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万根  张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70-5071
目的:探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绝经妇女的空腹胰岛素(fast insulin,FINS)和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post glucose-challenge insulin,PINS),IGF-Ⅰ和瘦素,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分析各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INS与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9,P&;lt;0.05),瘦素则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229,P&;lt;0.05)。但是这种相关在经体质量指数校正后消失。FINS和IGF-Ⅰ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无相关(r=0.008~0.173,P&;gt;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胰岛素、IGF-Ⅰ和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妇女中的差别,探讨其与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4/06居住于广州市海珠区绝经1年以上妇女120例,年龄49~69岁,闭经年限1~25年。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和3个月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纳入92例,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受试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40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2例绝经后妇女的第1~4腰椎、股骨颈、转子间、大转子的骨密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骨钙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9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血清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均低于无骨质疏松组(t=2.720,4.610,3.231,P<0.01)。甲状旁腺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高于无骨质疏松组(t=2.323,-2.413,P<0.05);两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和血骨钙素水平差异不明显。②在92例绝经后妇女中,年龄与骨密度和雌二醇呈显著负相关(r=-0.651,-0.601,P<0.01)。骨密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雌二醇和骨钙素呈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和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0.238,-0.178,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两者均与骨密度、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年龄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186~-0.538,P<0.05~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下降存在关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骨代谢标志物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妇女中的差别,探讨其与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4/06居住于广州市海珠区绝经1年以上妇女120例,年龄49~69岁,闭经年限1~25年。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和3个月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纳入92例,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受试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40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2例绝经后妇女的第1~4腰椎、股骨颈、转子间、大转子的骨密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骨钙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绝经后妇女9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血清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均低于无骨质疏松组(t=2.720.4.610。3.23l,P〈0.01)。甲状旁腺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高于无骨质疏松组(t=2.323,-2.413,P〈0.05);两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和血骨钙素水平差异不明显。②在92例绝经后妇女中,年龄与骨密度和雌二醇呈显著负相关(r=-0.651,-0.601,P〈0.01)。骨密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雌二醇和骨钙素呈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和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0.238,-0.178,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两者均与骨密度、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年龄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186~0538,P〈0.05-0.01)。 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下降存在关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骨代谢标志物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绝经后1~3年妇女骨密度(BM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骨钙素(OC)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椎及左、右髋部BMD(股骨近段+股骨颈),据此将78例绝经后1~3年妇女分为BMD正常组和BMD降低组(低骨量+骨质疏松)两组,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别测定外周血清IL-6、OC和IGF-Ⅰ水平。结果:(1)31例出现BMD降低(39.7%),两组间腰椎及左、右髋部BMD差异显著(P<0.01);(2)BMD降低组血清IGF-Ⅰ低于BMD正常组[分别为(214.5±81.4)ng/mL和(274.6±93.1)ng/mL,P<0.05],OC高于BMD正常组[分别为(6.12±3.83)ng/mL和(4.39±2.74)ng/mL,P<0.05]),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8.6±80.9)pg/mL和(158.8±97.6)pg/mL,P>0.05]。(3)BMD与血清IL-6、IGF-Ⅰ和OC水平无明显相关(r=0.002~0.105,P>0.05),IL-6与IGF-Ⅰ成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257,P=0.026)。结论:IGF-Ⅰ和OC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绝经后早期BMD降低的重要因素,与IL-6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IUGR孕妇 (IUGR组 )和 8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IUGR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IUGR组血清IGF 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IUGR组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瘦素、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85 ,r =0 .2 6 2 ,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5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性 (r =0 .19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 (r =0 .4 75 ,r =0 .4 86 ,均P <0 .0 5 )。结论①IUGR孕妇脐血瘦素水平降低与胎儿脂肪沉积减少有关 ,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的一项指标。②血清与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提示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③脐血IGF Ⅰ水平降低 ,可能是导致IUGR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许静  郭健  罗永贵  李大星 《大医生》2023,(7):103-106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为临床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贵州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贵州省骨科医院进行体检的45例绝经未发生骨质疏松的女性为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不同部位骨密度(BMD)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相关指标[钙(Ca)、磷(P)、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瘦素、IGF-1及IGFBP-3]水平,分析瘦素、IGF-1、IGFBP-3水平判断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价值,分析瘦素、IGF-1、IGFBP-3水平与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腰椎骨、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BM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C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E2、BGP、瘦素、IGF-1、IGFBP-3水平低于对照组,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是70个氨綦酸的单链多肽,生物学活件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它可促进细胞分化,刺激RNA、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分化后功能的表达,促进脂质和糖原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临床上可用于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RRI儿童60例,检测其血清IGF-Ⅰ水平,测量身高、体重。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IGF-Ⅰ水平。结果:RRI组血清IGF-Ⅰ水平及身高、体重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IGF-Ⅰ减少是儿童RRI的重要因素;IGF-Ⅰ可能与其身高、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正希  姚穗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355-1357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妇女静脉血中瘦素 (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水平与其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90例孕 37~ 4 1周正常妊娠妇女 (研究组 )及 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 )的血瘦素水平及IGF Ⅰ水平 ,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妊娠晚期妇女静脉血中瘦素水平为(9 .95± 2 .4 4 )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5 .30± 1.31) μg/L ;妊娠晚期妇女IGF Ⅰ水平为 (2 0 3.96± 5 6 .6 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180 .31± 5 0 .2 4 ) μg/L。②妊娠晚期妇女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 (r为 0 .93和 1.5 7,P >0 .0 5 ) ;妊娠晚期妇女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明显正相关 (r为 4 .5 5 ,4 .94 ,2 .4 6 ,P <0 .0 0 1和P <0 .0 5 )。【结论】①妊娠晚期妇女血中瘦素水平增高 ,推测其与孕妇的脂肪积累和体重增加有关。②妊娠晚期妇女血中IGF Ⅰ可能参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与胎儿生长受限 (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 (FGR组 )和 10 8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FGR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 (p <0 .0 5 )、IGFBP 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 (P <0 .0 5 )。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IGFBP 1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无关 (r =0 .2 6 2 ,P >0 .0 5 )。④两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IGFBP 1水平呈负相关 (r =- 0 .386 ,r =- 0 .32 7,P <0 .0 5 )。⑤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5 75 ,P <0 .0 1) ,新生儿脐血IGFBP 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r =- 0 .4 18,P <0 .0 5 )。【结论】①胎儿血循环中低水平的IGF Ⅰ及高水平的IGFBP 1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病因之一。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OP)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GF-I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IGF-I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组OP发病率增高,与IGF-I水平降低导致骨形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不同程度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3例慢性肝炎(CH)、57例肝硬化(LC)和30例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及30名对照组血清中IGF-Ⅰ水平.并按Child-pugh分级法将LC分为A(19例)、B(17例)、C(21例)3组.结果CH、LC和CSH患者的血清IGF-Ⅰ分别为(199.0±40.8)ng/ml、(105.3±57.5)ng/ml和(48.9±33.2)n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75.09±98.99)ng/ml,P<0.001].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LC患者显著低于CH患者(P<0.001),CSH患者显著低于LC患者(P<0.001);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LC患者血清IGF-Ⅰ水平呈显著性递减趋势.结论血清IGF-Ⅰ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Ⅰ)与不同程度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检测73例慢性肝炎(CH)、57例肝硬化(LC)和30例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及30名对照组血 清中IGF Ⅰ水平。并按Child pugh分级法将LC分为A(19例)、B(17例)、C(21例)3组。结果 CH、LC和CSH 患者的血清IGF Ⅰ分别为(199.0±40.8)ng/ml、(105.3±57.5)ng/ml和(48.9±33.2)ng/ml,均显著低于正常 对照[(275.09±98.99)ng/ml,P<0.001]。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 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LC患者显著 低于CH患者(P<0.001),CSH患者显著低于LC患者(P<0.001);随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增高,LC患者血 清IGF Ⅰ水平呈显著性递减趋势。结论 血清IGF Ⅰ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LC)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硬化发病中胰岛素抵抗(IR)、GH/IGF-Ⅰ轴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住院人群中LC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HOMA-IRI,同时检测GH和IGF-Ⅰ水平。结果:①LC组FINS、IRI和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级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B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B级(P〈0.05);肝硬化B级IRI、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级(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④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与FINS、IRI、GH水平呈正相关(r=0.2772,P〈0.01;r=0.1853,P〈0.05;r=0.3231,P〈0.01),但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2487,Pd0.05);IRI与GH水平呈正相关(r=0.2582,P〈0.01),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194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GH/IGF-I轴异常,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并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INS、IRI、GH和IGF-Ⅰ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方颖  王忠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87-89,i0005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矿化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治疗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9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病中心完成。健康新生24h内的SD仔鼠3只。①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以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即正常浓度葡萄糖(5.5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25.5mmol/L)。在高糖条件下分别加人胰岛素(10^-6mmol/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0^-7mmol/L)。所有实验分为四组:正常浓度葡萄糖组,高浓度葡萄糖组,高浓度葡萄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高浓度葡萄糖+胰岛素组。②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③原子能吸收法检测钙离子吸收量和体外诱导骨结节的形成来评价成骨细胞的分化。结果:①MTT比色法显示连续培养5d,不同组吸光度值均成比例增加,与正常浓度葡萄糖相比,高浓度葡萄糖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细胞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下调了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细胞增殖,除第1天以外,该两组细胞的生长率与正常浓度葡萄糖组的结果相似。②从第17天到第32天,各组的钙吸收量显著增加,但高糖组的钙吸收量明显低于其他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的钙吸收量高于胰岛素组,与正常浓度葡萄糖组的钙吸收量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第32天,高糖组的骨结节数明显低于其他组,而且多数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钙化的细胞很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的骨结节数多于胰岛素组(P〈0.05),少于正常葡萄糖组(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但抑制细胞矿化可能直接导致了糖尿病性骨病的病理改变;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其矿化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非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分娩巨大儿的正常孕妇(非GDM-MS)38例,分娩巨大儿的糖尿病孕妇20例(GDM-MS)、分娩正常体重儿正常孕妇(N)50例,分娩后即抽母血及脐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三组母血IGF-1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P〈0.01);非GDM-MS组及GDM-MS组脐血IGF-1高于正常组(P〈0.01);3组母血IGFBP-3、IGF-1水平皆高于脐血(P〈0.01)。结论:非糖尿病巨大儿可通过测定母血IGF-1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IR)的表达与乳腺癌各种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乳腺癌IGF-IR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乳腺癌组织、29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病理石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IGF-IR的表达,将表达程度分为0,1,2,3级,2和3级定义为高表达。回顾性研究120例乳腺癌病例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间质反应、肿瘤分化。将IGF-IR的表达与各项病理指标比较,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IGF-1R在乳腺癌原发灶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X^2=5.042,P=O.025)。②低分化乳腺癌IGF-IR高表达比高分化乳腺癌IGF-IR高表达明显减少(X^2=8.955,P=O.003)。③IGF-IR的表达与患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间质反应无相关性。结论:IGF-IR可能在乳腺癌抗转移方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IGF-IR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分化状态相关,提示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杰男 《临床荟萃》2004,19(3):179-18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和II(IGF I、II)存在于人体血液中 ,它们在循环中的功能已经很清楚。然而 ,它们在局部产生的作用仍缺乏确认[1] 。大量的事实表明IGFs及其调节蛋白是由心血管系统分泌而来 ,是促心血管病发生和动脉组织细胞生长启动子。这些因子调节异常有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并认为IGF轴的基础生理学及其自分泌或旁分泌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1 3 ] 。IGF I和IGF II是单键多肽 ,分别含有 70个和 6 7个氨基酸。主要由肝脏产生。是机体组织多种细胞中含有的生长因子。I…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是调节胚胎分化、个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整个系统包括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均为肽类家族激素;其对应受体:胰岛素受体(IR)、IGF-Ⅰ受体、IGF-Ⅱ受体,为酪氨酸激酶受体;6个具有结合、贮存和转运IGF的作用的结合蛋白(IGFBPs)。  相似文献   

20.
赵慧  雷云霞  沈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87-2887,2893
为评价补肾壮骨冲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观察了4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补肾壮骨冲剂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服药6个月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明显改善,但骨代谢指标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