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广军  李元柱 《河北医药》2006,28(11):1049-1050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29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16例;GCS6~8分31例,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5例.结论 伤后GCS评分是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和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172例GCS3份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10年中收治的GCS3份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中存活82例,其中21例恢复良好,25例中残,重残31例,5例植物生存,死亡90例.结论 尽早清除血肿,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及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GC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患者的着力部位、年龄、伤型、合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高热、高血糖等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2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8例,死亡83例,病死率为68.6%。病死率比较:患者年龄大于60岁组较≤20岁组明显增高(P<0.05);硬膜外血肿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3分者较5分者明显增高(P<0.01);合并有脑挫裂伤组、脑疝形成组、高热组、高血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P<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与年龄、伤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高热、高血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是颅脑损伤中病情危急、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的损伤类型,在现代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受伤类型中较为常见,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以来一直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念 《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05-10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的治疗经验,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1年,存活120例(69.77%),按GOS预后分级:良好73例(42.44%),中残24例(13.95%),重残19例(11.05%),植物生存4例(2.33%),死亡52例(30.23%)。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综合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 ,GCS评分 :6~8分762例中 ,恢复良好472例 ,占61 .94 %,中残216例 ,占28 .34 %,重残41例 ,占5 38 %,植物生存6例 ,占0 .78 %,死亡27例 ,占3 .54 %。GCS评分 :3~5分206例中 ,恢复良好33例 ,占16. 01 %,中残50例 ,占24. 27 %,重残33例 ,占16 .01 %,植物生存9例 ,占4 36 %,死亡81例 ,占39. 32 %。总死亡人数108例 ,占11 .16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继而发生细胞毒性脑水肿 ,亚低温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特重型颅脑损伤指GCS评分3~5分,颅脑原发伤严重,或伴其他部位脏器损伤、休克等,患者伤后即昏迷、去皮质强直、双侧瞳孔散大、呼吸严重紊乱及脑疝晚期,病死率达80%以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多发于伤后2~10 d,伤情越重发病率越高,发病率最高达78.9%[1-2],因此,肺部感染是除原发性脑损伤过重死亡外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3].采取有效手段控制肺部感染,增加脑部供氧,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最终改善预后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是在目前常规治疗同时,适时给予静脉注射用人丙种球蛋白(以下简称静丙),观察其在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TnI动态变化并探讨颅脑损伤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按GCS评分多少和伤后昏迷时间的长短,将颅脑损伤病人分型为4组:A组,B组,C组,D组,健康对照E组;入院后1、3、5、7、10 d分别采用金标免疫法定性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免疫抑制-酶动力法定量测定CK-MB,所有患者均行心电监护.结果 GCS≥9分的轻型A组和中型B组血清cTnI检出阳性率较低小于10%,升高者5 d左右恢复正常.GCS<9分重型C组和特重型D组血清cTnI检出阳性率明显升高,5~7 d更为明显,达50%以上,10 d后开始恢复正常.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TnI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尤为脑水肿高峰期最为明显.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中cTnI含量增高,说明越易导致心肌损害,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GCS5分以下特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很高,尤其是GCS3分者,死亡率几乎达100%。我院六年来采用开颅手术抢救GCS5分以下特重型颅脑损伤6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疾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入院GCS评分,将患者分为GCS 3~5分和GCS 6~8分两组;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伤后12 h内和伤后24 h内血糖,记录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的死亡率.结果 血糖与伤情:伤后12 h和24 hGCS 6~8分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CS 3~5分组(P<0.05);血糖与预后:伤后12 h和24 h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恢复良好+轻度残疾)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糖组(43.75% VS 23.07%,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高血糖组(8.33% VS 25.64%,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应给予积极控制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 18例 (6 4 3% ) ,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 12例 ,重残 6例 ,死亡 10例 (35 7% )。结论 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 ,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亚低温治疗 ,自体量子血疗法等措施 ,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 ,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开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994年7月到2000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 3-5分32例,6-8分57例,恢复良好48例(53.9%),中残13例(14.6%),重残9例(10.1%),植物生存7例(7.8%),死亡12例(13.5%)。结论 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所致继发性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药物综合治疗以及抗氧化和去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要求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的GC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如期完成观察,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在第1、2、3周GC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12.3分、14.8分、15.1分,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缩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能够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杨阳  郑成 《黑龙江医药》2007,20(6):637-640
目的: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14例(21.5%)、中残10例(15.4%)、重残7例(10.8%)、植物生存7例(10.8%)、死亡27例(41.5%).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克林澳早期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为民  邓文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36-193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克林澳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药物治疗均在颅脑损伤后6小时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林澳静脉滴注160mg/d,连续14天为1个疗程。把意识觉醒时间、GCS评分、TCD以及GO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对比,治疗组意识觉醒时间,不同时期GCS评分。经TCD显示缓解脑血管痉挛效果以及预后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克林澳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可靠,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弥漫性轴索性损伤的临床发病机制、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6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主要采取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对于中线明显移位的患者采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脑干受压和环池闭塞以及第三、四脑室明显受压甚至消失的脑肿胀、脑疝患者则及时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14例(22.3%)、中残17例(25.7%)、重残15例(24%)、植物状态生存5例(9.1%)、死亡15例(18.9%)。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魏小川 《安徽医药》2016,20(9):1720-1722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为临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253例,其中39例一周内发生PTCI,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I的危险因素。结果:39例PTCI患者中5例死亡,6例成植物人,28例意识恢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低血压、颅高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合并感染是引起PTCI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像因素(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与PTCI有关,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合并感染与PTCI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1116例轻型颅脑损伤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及预后,提出对其再分型建议。方法 收集我院5年期间收治的1 116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例,应用GCS评分、早期放射学检查、神经外科处理及GOS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的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有严重的放射学异常,GCS评分愈低异常愈明显。早期放射学异常、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都与GCS评分密切相关。把GCS 15分、且无早期放射学异常者分归甲组;把有意识障碍(GCS13分和14分)及GCS15分且有早期放射学异常者分归乙组。再分组后,甲组804例均无需神经外科处理,预后良好率100.0%;而乙组312例9.3%需神经外科处理,且中、重残及死亡率分别为7.1%,1.3%,0.3%。两组需神经外科处理及预后均相差显著(P<0.001)。结论 GCS评分及早期放射学异常对病人危险性判断有意义。按GCS评分及早期有无放射学异常将甲组定义为单纯轻型颅脑损伤和把乙组定义为潜危轻型颅脑损伤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