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脂质体药物载体近年来被用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然而研究发现由于稳定性较差,脂质体药物载体难以实现药物缓释与长效给药.大量研究表明,二氧化硅无毒,具有化学惰性和生物相容性,是很好的修饰材料.目的:为了提高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延长给药时间,采用二氧化硅对脂质体进行表面修饰并用于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的包埋.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 05/2008-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材料:L-α-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购自南京康森特化工有限公司,正硅酸乙酯购自美国Aldrich公司,盐酸阿霉素购自北京华奉联博科技有限公川,葡聚糖凝胶G-50购自瑞典Amersham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沉积二氧化硅的方法修饰模板L-α-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脂质体.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激光粒度仪与Zeta电位仪测定二氧化硅修饰后的脂质体粒径分布与表面电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二氧化硅修饰后脂质体的形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材料的化学结构;通过荧光光谱仪测定溶液中阿霉素浓度;通过阿霉素浓度回归方程计算脂质体药物包封率与脂质体体外释放速率.结果:①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裹修饰的脂质体.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 166cm-1,1 080cm-1,859cm-1和526cm-1存在Si-O-Si振动峰.③二氧化硅修饰的脂质体对阿霉素的包封率为72.4%.④药物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二氧化硅包裹修饰的脂质体使阿霉索达到缓释效果.结论:由于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纳米级厚度的无机Si-O-Si网络作为保护层,使得脂质体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并且对阿霉素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  相似文献   

3.
背景:利用各种不同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包裹胰岛素等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微球缓释系统有可能克服此类药物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易水解变性的缺陷。目的:制备一种胰岛素缓释微胶囊,并观察其体外释放效果和体内降血糖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2008-01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纳米药物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硫酸葡聚糖和Fe^3+为壁材,采用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胰岛素缓释微胶囊INS(DS/Fe^3+)。W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观察INS(DS/Fe^3+)的缓释效果。取糖尿病模型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5U/kg或胰岛素微胶囊100U/kg,第3组灌胃胰岛素微胶囊100U/kg。主要观察指标:胰岛素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效果及体内降血糖活性。结果:胰岛素缓释微胶囊INS(DS/Fe^3+)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在60%和40%以上:体外释放实验显示INS(DS/Fe^3+)有较好的缓慢释放特性,随着包裹层数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减慢;体内活性实验表明皮下注射胰岛素微胶囊在体内能够保持6~10h的降血糖效果,灌胃给药未表现出降血糖效果。结论:以硫酸葡聚糖铁为载体,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的胰岛素缓释微胶囊稳定性好,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问题,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经改性,偶联人转铁蛋白,生成的人转铁蛋白修饰载药纳米粒,可用于靶向肿瘤药物载体.目的:制备人转铁蛋白修饰的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并进行表征鉴定,检测其表面蛋白活性.方法:采用优化的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粒,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与人转铁蛋白连接,制备出人转铁蛋白修饰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大小、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人转铁蛋白的活性.结果与结论:人转铁蛋白修饰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0 nm.阿霉素的加入量可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当阿霉素的加入量为纳米粒的10%时,包封率和包裹量均最佳.每毫克载药纳米粒可与约65 μg人转铁蛋白连接.人转铁蛋白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在流式细胞仪上除去非特异性吸附后还有67 3%荧光显示,说明人转铁蛋白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大部分都偶联上了人转铁蛋白抗体并能保持抗体活性,从而为载药纳米粒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提供了足够的靶向动力.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方法简便可靠,制得的人转铁蛋白修饰载阿霉素海藻酸钠纳米粒有望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一种特异性靶向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体内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条NCI-H460非小细胞肺癌特异结合的多肽(Lung cancer targetingpe ptide,LCTP),将该多肽与修饰的聚酰胺-胺型(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高分子材料连接制备了纳米靶向药物载体PAMAM-Ac-FITC-LCTP,该载体在体内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具有很好的靶向性。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PAMAM-Ac-FITC-LCTP靶向载体对阿霉素的包埋、释放及其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方法:以筛选到的多肽LCTP为靶向剂,构建了PAMAM-Ac-FITC-LCTP靶向载体。采用物理包埋法将PAMAM-Ac-FITC-LCTP与阿霉素连接,通过体外透析实验观察载体对药物的缓释功能,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以游离阿霉素作为对照,MTT法观察载体载药后对NCI-H460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结论:PAMAM-Ac-FITC-LCTP对阿霉素的最大包埋率为7.46%。载体对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离子浓度、pH和温度对药物的释放具有影响,说明PAMAM-Ac-FITC-LCTP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阿霉素结合。PAMAM-Ac-FITC-LCTP/阿霉素短时间内较单独药物更高效进入NCI-H460细胞,而复合物24h的细胞毒性与阿霉素对细胞的毒性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PAMAM-Ac-FITC-LCTP可能是一个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很有用的药物靶向传输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脂质体纳米微粒脂膜微泡超声造影剂(BDNF-UMCA),并对其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冷冻干燥法在"脂氟显"制备的基础上加入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等量的含生物素化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钠-聚乙二醇2000-生物素,制备含生物素化脂膜超声微泡造影剂,通过链亲和素耦连含生物素化聚乙二醇载BDNF脂质体纳米微粒制备BDNF-UMCA,检测其物理性质、载药量、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内声学特性。结果 BDNF-UMCA平均粒径(4.20±0.79)μm,浓度1.02×109/ml,总药物含量(1.18±1.96)mg/ml,包封率(71.6±2.6)%。在4℃下,BDNF-UMCA平均粒径和包封率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在(24±2)℃下,BDNF-UMCA的平均粒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第1、3、5、7天的粒径与初始粒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封率在(24±2)℃下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NF-UMCA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肝脏显影,平均峰值强度(21.5±3.5)d B,平均达峰时间(19.2±5.2)s。结论应用生物素-亲和素耦连可成功制备BDNF-UMCA;BDNF-UMCA可为靶向显影及药物通过血脑屏障释放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和厚朴酚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增强其肿瘤靶向性,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挤出法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通过超滤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因素,通过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优化工艺和处方为磷脂与药物的重量比为60∶1,磷脂与胆固醇的重量比为20∶1,水化介质为pH 6.5磷酸盐缓冲液,超声时间为6 min。所得到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0 nm,96 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55.2%。结论:优化工艺所制备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包封率高,工艺稳定,基本达到了缓释控释及靶向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包裹阿霉素(ADM)的乳/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缓释药物微球(ADM-NP)通过共价结合方式连接于带正电氨基脂质超声微泡(MB-NH2)表面,制备包裹ADM的新型载药微泡,并观察其基本理化特性、载药量、包封率、体外缓释特性及显影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ADM-NP,并通过碳二亚胺法活化ADM-NP表面的羧基,在一定条件下,使ADM-NP以共价结合的方式,连接于MB-NH2表面.用光镜观察连接情况、微泡形态并检测其粒径大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包封率及载药量,观察该新型载药微泡的体外缓释药特性以及对兔VX2肝癌的显像效果.结果 48 h后光镜观察,可见大量ADM-NP连接于MB-NH2表面,呈花环状,分布较为均匀,其平均最大径为(2.68±0.98)μm.该新型载药微泡的载药量为(8.71±0.46)%,包封率为(86.11±6.76)%.两组体外释药均符合Hignch方程,其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48 h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0%以上.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该微泡后,兔肝实质明显持续增强,肝癌呈“快进快退”显像表现.结论 采用碳二亚胺法可将ADM-NP通过共价结合方式连接于MB-NH2表面,提高微泡载药量,延长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并且在兔VX2肝癌肿瘤中显影效果好,为采用超声靶向爆破微泡进行药物定位释放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载药微泡系统.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体内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条NCI-H460非小细胞肺癌特异结合的多肽(Lung cancer targetingpe ptide,LCTP),将该多肽与修饰的聚酰胺-胺型(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高分子材料连接制备了纳米靶向药物载体PAMAM-Ac-FITC-LCTP,该载体在体内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具有很好的靶向性。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PAMAM-Ac-FITC-LCTP靶向载体对阿霉素的包埋、释放及其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方法:以筛选到的多肽LCTP为靶向剂,构建了PAMAM-Ac-FITC-LCTP靶向载体。采用物理包埋法将PAMAM-Ac-FITC-LCTP与阿霉素连接,通过体外透析实验观察载体对药物的缓释功能,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以游离阿霉素作为对照,MTT法观察载体载药后对NCI-H460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结论:PAMAM-Ac-FITC-LCTP对阿霉素的最大包埋率为7.46%。载体对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离子浓度、pH和温度对药物的释放具有影响,说明PAMAM-Ac-FITC-LCTP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阿霉素结合。PAMAM-Ac-FITC-LCTP/阿霉素短时间内较单独药物更高效进入NCI-H460细胞,而复合物24h的细胞毒性与阿霉素对细胞的毒性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PAMAM-Ac-FITC-LCTP可能是一个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很有用的药物靶向传输载体。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对脂质体瘤苗抗小鼠H22肝癌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榄香烯脂质体瘤苗,观察对抗小鼠H22肝癌作用,寻找有效的抗肝癌生物疗法.方法:用改进的机械分散法制备β-榄香烯修饰脂质体瘤苗,使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十八烷氨:β-榄香烯摩尔比为4:4:1:1.5,并通过腹腔接种将脂质体包裹的H22抗原(LAg 组)及脂质体共包裹β-榄香烯与H22抗原的制剂(LEAg组)分别免疫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期,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对H22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LEAg组的生存期和淋巴细胞毒活性均优于LAg组(P〈0.05).结论:β-榄香烯可增强脂质体瘤苗的抗肝癌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盐酸表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不足多为药物释放快、目标组织药物浓度低,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反应明显.目的:针对盐酸表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足,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方法:以叶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高压匀质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 Zeta 电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蛋白负载盐酸表阿霉素纳米制剂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外观呈均匀球型,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7.73±0.40) nm,平均 Zeta 电位为(-30.85±0.43) mV,载药量22.78%,包封率可达96.2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2.6%,缓释阶段纳米粒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12 h 时释药量达84.1%,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果表明乳化结合高压匀质法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粒径均匀,粒径范围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阳离子脂质体及胶束、纳米粒等转基因载体是目前非病毒转基因载体领域研究热点:而目前市售转基因试剂盒价格昂贵,并且基本上都是进口商品,如果能够开发一种价廉,转基因效率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试剂盒将展现广阔市场前景.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脂质复合物,并制备相应阳离子脂质体,对其体外转基因效率进行考察.方法: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胆固醇、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阳离子脂质复合物,采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然后用薄膜分散法,将适当比例的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和阳离子脂质复合物混合制各成阳离子脂质体,并用其包封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进行体外转染.结果与结论: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全新的阳离子脂质复合物--胆固醇-丁二酸酯-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薄层色谱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产物.薄膜分散法制得阳离子脂质体,其中以这种阳离子脂质复合物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摩尔比为1:1左右所制备的脂质体颗粒较为均匀、细小,形态基本呈圆形.体外对质粒包裹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比为5:3,可完全包封质粒.用该阳离子脂质体对Hela细胞进行转染,24 h后,瞬时转染效率达35.6%.从初步实验结果看,所合成的阳离子脂质复合物结构总体与市售阳性成分结构类似,合成方法简单、廉价,体外对质粒DNA有很好包裹性能,细胞毒性低,然而体外对Hela细胞的转染效率还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3.
新型长循环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长循环紫杉醇脂质体,评价其质量,并考察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11在凯里学院化学系实验室和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科检验室进行。①包封率测定:采用超声薄膜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用RP-HPLC测定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②稳定性测定:将紫杉醇脂质体分散在pH为6.5的磷酸缓冲液里,存放在4℃冰箱中30d,观察其包裹量的变化。③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MTT法考察在5,10,15,20mg/L4个不同药物浓度下,紫杉醇脂质体对处在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紫杉醇游离药物作为对照。结果:①经RP-HPLC检测,这种长循环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高达97.6%。②紫杉醇脂质体存放在4℃冰箱中,在长达1个月时间内不见絮凝状沉淀,在保存3,8,15,22,30d后,药物在脂质体颗粒中的包裹量分别为97.3%,96.2%,95.6%,94.9%和94.2%,在30d时间里紫杉醇脂质体在缓冲液中的药物泄漏仅有6%。③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5,10,15,20mg/L的紫杉醇注射液对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5.24%,48.37%,57.49%,74.84%,而相同药物浓度下的紫杉醇脂质体对BGC823细胞的抑制率为33.46%,44.15%,51.94%,68.64%。结论:①实验置备的紫杉醇脂质体实现了药物的高包封率,而且非常稳定。②紫杉醇药物浓度相同条件下,紫杉醇脂质体对BGC823细胞的抑制率低于游离的紫杉醇药物,说明脂质体对紫杉醇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但缓释微球的突释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规律及突释的影响。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实验组)和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微球在不同时段模拟体液中的利福平药物浓度及累计释放量,计算两组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减小、分散良好,包封率和载药量明显提高。实验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1 d左右药物释放趋于平稳稳定状态,1 d药物累计释放量小于20%;对照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约为实验组的1.5倍,1 d左右药物释放也趋于平稳状态。表明聚乙二醇可改善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的成球率,减小其粒径,增加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控制其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缓释蓖麻毒素超声介入局部消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周期。将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注射到小鼠皮下移植肝癌,观察肿瘤的超声影像改变,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病理检查肿瘤坏死情况。结果制备的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包封率达77.3%,体外持续释放药物3d,肿瘤内注射抑瘤率达71.3%,明显高于游离蓖麻毒素组的40.0%(P〈0.01),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结论超声介入蓖麻毒素多囊脂质体小鼠瘤内注射治疗肿瘤安全高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钆喷酸葡胺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一硬脂酸酯,制备钆喷酸葡胺长循环脂质体,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硼酸酯化法合成聚乙二醇一硬脂酸酯,薄膜超声法制备钆喷酸葡胺隐形脂质体,ICP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TEM观察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钆喷酸葡胺脂质体规整,分布均匀。粒径范围为50—100nm,包封率高达65.8%。经聚乙二醇(2000)-硬脂酸修饰后的钆喷酸葡胺脂质体具有好的稳定性。结论:所制备的钆喷酸葡胺隐形脂质体与已报道的钆喷酸葡胺脂质体相比,具有高的包封率,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并定量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利用紫外光谱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TEM观察其形态。结果: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60hm左右,包封率约为75.23%,体外药物释放时间明显延长,释出率超过90%约需23h。结论:高压乳匀法可用于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通过调节处方工艺可获得满意的粒度分布和包封率;制得的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临床使用的多烯紫杉醇注射液多采用吐温80作为增溶剂,容易导致过敏反应,且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包载多烯紫杉醇制备的缓释微球进行肿瘤间质化疗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肿瘤间质化疗的载多烯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药物稳定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投料比载药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将制备的微球于5,15,25 kGy 60Co 3种剂量辐照灭菌,体外细菌培养观察灭菌效果.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载药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23.1 um.聚乳酸-羟基乙酸与多烯紫杉醇的投料比为100 mg,5 mg时可获得最佳的包封率(96 3%)和载药率(4.82%);载药微球体外4周平稳释放药物达81.6%,无明显突释效应,包裹在微球内的多烯紫杉醇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3种剂量60Co辐照后均未见短小芽孢杆菌生长.说明采用溶剂挥发法可制备粒径及分布适宜、释放周期较理想、药物稳定性好的载多烯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载声敏剂血卟啉(hematoporphyrin,HP)的高分子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的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HP的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制备的造影剂进行药物体外释放评估及体外超声造影观察.结果 载HP的PLGA造影剂(HP-PLGA)平均粒径602.3 nm,平均包封率63.5%,平均载药量2.15%,电位-(17.1±1.6)mV,体外14 d缓释约86.5%,体外超声显影良好.结论 通过采用双乳化法制备的HP-PLGA造影剂,具备缓释长效的特性,体外显像效果好,符合理想药物载体的基本特性,为实时监控下体内声动力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