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西夏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AEF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夏区AEFI监测系统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西夏区报告AEFI 28例,涉及疫苗9种,AEFI报告发生率最多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4.76/万剂次;AEFI报告中一般反应23例,占82.14%,主要为发热、红肿硬结;异常反应5例,占17.86%,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全身反应发生在2~12 h内,最快出现的反应是血管性水肿,10 min即可出现.结论西夏区AEFI监测报告发生率逐年增高,在完善AEFI监测报告的基础上,严格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有效降低AEFI发生,以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校一附院接种门诊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对30740例7岁及以下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儿童在短期内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工作,并及时处理相应症状,是提高免疫接种安全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预防接种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接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长期工作实践证明,目前所使用的生物制品是完全有效的,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有效的措施,被群众普遍接受。但是工作中时常会遇到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各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公卫人员要熟练掌握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以便采取正确措施,及时处置,避免严重结果发生。现就有关处理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1例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观察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前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可帮助儿童减少痛苦,更好恢复,提高预防疗效。结论: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积极预防、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对保证儿童身心健康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2020年永平县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相关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1-12月云南省永平县接种13 805剂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AEFI患者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本轮疫苗接种群体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9例,一般反应8例,过敏反应2例,偶合症8例,心因反应1例。1~8岁AEFI发生率均为偶见范围,本组总体发生率为0.138%,同样在偶发范围之内;受种者AEFI表现例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注射部位疼痛、发热、肿胀结节、乏力和局部瘙痒,最低是恶心、头痛、头晕、消化不良、腹痛、四肢麻木等。无疫苗接种事故和疫苗质量事故等事件发生,所有AEFI反应均被治愈。结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AEFI多是一般反应,部分接种人群存在异常反应,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反应。方法以我院513例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处理,调查预后。结果在27万剂次的各类疫苗使用过程中,报告AEFI病例局部反应326例,发热及全身反应184例,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过敏性休克2例,共513例,AEFI发生率为2.55%。结论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做好禁忌证筛查,严格安全接种原则,是降低AEFr发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上市后人群使用安全性,为制定EV71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温州市EV71疫苗不良反应资料,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EV71疫苗被动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万剂,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0.5/万剂;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7/万剂,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12.0/万剂;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被动监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监测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0 min~3 d(占62.4%),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症状常较轻微,总体安全性良好,主动监测比被动监测更灵敏和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进一步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网络直报和月报告一览报表上报的772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和数据汇总。结果共有20种生物制品发生77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18/10万,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0~岁组和1~岁组,两年龄组发生数占总发生数的65.02%,发生的不良反应分类以一般反应为主,共666例,占总数的86.27%,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为最多,共651例,占总数的84.33%。结论连云港市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AEFI管理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且敏感性不断提升。各县区均有不良反应报告,多种疫苗均可发生,但发生率并不相同。应关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和苗种,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基层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和强化卫生知识宣传等手段和途径,有效减少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62例儿童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该中心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62例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性别、季节、接种后发生时间及疫苗种类等资料。结果:162例发生不良反应儿童中,一般反应140例,占86.42%(140/162);异常反应19例,占11.73%(19/162);偶合反应3例,占1.85%(3/162)。年龄、性别分布中,男85例,女77例,男女比为1.1∶1;≤1岁儿童占比最高,为72.84%。时间分布方面,8月份占比最高,为20.37%,其次为7月份和9月份,均为13.58%。接种至发生时间≤1 d占比最高,为87.65%。主要疫苗种类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占34.57%。结论:162例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男女比为1.1∶1,且一般反应、≤1岁、发生在7~9月份、接种至发生时间≤1 d、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发生率12.32%,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占13.36%。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aP)1140人,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3.95%,DTaP明显低于DTw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29 P〈0.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改进接种要求,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最好选择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从而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开展疫苗安全性的评价提供比较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的资料.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西城区2005-2009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AEFI报告发生率为4.54/10万,2009年报告发生率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4,P=0.009).发生率较高的分别为麻风疫苗(79.65/10万)、全细胞百白破疫苗(38.15/10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7.91/10万)、肺炎疫苗(27.19/10万).一般反应24例(38.10%),以弱、中度的局部红肿(41.67%)和发热(33.33%)为主要临床表现;异常反应29例(46.03%),以过敏性皮疹(44.83%)和无菌脓肿(24.14%)为主要临床表现;偶合症8例(12.70%),心因性反应2例(3.17%).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9年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对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左氧氟沙星ADR患者70例进行研究,总结分析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类型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年龄〈60岁患者有25例(35.71%),年龄≥60岁患者有45例(64.29%);静脉用药发生ADR患者64例(91.43%),口服用药者6例(8.57%);联合用药致ADR 52例(74.29%),单独用药18例(25.71%)。本组皮肤反应25例(35.71%),发生率位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15例(21.43%),全身性损害12例(17.14%)等。所有患者经调整滴速、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率日趋升高,临床医护应积极掌握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措施,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掌握我院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好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集上报中的18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7%(162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7.1%(89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5.6%(10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分析全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全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全省截至2012-03-31报告的2011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1年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1 256例个案,其中≤1岁者占80.73%,男女性别比为1.16∶1,集中在6~7月份和11~12月份。AEFI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第1剂接种为主;一般反应占94.43%,其中73.52%发生在接种后≤1 d;异常反应占4.78%,以过敏反应和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56.67%发生在接种后≤1 d。估算全省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06/10万剂次~3.76/10万剂次。1 247例(99.28%)病例治愈或好转;1例(0.08%)死亡;1例(0.08%)有后遗症。全省132个县(区)均有AEFI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100%,48 h内调查率为100%。结论全省AEFI监测的敏感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各市(地)间报告例数和报告发生率差异性较大。AEFI常发生在NIP疫苗、小年龄儿童、第1剂次、接种后2 d内。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为日后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采用静脉给药,实验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采用口服给药,且药师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发药交代,观察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发药交代前与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与实验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药交代后,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服药依从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方式及药师对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有效降低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1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液所致21例不良反应患者女性较男性稍多,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以上占17例,60岁以下占4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例患者原发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不良反应出现在15-45min者占16例,与〈15min组及〉45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全身反应(6例),心血管系统损害(3例),呼吸系统损害(3例)。结论克林霉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时间多出现在用药后30min左右,多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