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玉米油中的主要脂肪——亚油酸能够为动物的癌瘤生长提供燃料。但一项辅助研究证明,只有在缺乏褪黑激素时肿瘤才依靠这种脂肪生长,褪黑激素是一种在夜间产生的脑激素。这些发现结合起来可为有朝一日阻断某些依赖褪黑激素生长的肿瘤的生长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神经肽。通过特异性膜表面受体,作用于免疫细胞,起抑制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分泌及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稳定,阻止炎症反应的过度放大,在器官保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神经肽.通过特异性膜表面受体,作用于免疫细胞,起抑制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分泌及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稳定,阻止炎症反应的过度放大,在器官保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将HSFB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褪黑激素组、中浓度褪黑激素组、高浓度褪黑激素组、NVP-BEZ235处理组、NVP-BEZ235+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siRNA-PTEN组、褪黑激素+siRNA-scramble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CyclinD1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从低到高浓度褪黑激素均能够减少HSFBs细胞同一时间点OD值,上调PTEN和Caspase-3表达量,同时抑制CyclinD1、p-Akt和p-mTOR表达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高浓度褪黑激素组比较,NVP-BEZ235+褪黑激素组中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PTEN后拮抗褪黑激素对HSFBs细胞增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激素通过上调PTEN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HSFBs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和iNOS基因表达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本项研究以佛波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以脂多糖/γ—干扰素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应用化学发光技术以及ES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超氧阴离子、一氧化氮的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褪黑激素能够清除巨噬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减少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而这一抑制作用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褪黑激素对巨噬细胞的活化具有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短寿命T抑制细胞(TS)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检测了9例流产史孕妇和8例正常孕妇的TS细胞活性;同时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流产史孕妇血浆和正常孕妇血浆,以观察其对TS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流产史孕妇和正常孕妇的TS细胞本身的活性并无差别;同时发现流产史孕妇血浆有降低孕妇TS细胞活性的作用,推测流产史孕妇血浆中可能存在能降低孕妇TS细胞活性的特异和/或非特异的“抑制因子”,而作为对照的正常孕妇血浆有提高孕妇TS细胞功能的效应,推测正常孕妇血浆中可能存在能使孕妇TS细胞活性提高的特异和/或非特异的“刺激因子”。这提示,在其自身血浆的作用下,流产史孕妇的TS细胞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因本文例数尚少,以上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癌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作者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丁海燕 《中外医疗》2008,27(36):147-147
肿瘤放化疗中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近年来已成为恶性肿瘤放化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芪加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芪加合剂对lewis 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 Con A 和 L P S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 I L1 、 I L2 产生的水平。结果 芪加合剂(1375 ~275 g·kg - 1) 可使荷癌小鼠低下的 T、 B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脾细胞产生 I L2 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还可促进荷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 I L2 。结论 芪加合剂抑制肿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尚缺乏对肿瘤细胞有特异选择作用的抗癌药物,且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又很接近,因此抗癌药物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对机体就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现将其毒性反应及对策概述如下。一、骨髓抑制现在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除某些激素、L-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硷及争光霉素、平阳霉素等对骨髓的影响不大外,绝大多数抗癌药物对增生旺盛的造血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抗原与非衰老相关抗原在人胚胎4种组织的分布。方法25株单抗与11个代龄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匀浆做间接ELISA,抗原量用光密度(OD值)表示,如抗原量随细胞代龄发生变化,称为衰老相关抗原;随细胞代龄无变化者为非衰老相关抗原。用这些单抗分别与人胚胸腺、心肌、肝脏、肾脏4种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5株单抗对应的抗原量随细胞代龄发生变化(衰老相关抗原),另20株无变化(非衰老相关抗原)。在这些随代龄变化的抗原中,1种随代龄上升,2种随代龄下降,2种在早期至中期代龄上升、中期至晚期代龄下降;5株随代龄变化单抗最多与2种胚胎组织反应。20株随代龄不变单抗有13株与4种胚胎组织反应。结论人成纤维细胞中随代龄变化与随代龄不变抗原的组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及MTT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Tlymphocyte,TC)亚群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术前患者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增高(P<0.01);术后20天,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Bormann Ⅰ、Ⅱ型与Ⅲ、Ⅳ型比较,淋巴结未转移与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术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3^+、CD4^ 、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密切关系,TC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可作为疗效和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M-CSFR)胞外区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单抗的制备。方法 用pET28(+)a构建的c-fms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其表达,采用亲和层析进行复性纯化目的蛋白,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并筛选M-CSFR细胞区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经转化的大肠杆菌IPTG诱导后可大量表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实验性免疫反应性中耳炎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早期出现前庭功能紊乱;免疫荧光分布于中耳粘膜和前庭囊壁上皮下、耳蜗血管纹和基底膜近蜗轴处;免疫荧光强度测定蜗底多、蜗顶少。  相似文献   

15.
人参总皂甙和三七总皂甙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脾集落形成法(Spleen colony assay,SCA),研究了人参总皂甙和三七总皂甙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实验证明,人参总皂甙1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增强三尖杉酯碱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杀伤作用.相同剂量和相同给药方案的三七总皂甙则无明显增强三尖杉酯碱对造血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p53和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和c-erbB-2,结合临床病理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p53在高分化果中的表达频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癌、P53表达阳性组的卵巢癌对化疗不敏感、其预后亦明显劣于阴性组卵巢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灌注、透明等方法,观察了166例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的动脉供应.第一掌骨的滋养动脉均来自拇主要动脉,从该骨中1/3段的掌侧入骨.骺与干骺动脉分别来自位于该骨近、远侧端的近、远侧动脉环.大多角骨的动脉来自桡动脉及其掌浅支,从该骨的背侧、桡侧和掌侧入骨.本文试就某些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免疫灵合剂对肾虚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肾虚、脾虚和脾胃湿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CD3+、CD4+细胞低于健康人(P<0.01);脾虚、脾胃湿热患者的CD4+/CD8+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肾虚患者却高于健康人(P<0.01)。用免疫灵合剂治疗30例肾虚患者,结果表明肾虚患者治疗后的CD3+、CD4+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说明补肾治疗能增强肾虚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CD4+/CD8+比值能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GC-823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22例患者的胃腺癌细胞反复冻融后的滤液,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患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诱导CTL,然后将CTL与BGC-823共同孵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TL作用于BGC-823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CTL包围并破坏靶细胞,靶细胞凋亡的形态表现为异染色质浓缩呈特征性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检测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T细胞亚群OKT_3、OKT_4、OKT_8比健康成人组降低,P值分别为P<0.01、P<0.05、P<0.01,OKT/OKT_8和B细胞略升高,但同健康成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与RA全组基本相同,只有OKT_4下降同正常组比较P>0.05。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按中医分型的RA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别。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属紊乱,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同R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