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目前其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枸橼酸钾可通过增加尿枸橼酸水平,碱化尿液等方式抑制结石形成。本文就近年来枸橼酸钾防治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枸橼酸合剂被应用于预防结石复发和治疗尿酸结石,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国外近年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枸橼酸钾明显优于枸橼酸合剂,并在临床中取代了枸橼酸合剂。一、枸橼酸钾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原理钙是结石的重要成份,含钙的结石占全部尿石的90%左右。血和尿中的钙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正常人血浆总钙约47%为游离的钙离子,46%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及其代谢特点.方法 对东江流域2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调查尿酸结石所占比例.对尿酸结石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处理资料,分析饮食危险因素.对尿酸结石患者、草酸钙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广泛式代谢评估并行组间比较,分析尿酸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因素.结果 290例泌尿系结石中含尿酸结石有53例,占18.3%.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饮水量少、口味咸、喜食肉和少食蔬菜是尿酸结石形成的主要饮食危险因素.尿酸结石组尿量、尿pH值、尿钙、尿草酸,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草酸钙组;尿尿酸和血尿酸浓度显著高于草酸钙组;尿量、尿pH值、尿草酸、尿枸橼酸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尿尿酸、尿钙和血钠、钙、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钾、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酸结石的比例较高,其饮食危险因素为饮水少、口味咸、海鲜摄入多;低尿量、低pH尿、高尿酸、高钙尿、低枸橼酸尿、高血钠、低血钾、高血钙、高尿酸、低血镁是尿酸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枸橼酸排泄量与结石成分及微观形态,探讨泌尿系结石形成与复发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尿枸橼酸排泄量,并运用红外光谱、X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复发性结石的成分与微观形态。结果:复发性结石患者尿枸橼酸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石的成分以草酸钙(80%)和尿酸结石(33%)为主。结论:结石患者术后的代谢分析、严格随访和适量的枸橼酸盐补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可为制定预防结石复发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极高,尤其是草酸钙结石。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低尿量、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尿症和高钠尿症。草酸钙结石的预防性治疗有一般预防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适当的体育活动、保持营养均衡和增加富含枸橼酸的水果摄入,只有在改变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无效时,再考虑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噻嗪类利尿药、枸橼酸钾和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组织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SDCT1)与低枸橼酸尿的关系以及枸橼酸钾的干预作用,探讨肾结石发病的分子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肾结石组及枸橼酸钾干预组。血、尿枸橼酸和草酸采用酶法测定,North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SDCT1mRNA水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DCT1在肾组织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结石组第3天尿草酸水平显著升高,枸橼酸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肾组织SDCT1mRNA及其蛋白水平上调。第7天SDCT1mRNA及其表达产物增加更为显著,同时尿枸橼酸水平进一步降低,尿钙排泄显著增加,87.5%大鼠有中-大量的草酸钙结石形成。第14天上述改变更为明显,结石形成率达100%。枸橼酸钾干预组各时间点尿草酸水平与肾结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尿枸橼酸水平显著高于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肾组织SDCT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肾结石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石形成率显著低于肾结石组;肾小管扩张、炎细胞浸润等病变也明显减轻。结论 肾组织SDCT1表达上调可能是低枸橼酸尿的重要原因,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枸橼酸钾可下调肾结石大鼠肾组织SDCT1的表达,对肾结石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结石相关因素。方法:对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生化及24h尿液分析结果,与3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尿石症患者中,草酸钙结石232例(77.3%),磷酸盐结石50例(16.7%),感染性结石9例(3%),尿酸结石9例(3%)。结石患者血清镁、钙、磷及24h尿氯、钙、镁、磷、尿酸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血钾、尿枸橼酸则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尿结石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结石成分及代谢评估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儿童患者24h尿液成石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泌尿系结石儿童患者(年龄0~18周岁)的24h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包括尿量,尿钙,尿镁,尿钠,尿尿酸,尿磷,尿胱氨酸,尿草酸和尿枸橼酸等因素。结果:24h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0名泌尿系结石儿童患者中仅2.5%未合并尿液代谢异常,其中97.5%有低枸橼酸尿症,50.0%有高钠尿症,48.7%有胱氨酸尿症,18.8%有高钙尿症,12.5%少尿,11.3%有低镁尿症,5.0%有高草酸尿症,1.3%有高尿酸尿症。此外,女性患儿的尿量明显多于男性患儿[(73.2±58.5)ml/kg vs.(51.3±45.3)ml/kg,P0.05],年长患儿(9~18岁)的尿钠及尿草酸排泄量高于年幼患儿(0~9岁)[尿钠:(5.24±3.25)mmol/kg vs.(3.32±2.23)mmol/kg;尿草酸:(0.014±0.016)mmol/kg vs.(0.008±0.007)mmol/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儿童患者24h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异常,其中低枸橼酸尿症是最常见的尿液代谢异常,而胱氨酸尿症的高发病率需要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0例含钙尿石症患者24h尿枸橼酸排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旨在从病因学角度对尿石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珐测定30例尿石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24h尿枸橼酸和钙的含量,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比较低枸橼酸尿症与高钙尿症与尿石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24h尿枸橼酸的排泄量在结石患者为(224.26±147.63)mg,显著低于正常人(434.58土280.89)mg,且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男性低于女性(P〈0.05)。结石患者24h尿液中的枸橼酸/钙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低枸橼酸尿症与尿石症发病的相关性高于高钙尿症(P〈0.05)。结论女性24h尿枸橼酸排泄量约为男性的1.4~1.6倍,建议对尿石症患者的代谢评估应考虑性别差异。在结石的代谢评估中,按照性别分类的24h尿枸橼酸/钙比值的降低可能比单纯尿枸橼酸降低更有意义。低枸橼酸尿症在尿石症的代谢评估中可能是比高钙尿症更加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28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代谢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28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其中191例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 草酸钙结石195例(68.7%),感染性结石41例(14.4%),尿酸结石38例(13.4%),磷酸盐结石6例(2.1%),胱氨酸结石4例(1.4%)。191例有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76例(92.1%),其中高钙尿症27例(14.1%),高尿酸尿症54例(28.3%),高草酸尿症41例(21.5%),高尿磷55例(28.8%),低枸橼酸尿症128例(67.0%),低尿镁症80例(41.9%),24h尿量〈2000ml者65例(34.0%),高胱氨酸尿症4例(2.1%)。94例随访10~58个月,平均22个月。无泌尿系结石复发52例,复发42例,无复发组代谢无异常12例,复发组2例(P〈0.01),无复发组和复发组4种异常者分别为2例和7例(P〈0.01)。结论 结石复发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例儿童原发性高草酸尿Ⅲ型(PHⅢ)病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集该患儿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了解其结石成分,对其进行代谢评估并进行基因分析;对患儿父母HOGA1基因直接测序并分析突变位点;对患儿进行密切随访;对该疾病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患儿HOGA1基因IVS2+1GT、c.345GT、c.345GA杂合突变;其母携带IVS2+1GT、c.345GT杂合突变,其父携带c.345GA杂合突变;患儿为HOG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3个突变位点尚未见文献报导。嘱患儿大量均匀饮水,低草酸饮食,正常钙饮食,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予枸橼酸氢钾钠升高尿枸橼酸,予以氢氯噻嗪降低尿钙。随访半年,患儿尿草酸水平较前基本持平,尿钙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尿枸橼酸水平较前上升,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泌尿系B超提示结石无明显增大。结论 PH III发病年龄早,结石成分常为以二水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含钙结石,一般不伴肾功能损害;基因分析为确诊该病无创而有效的手段,患者父母基因分析对确诊该病有帮助。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尿酸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我科在2006口服枸橼酸钾颗粒剂,治疗尿酸结石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被治愈。治疗2-6个月,10例结石完全消失;另2例结石明显缩小,继续服1月余结石消失。治疗期间仅有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无其它毒副作用。结论枸橼酸钾可提高尿pH值,降低尿钙的饱和度,使尿酸结石溶解并防止复发,是一种治疗尿酸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86年3月在波恩维也纳举行第12届国际尿石症专题讨论会,本文概括介绍该会议及近年国外有关文献,以供尿石症临床处理参考。本文参考文献除注明出处者外,均来自该会议摘要汇编。枸橼酸钾:以枸橼酸钾治疗复发性草酸钙结石及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病人之复发性含钙结石,可使尿pH 及枸橼酸含量增高,尿钙及草酸钙相对饱和度、结石复发率均下降。其防石作用在于成石物质饱和度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了 1994年至 2 0 0 2年间 10 2 1例结石患者 ,确认肥胖者 14 0例〔BMI >30〕。其中 83例接受全面代谢检查 ,随访 2 .3年。同期5 3例男性及 2 9例女性年龄相近的非肥胖患者 [体重指数 (BMI)为 19~ 2 9]作为对照 ,随访 2 .5年。根据代谢检查的结果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包括枸橼酸钾、别嘌呤醇、双氢克尿噻或氯噻酮等 ,观察药物治疗对结石复发的影响。结果发现 ,肥胖结石患者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包括 :痛风 ( 5 4 % )、低枸橼酸尿 ( 5 4 % )及高尿酸尿 ( 4 3% ) ,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石成分分析显示 ,32例肥胖组…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结石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此类结石与常规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有很大不同,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根治性膀胱切除并行尿流改道后发生泌尿系结石主要因素包括代谢因素、感染因素以及术后的解剖因素,尿流改道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顺行或逆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及开放手术。本文对其发病因素及其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探讨尿流改道术后并发泌尿系结石的原因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低枸橼酸尿病因十分复杂,最近研究发现高钠和高动物蛋白摄人及原发性肠道异常均可引起低枸橼酸尿,用枸橼酸盐治疗可纠正这种异常,从而防止结石复发。文中综述了枸橼酸盐的作用机理及几种枸橼酸盐制剂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及其与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尿石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G、HDL-C、TC、LDL-C水平,分析34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比较血脂正常与血脂异常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占比,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影响因素。结果 34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含钙结石270例,感染性结石51例,尿酸结石28例。尿石组血清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石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石组血清LDL-C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泌尿系结石患者尿酸结石比例显著高于血脂正常泌尿系结石患者(P0.05);血脂异常泌尿系结石患者感染性结石、含钙结石比例较血脂正常泌尿系结石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结石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P0.05);感染性结石、含钙结石与血脂异常无相关性(P0.05);TG是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形成与血脂水平关系密切,血脂异常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易导致尿酸结石形成,控制血脂对于预防泌尿系结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结果显示Tamm-Horsfall 蛋白(THP)是一种与尿路结石形成密切相关的大分子有机物[1-2].我们通过观察枸橼酸钾干预下肾结石大鼠肾组织内THP 的表达,了解构橼酸钾对THP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橼酸钾抑制结石形成的机制及枸橼酸钾与TH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肾结石术后患者尿枸橼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术后患者导尿管不同留置时间对尿液中结石抑制物枸橼酸浓度的影响.为肾结石术后患者导尿管最佳留置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肾结石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其术前1d及术后第3、5、7、10天的24h尿枸橼酸浓度。结果导尿管留置不同时间患者尿枸橼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d及术后第10天24h尿枸橼酸浓度与术后第3、5、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肾结石术后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0d,否则有可能致尿枸橼酸浓度降低,利于尿石形成,使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0.
枸橼酸氢钾钠降低草酸钙结石成石危险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降低草酸钙结石成石危险性的机制.方法:经B超、X线、尿生化检查诊断为肾或输尿管含钙结石18例,其中肾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2例.测定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前后尿生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口服枸橼酸氢钾钠2周时,尿pH值、枸橼酸、(可溶解钙×枸橼酸)/(总钙×草酸)明显升高,尿钙降低,与服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中尿酸、草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氢钾钠可有效降低含钙结石成石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