恶性转化和肿瘤增殖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PTEN与磷酸酪氨酸的表达呈负相关,说明PTEN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并起抑制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光动力综合治疗脑胶质瘤以来共45例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存率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功能区恶性脑胶质瘤病例25例,皆有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男性13例,女性12例;间变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室管膜瘤3例、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5例。随机选取同期非光动力治疗的高级别功能区胶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相位值在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MR资料.在ESWAN序列相位图上直接选择肿瘤实质区域内ROI,测量肿瘤实质、其对侧正常脑组织同等面积ROI区域、瘤周2cm以内脑组织、其对侧脑组织同等面积ROI的相位值,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相位值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上述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肿瘤实质相位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的级别具有密切关系;这种相位值的改变可能是由于星形细胞肿瘤内铁蛋白的沉积引起.结论:通过ESWAN序列扫描,经肿瘤实质相位值检测,对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期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XA)的MRI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例儿童期脑PX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肿瘤的部位、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 :7例肿瘤均呈囊实性 ,位于脑表浅部位 ,3例边界清楚 ,4例边界欠清楚。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在T1WI呈低信号 ,在T2 WI呈混合性高信号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 ,3例囊性伴壁结节的肿瘤中 2例囊壁有强化 ,1例无强化。结论 :儿童期脑PXA多起源于脑表浅部位 ,颞叶为最常见部位 ,肿瘤常呈囊实性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评估脑肿瘤中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的价值.方法 运用DTT技术分别评价胶母细胞瘤、脑膜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结果 脑肿瘤旁脑白质纤维束在DTT可有以下3种表现:(1)中断,(2)移位,(3)浸润.其中,在胶母细胞瘤中,可见脑白质纤维束中断, 其终止纤维可通过胼胝体;在脑膜瘤中,可见肿瘤压迫引起的脑白质纤维移位以及残存、被分离的纤维束;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DTT表现为肿瘤原发部位脑白质纤维束中断以及肿瘤对轴突的浸润.结论 DTT的异常表现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脑囊性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囊性肿瘤42例,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血管母细胞瘤11例,转移瘤12例,髓母细胞瘤1例。分析不同性质肿瘤的CT图像特征。结果:描述各类肿瘤的一般CT表现,认为以下几点有鉴别诊断价值。(1)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发病年龄几乎无重叠(2)星形细胞瘤的壁结节以低密度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则为略高或等密度,本组未见低密度者;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小,密度均匀,显著强化,有助于和星形细胞瘤鉴别。(3)星形细胞瘤体积大,半数在5cm以上,这在其它肿瘤少见。结论:性质不同的小脑囊性肿瘤之间有着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CT查对此可做出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