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异常表达.方法 选择30例确诊为子宫颈SCC的住院患者,手术前采集子宫颈涂片,分别进行传统的巴氏染色和CAP检测.CAP的检测采用FSC-811染色试剂盒,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为CAP阳性.巴氏染色结果的判定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CAP表达为阴性,而正常的子宫颈管细胞中CAP表达阳性;30例诊断为子宫颈SCC的患者子宫颈涂片中CAP均为阳性.典型的CAP细胞内分布呈颗粒状,这可能与溶酶体的分布一致.结论 CAP在子宫颈SCC中的表达或活性增加,提示CAP有可能成为子宫颈SCC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膜联蛋白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子宫颈鳞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膜联蛋白A5(ANXA5)表达的变化. 方法 收集人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1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blotting法检测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确定ANXA5的表达部位及其变化,我们收集人子宫颈鳞癌蜡块4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蜡块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两种组织ANXA5的表达进行检测,原位杂交法在RNA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Westen blotting显示人子宫颈鳞癌组织ANXA5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表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均显示人子宫颈癌组织中ANXA5的染色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染色重,阳性信号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 结论 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ANXA5与人子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子宫颈黏液腺癌病理诊断过程的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过程;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CEA及Ki-67的表达.结果 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诊断中,漏诊3例(14.3%),其中1例为TCT漏诊,2例为子宫颈活检漏诊;4例(19.0%)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子宫颈原位腺癌、浸润不能除外,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4.8%)子宫颈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2例(57.1%)直接由子宫颈活检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1例(4.8%)经诊刮诊断为腺癌,无法确定组织学类型,术后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中10例CEA表达阳性(47.6%),Ki-67表达均升高(>20%).结论 从细胞学及组织形态学上,掌握子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要点,可以减少漏诊,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CIN组织,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tat3、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 Stat3在子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3.3%,13.6%和5.9%.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和84.5%.Stat3、HIF-1α及VEGF在子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CINⅠ及CINⅡ-Ⅲ(P<0.05).Stat3、VEGF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组内P值均小于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P<0.05)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关.子宫颈鳞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与Stat3的表达成正相关(分别为rs=0.538,P<0.01;rs=0.638,P<0.01;).结论 Stat3、HIF-1α及VEGF在子宫颈鳞癌中过度表达并可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作用.Stat3可能在HIF-1α和VEGF的表达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靶向治疗子宫颈鳞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tat3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和抑痛基因PTEN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了5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CIN组织,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tat3和PTEN的表达.结果 Stat3在子宫颈鳞癌、CIN Ⅱ~Ⅲ、CIN 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3.3%、13.6%和5.9%.Stat3在子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CIN Ⅰ及CIN Ⅱ~Ⅲ(P均<0.05).Stat3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PTEN在子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4.5%,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在淋巴结未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1).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均>0.05).子宫颈鳞癌中Stat3与PTEN表达成负相关(rs=-0.375,P<0.01).结论 Stat3的过表达和PTEN的失活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颈良、恶性病变早期病理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GRP9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GRP94蛋白的表达,分析GRP94表达情况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GRP94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并呈现出向核周集中的趋势.结论 GRP94的高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3例患者的子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糜烂及肿块,双侧卵巢增大,切面有黏液感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子宫颈腺癌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子宫颈管腺上皮,与腺癌移行过渡,可见癌栓,腺癌几乎侵及子宫颈全层;双侧卵巢纤维增生明显,腺癌穿插其中.颈体交界、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阴道手术切缘等查见癌累及.3例子宫颈及卵巢癌灶的免疫表型基本一致,均强阳性表达p16、CK7和Ki-67,HPV亚型分型检测阳性结果如下.子宫颈/卵巢:例1,16、18/16、18、58;例2,16、18/18;例3,16/18.根据p16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结果,提示3例均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 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子宫颈癌.借助p16的表达及HPV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可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利于肿瘤的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133例HPV阳性病例子宫颈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进行检测.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级各30例,子宫颈鳞癌33例.结果 RANTES在子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阳性表达强度亦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IN组内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随分级升高而增高,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5);CINⅠ、Ⅱ与正常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TES与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147和p16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11例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GD)、13例子宫颈良性腺体病变(benign glandular lesions,BGL)和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147和p16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D147和p16在子宫颈ECA、GD、BGL及正常腺上皮中均有表达。CD147和p16在ECA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147在GD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16在GD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子宫颈腺癌患者CD147和p16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CA组中CD147和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s=0. 546,P 0. 05)。结论 CD147和p16对子宫颈腺体良恶性病变的甄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运用CD147和p16可以辅助ECA的诊断,尤其是活检标本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PV L1蛋白和p16在子宫颈各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病变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各种子宫颈病变(CIN1级18例、CIN2级9例、CIN3级8例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6例)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结果 HPV L1蛋白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26.8%.其中HPV L1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44.4%,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无表达.p16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68.3%,其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77.8%,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表达阳性.100%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p16+/HPV L1-,而61.1% CIN1中为p16-/HPV L1+或p16-/HPV L1-.结论 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HPV L1阳性表达率降低而p16阳性表达率增高.p16+/HPV L1-提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进展的可能,而p16-/HPV L1+和p16-/HPV L1-可能为无进展的或潜在消退的子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HPV L1衣壳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支链DNA信号放大技术检测156例子宫颈活检不同病变组织中HPV E6/E7 mRNA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HPV L1衣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E6/E7mRNA的阳性率增高(P 0. 05),且HSIL和子宫颈癌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高于LSIL(P 0. 05),但HSIL和子宫颈癌组织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 05); HPV L1衣壳蛋白在LSIL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SIL(P 0. 05)。结论通过对子宫颈不同病变标本进行HPV E6/E7 mRNA和HPV L1衣壳蛋白联合检测,了解不同病变子宫颈组织中HPV E6/E7 mRNA和HPV L1衣壳蛋白的表达趋势,可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腺癌中COX-2与p27kip1、MMP-2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6例子宫颈腺癌组织和22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OX-2与p27kip1、MMP-2的表达.结果106例子宫颈腺癌组织COX-2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和70.8%,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P<0.01);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58.5%,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81.8%(P<0.05).COX-2和MMP-2在子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中,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1组(P<0.05).MMP-2和p27 kip1表达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透明细胞腺癌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子宫颈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p27kip1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颈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MMP-2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1).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p27kiP1的阳性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与p27kip1、MMP-2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27kip1低表达与COX-2、MMP-2增强表达在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可能作为子宫颈腺癌恶性化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铜转运蛋白(human copper transporter 1,hCTR1)被认为是人体内具有高亲和力的铜摄入蛋白.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铜与肿瘤细胞密切相关,很多类型的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异常高水平的铜,hCTR1也调节细胞中顺铂的含量.hCTR1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有望成为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的新的有效生物靶点.本文主要对hCTR1及其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MHC-Ⅰ类抗原呈递相关蛋白(TAP1、TAP2、β2-MG、HSP70)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以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抗原呈递相关蛋白TAP1、TAP2、β2-MG和HSP70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TAP1、TAP2和β2-MG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60%和61%),均低于子宫颈炎组织(77%、95%和96%,P均<0.05).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维、汉族问TAP1、TAP2和β2-MG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在子宫颈炎组织中,维、汉族间TAP1、β2-MG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中β2-MG表达与HPV16感染关系为正相关(r=0.216,P<0.05).汉族子宫颈鳞癌中,TAP2与β2-MG间存在正相关(P<0.05).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中,TAP1与β2-MG、TAP1与HSP70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颈鳞癌中TAP1、TAP2和β2-MG的表达量下降,导致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一种机制,且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相关性呈现差异,提示不同蛋白在不同民族问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对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年龄均>50岁,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子宫颈无明显肿瘤外观,2例均行全子宫切除术.组织学: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向间质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胞质稀少,胞核深染,瘤巢周边的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例瘤巢中央见灶状腺腔样分化.其中例1伴灶状鳞状细胞分化及轻微的间质水肿,例2无明显间质反应.例1瘤细胞浸润深度2.8 mm,宽度6.5 mm;例2瘤细胞浸润深度3.5 mm,宽度2.5 mm,2例均伴CIN3.2例均随访1年,无异常发现.结论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常伴有CIN,诊断需与腺样囊腺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16INK4A 蛋白在子宫颈鳞癌(SCC)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25例子宫颈癌、45例CIN及10例慢性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p16INK4A 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慢性子宫颈炎相比,CIN Ⅱ级、CIN Ⅲ级、浸润癌HPV16/18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2)子宫颈鳞癌组织、CIN Ⅰ级、CIN Ⅱ级、Ⅲ级及慢性子官颈炎标本中p16INK4A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46.7%、100.0%和10.0%;(3)在子宫颈鳞癌及CIN HPV16/18感染的标本中p16INK4A 蛋白表达均是阳性.结论 子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感染、p16INK4A 蛋白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16INK4A蛋白可能作为子宫颈鳞癌及CIN的标志物,对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评估OPN是否可以作为子宫颈鳞癌的诊断和预后标记。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8例子宫颈鳞癌及18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OPN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OPN在子宫颈鳞癌的阳性率为59.09%(52/88),在18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均阴性。子宫颈鳞癌组OPN阳性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P=0.030)和无病生存时间有关(P=0.029),与患者年龄、子宫颈鳞癌浸润的深度、FIGO分期(Ⅰ、Ⅱ期)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 OPN在子宫颈鳞癌的转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对子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6岁,17年前产子后至今未孕.因月经过多就诊于当地门诊.子宫颈活检示慢性子宫颈炎,有糜烂.B超显示子宫体下段有一稍强回声的境界清楚的团块.临床考虑为黏膜下平滑肌瘤,药物治疗后未见缓解.子宫腔镜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见一肿块位于子宫腔与子宫颈管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