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氮平一直被作为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原型有着“神话”般的历史.Hippius[1 ]将氯氮平的发现描述为是一个“矛盾、不幸和幸运的事件( paradoxes,luck and unfortunate incidents)”.矛盾之一:氯氮平是一个非常老的药,20世纪60年代中期,奥地利和德国医生首先开始研究氯氮平,认为它是非常有潜力的抗精神病药,该药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很多国家上市.但氯氮平又是最新的抗精神病药之一.氯氮平第2次重新上市是由美国医生开发,而且作为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原型,现在仍然被认为是将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先驱者[2-3].矛盾之二:一些药理学家指出,氯氮平所表现出的效果不像是抗精神病药,它的抗精神病效果不同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风险;也有药理学家认为,氯氮平突破了对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假设,是新型药物的代表[4-5].矛盾之三:从立体结构看,氯氮平更像抗抑郁药,最初氯氮平也确实是作为抗抑郁药进行开发(其结构与抗抑郁药米帕明的原型相似),同期开发的7种结构类似的药物都有抗抑郁效果,只有氯氮平在实验和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抗精神病效果[1].  相似文献   

2.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氯氮平所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属弱多巴胺拮抗剂,因锥体外系反应轻,抗精神病作用谱广,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87年Claghorn报告氯氮平所致的巴金森综合征仅是氯丙嗪的1/3,但两者所致静坐不能基本相同,鉴于氯氮平所致静坐不能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选择了氯氮平及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两组病人进行盲性研究。方法:选择23例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及29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病人。所有病人均因精神障碍接受治疗。服经典抗精神病药病人  相似文献   

4.
患帕金森氏病(PD)时可发生精神症状,精神病与帕金森氏病没有相互关系,但彼此共存,或精神症状更常见于用抗 PD 药后。加用抗精神病药或停用抗 PD 药,可以改善精神状况,但使 PD 病情恶化。氯氮平是治疗 PD伴精神症状的理想药物,无锥外系副作用。曾报道氯氮平治愈1例药物诱发精神病的 PD患者。另一报告用氯氮平治疗非精神病的 PD  相似文献   

5.
正氯氮平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使其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之一,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中约有50%对氯氮平敏感,氯氮平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约为30%,被公认为抗精神病药中疗效最佳者~([1])。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氯氮平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接受氯氮平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两次住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526例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8.5%)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7%);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增加、用药时间和年龄等.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氯氮平所致糖尿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659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做问卷调查并对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者122例,占18.5%(122/659),其中63例强迫症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占9.6%(63/659);(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依次为氯氮平14.2%,利培酮5.1%,奥氮平1.9%,经典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共计2.8%;(3)氯氮平高剂量者强迫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者,约1/3的病人强迫症状出现在服用氯氮平1年以内,半数以上出现在服氯氮平3年以内。结论抗精神病药诱发的强迫症状并不少见,氯氮平是其中的常见药物,强迫症状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为精神科常用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但服用后唾液分泌过多者可高达83.8%[1],严重影响患者依从性.我们以阿司咪唑(商品名:息斯敏)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与氯氮平的合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同志: 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单种用药为原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否也是如此呢?我们发现,在氯氮平换用利培酮时,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撤除氯氮平,否则会引起失眠等症状;也有些病人以这两种药物合用效果较好而不良反应不大.是否表明这两种药可以合用,或某些病人以合用为好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组住院的8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比较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和接受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在出院日处方信息资料上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364例(45.4%)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其中284例(78.0%)联用氯氮平或奥氮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起病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有无联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治疗进入方程(P0.05),回归模型对患者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或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具有23.2%的解释度(Nagelkerke R~2=0.23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年龄小、住院次数多、住院时间长以及更有可能联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是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后期以来,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它包括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等药,与这些药相对立的是1950年代以来使用了几十年的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一般称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但并不称为“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前些年,我看见有人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一词,很同意,因此一直“鼓吹”使用此词取代“不典型”一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6例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或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换用利培酮治疗,用PANSS、TESS、SDSS作为评估工具做自身对照,对换药前后的疗效、副反应、社会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都安全地换用了利培酮治疗。换用利培酮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进一步改善,嗜睡、EPS、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显著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用利培酮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结论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虽然氯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二线药物,并能够将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提高30%左右,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对氯氮平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氯氮平的不良反应,此时就需要将氯氮平换为其他精神病药物。但由于撤药综合征的问题,氯氮平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被大部分精神科医生视为临床难题。本文就此总结了15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喹硫平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会成瘾,但如果长期应用后骤停或撤药过快也可发生撤药反应[1],尤其是氯氮平药理机制复杂,抗胆碱能作用较强,出现撤药反应的机率极高,且撤药反应症状繁多而严重,这在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为了提高对氯氮平撤药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和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综合文献作一系统复习.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讨论了近年来献中有关抗精神病药在双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尤其介绍了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6.
氯氮平为精神科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但服用后唾液分泌过多者可高达83.8%,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我们以多塞平治疗氯氮平引起流涎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它有别于传统或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之处在于有着较高的临床效能,并在较低的日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影响血清催乳素含量,未见长期使用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最初发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氯氮平,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阻抗的患者,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疗效,为此引起广泛的理论研究,认为氯氟平拮抗多巴胺(DA)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5-HT2)的药理功能与提高疗效、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由此衍发出了血清素与DA拮抗剂的研制热潮。另受氯氮平对其它受体亚型药理作…  相似文献   

18.
氯氮平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氯氮平长期治疗与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关系。方法 以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 (TDR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 ,分别对持续单用治疗剂量氯氮平和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达 1年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 1 2个月的随访。结果 单用氯氮平组与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组的TD发生率分别为 3 51 % (n=57)和 9 8% (n=51 )。TD发生的临床特点以口面部运动障碍为主 ,合并安坦可能会增加TD发生的机会。在年龄、性别、剂量及以往是否有急性锥体外系副反应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氮平在长期治疗过程中 ,有可能与典型抗精神病药一样导致TD的发生 ,但其发生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20.
氯氮平无效?     
1 前言长期以来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以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失败来定界的 ,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难治定义为 :经标准抗精神病药足够疗程而无明显效果的 ,病情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 。更有的作者以是否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来划分。如Turkelson和Rosser于 1987~ 1988年在纽约州医院开展了 3组大样本研究 ,发现 18%的住院患者和 2 4 %的门诊患者是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 ,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 ] 。美国各县、州精神病医院中 ,符合难治性标准并适合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约 4万名[1] 。国内对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