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俊丽  高志强 《新中医》2015,47(11):255-256
<正>肝经的走向及其在体表的分布在《灵枢·经脉》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首载自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笔者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根  相似文献   

2.
足厥陰肝经     
足之厥陰肝經,起于(足母)趾之聚毛(亦謂三处,在(足母)趾之表面,有毛)經足背(足母)趾与二趾之間上行,自足內踝上行胫骨櫛之內侧骨面,于足踝之上八寸許出于足太陰脾經之后側,上膝膕窩之内侧,循股入于陰中,循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胆上貫膈,布于脇肋循喉嚨之后,犹上入咽头上連淚管(即目系)上而出额,会于督脉之巔。其支者自目系下頰环唇內。其一支复从肝別,貫膈而注于肺。  相似文献   

3.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於目内眥,上额入前头,距头之正中线一寸五分,即走向头第二行线之后方。经过中,其支别者,自巅之百会至耳上角,其本经从巅入络腦,还出别下项,至天柱,由此挟脊即下行第二行,入腰中循臀,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顺经八)挟脊贯臀,下行大腿後侧至腘中。又其支别自髆内(肩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距脊柱外方三寸处),下走而过髀枢(环跳穴),循髀外自後廉合於腘中,下走下腿之正中,至中央部稍稍走向外方,更下走外髁之後下,循京骨,络於小趾外侧爪甲根部。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2016,(1)
正"肺肾相关"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肾上连肺"。《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示肺肾两脏经脉相连,经气互通。为全面认识肺肾关系,本文从呼吸运动、津液代谢、阴阳互资三个方面探讨"肺肾相关"理论,并对其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为五脏之一 ,为魂之处 ,血之藏 ,筋之宗 ,在五行中属木 ,主动 ,主升 ,肝是调畅全身气机 ,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若肝脏受损 ,肝气不畅 ,会影响全身阴阳气血的平衡 ,引发其他脏腑肢节的病变 ,故清代医家魏玉璜称“肝为万病之贼”。肝如何成为万病之贼 ,我们试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1 肝经是疾病感传的途径从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循行路线看 ,肝经起于大趾 ,循足跗 ,上内廉 ,循股阴 ,入毛中 ,过阴器 ,抵小腹 ,挟胃 ,属肝 ,络胆 ,上贯膈 ,注肺 ,布胁肋 ,循咽喉 ,连目系 ,环唇内 ,上至额巅 ,交太阴而通三阴经 ,交阳明而通三阳经 ,交督脉…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病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甚密,见证于经络之循行、脏腑气血之相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贯肝膈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肺系病变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亦可引起咳嗽。诚如《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盖肝与肺以经脉相联,《灵枢·经脉》篇谓:“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如肝经郁火,上熏于肺;肝火旺盛,刑金灼肺;肝血不足,木燥伤金;水  相似文献   

8.
肝肾同源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历代医家所共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医者多从母子相生、精血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来论述。笔者认为肝肾之所以能同源 ,精血之所以能相互化生有其深厚的经络学基础。经络系统作为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对于协调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功能 ,平衡阴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精血的相互化生提供了结构学基础。1 经络学基础经过正经直接贯通 《灵枢·经脉》载 :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 :从肾上贯肝膈 ,入肺中 ,循喉咙 ,挟舌本。其支者 :从肺出 ,络心 ,注胸中。”肝足厥阴之脉“…  相似文献   

9.
<正>《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之后,上入颃颡……",《古今医鉴·胁痛》有"病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临床上亦常见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胁痛,故胁痛病与肝脏病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共直者,从肾上贯肝膈,人肺中……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历代各家对此段循行的看法极不一致。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画法。第一种画法依《发挥》“贯脊会于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横骨、大赫……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下脐  相似文献   

11.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奇经虽有自己的经脉循行,但又参与了十二经气血的流注。正如《灵枢·营气》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  相似文献   

12.
王亚平  吕富荣 《陕西中医》2007,28(10):1446-1446
本文就冠心病从肝郁着手进行诊治作一初步探讨。1肝心两脏密切相关1.1肝心经络相连肝心两脏虽分位于胸、胁,但两者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足厥阴肝经沿下肢内侧上行,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循咽后,连目系。而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二经均系目系,循咽喉。而且肝之别络与心直接相连。在《灵枢·经别篇》中记有“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少阳,与别俱行。”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14.
续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二、肝系统肝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肝、胆、筋、爪、目、魂等.(一)对肝系统中主要脏腑的解剖认识1.肝的解剖位置及外部形态结构《灵枢·本藏》篇说:"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胁下之骨谓之"骹".反骹者,言肋骨高而张;兔骹者,言肋骨低而合.故广胸反骹则肝位高,合胁兔骹则肝位低.又肝脉上循于膺之期门,下循于腹之章门,在内别出而贯膈,故膺腹相得则肝端正.说明肝的位  相似文献   

15.
足少阳胆经起於目外眥(瞳子髎),沿顳颥部前上缘上行,至耳后,循后颈部抵肩出而入缺盆。其支者自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外眥之后。又其支者别外眥下大迎,合手少阳抵於(?)(目下)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厭之中(环跳)。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历渊腋、辄筋)循胸过季肋(自京门至居髎等穴),下合於髀厭之中,更循大腿外侧,出膝关节外侧,沿腓骨下行,(入大腿行於胃经与膀胱之间)至绝骨(腿骨下端少肌肉处)之端(外踝)出其前,前进於足背入第四趾外侧爪甲根部。其支者别附上(临泣、地五会)入於大趾之间,循大趾岐骨之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用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略述如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主之。”本条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第3条。本证系脾弱胃虚,寒饮内生,因肝阳不足而寒饮犯之,胃病及肝。寒为阴邪,重伤肝阳,肝阳伤则阴无以制、足厥阴之脉属肝挟胃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顶,故浊阴之气循经上犯,寒凝经脉,则见厥阴经脉所至之巅顶疼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振肝阳,肝阳振则浊阴自降。方中主用生姜,温胃散寒化饮,胃阳复则寒饮自化,人参、大枣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共奏温阳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阳痿从肝论治及其机理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肝与性的关系、肝对性功能的调节机理却鲜有探讨者。笔者仅就肝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初探如下。1 肝与阴器相关肝经与阴器的关系: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肝之经脉名足厥阴经,《素问·举痛论》说:“厥阴之脉,络阴器,属于肝”。《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厥阴之别……循胫上  相似文献   

18.
权觉武 《陕西中医》2006,27(2):256-256,F0003
1肝肾之阳同源 1.1从经络学说看肝肾之阳同源脏腑之气化功能赖于肾阳温推、肾阳通过经脉温煦肝脏、萌发肝阳、发挥其温养全身筋脉之作用。故《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因肝肾经脉相连,故温肾即为暖肝,暖肝即为温肾。证明肝肾之阳同源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甲乙经》)为足太阴、厥阴、少阴经之交会穴。古人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太阴脾经循内踝上直行,厥阴循内踝前交入太阴之后,少阴肾经循内踝后,交出太阴之前,故谓之三阴交。脾主中,肾肝主下,中  相似文献   

20.
按经络学理论,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肝经和脾经在内踝上八寸以下部位的分布是个例外:肝经在前,脾经在中。如何理解肝脾两经分布的这一例外现象? 《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