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ǻ���޸������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例病人采用全麻,在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下用跨肾动脉支架分叉型人工血管对腹主动脉瘤进行了腔内修复术,结果手术中DSA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术后1周及分别随访3和9个月,螺旋CT检查提示腔内人工血管无移位扭曲,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跨肾动支架人工  相似文献   

2.
随着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复杂、困难的EVAR术病例不断涌现,腹主动脉瘤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9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43例(EVAR组)和传统开腹手术54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 h观察,两组患者9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无患者死亡。开腹组实施单纯人工腹主动脉瘤血管移植(I型)18例,采取腹主-双髂动脉移植(IIa和IIb型)30例,腹主-双髂股动脉移植6例(IIc型);EVAR组中I型患者选择直管型支架置入11例,IIa和IIb型15例选择主-髂单臂型支架置入,IIa、IIb及IIc型17例选择分支型支架置入。与开腹组比较,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或减少(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11.11%,χ~2=0.085,P=0.771)。结论:主动脉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较开腹手术的主要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Liu CW  Zheng YH  Li YJ  Wu JD  Wu WW  Ye W  Song XJ  Zeng R  Chen YX  Shao J  Chen Y  Ni L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878-882
目的 评估应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3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其中9例患者为高危复杂性腹主动脉瘤.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6~87岁,平均67岁.其中2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近肾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及左侧髂内动脉瘤,1例EVAR术后右髂内动脉瘤.所采用的腔内技术包括:主动脉支架开窗技术和扇形技术2例,烟囱技术5例,球囊辅助下髂内动脉瘤腔内治疗1例和球囊辅助反转支架技术1例.结果 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支架释放后即刻发现内漏4例,其中1例患者为Ⅰ型和Ⅲ型内漏,经大动脉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Ⅰ型内漏,其中1例行弹簧栓栓塞成功,另1例行近端裸支架成功.1例Ⅱ型内漏,经随访瘤腔直径未增大,未处理.随访4~79个月,平均25.9个月.无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瘤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随访过程中7例患者的靶血管(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髂内动脉)均保持通畅.1例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术后18个月血栓形成,但无盆腔缺血等症状.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选择合适的腔内技术可以增加EVAR术的成功率,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年,Parodi等发明人工血管内支架(stent graft,SG)并用于临床成功治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vsm,AAA),此后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取得迅速发展。由于EVAR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和出血多的缺点,使高龄或伴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获得积极治疗的机会。一般来讲,腔内治疗主要是指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bdominal aorticaneurysm repair,EVAR)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血管腔内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瘤腔,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1991年,Parodi首次报道了21例EVAR术。1998年,景在平等报道了国内首例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2年来,EVAR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适合于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复杂瘤颈的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烟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瘤颈解剖复杂的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JAA)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中应用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0月,对7例瘤颈复杂的JAA采用EVAR治疗。由于瘤颈解剖结构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术中自肱动脉穿刺预先于可能被覆膜支架主体覆盖的肾动脉置入导丝,置入修复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主体后造影明确肾动脉覆盖情况,于相应肾动脉置入自膨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并有效保护肾动脉(即烟囱技术),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 7例手术全部获成功。7例使用9枚肾动脉支架,其中5枚球扩支架,4枚自膨支架。腔内治疗最后的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瘤腔隔绝良好,肾动脉血流良好。术中1例近端Ⅰ型内漏,近端增加Cuff后内漏消失;1例造影显示少量的Ⅱ型内漏,无须处理。7例随访1~52个月,平均11.6月:1例术后2个月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Ⅱ型内漏术后3个月随访内漏消失;肾动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对于不适宜行开腹手术治疗的瘤颈解剖不佳的JAA,烟囱技术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远期效果及肾动脉支架长期通畅性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来,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006年在美国首次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数超过手术治疗,达到历史性的21725例,这一方面标志着EVAR的技术和方法已广为掌握和熟练,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Fu WG  Shi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587-158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血管外科临床重要疾病之一,随瘤体增大,其增长速度加快,破裂风险增加,破裂AAA的病死率高。多数AAA患者因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而不适于行开放手术。1991年,阿根廷Parodi等首次报道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后简称“支架”)成功治愈AAA,开创了A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新时代。以下将就如何做好AAA的EVAR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忠 《临床外科杂志》2010,18(5):292-294
腹主动脉瘤(AAA)治疗 一、AAA治疗的历史及近况 AAA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AAA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已经是成熟的治疗手段,远期效果良好.AAA的腔内修复(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体内血流,防止动脉瘤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964 年Dotter 医生首先提出腔内治疗动脉瘤的概念,1991 年Parodi 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材料,固定在Palmaz支架上,制成第一代人造血管内支架,成功完成了第一例AAA的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42例;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05例远期疗效分析;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12.
猪霍乱沙门菌所致人感染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猪霍乱沙门菌所致人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例猪霍乱沙门菌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6例,胸主动脉瘤和胭动脉瘤各1例,均行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术;放置直型人工血管内支架6例,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30 d内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出院后口服抗菌药物,随访时间15~36个月,4例疗效满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感染复发征象,3例感染复发行局部感染灶清创引流后痊愈,1例术后3个月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猪霍乱沙门菌是侵袭性和毒力较强的菌株,对于猪霍乱沙门菌感染性动脉瘤,腔内修复、应用抗菌素并密切随访,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直径为邻近正常动脉1.5倍以上的病理性改变,其致命的并发症是破裂.自1952年以来,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曾是治疗AAA唯一有效的方法.1990年,阿根廷学者Parodi制成直型腔内移植物(stent-graft,SG),首次对AAA患者进行腔内治疗.1991年,俄罗斯医师Volodos报道了29例AAA腔内隔绝术获得成功.1994年Yusof等报道了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AAA.1997年,景在平教授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EVAR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国内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逐步取代了一部分AAA的传统开腹手术.但是,内漏(endoleak)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裸支架植入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实施322例EVAR术。为预防支架内闭塞的发生,根据血管造影并结合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42例患者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通过术后血管彩超及增强CT检查定期随访患者中期支架通畅率。结果 EVAR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应用分叉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不锈钢支架26例(61.9%),镍钛记忆合金支架16例(38.1%)。42例EVAR术中行裸支架植入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7.1%(3/42),髂支血栓形成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5.4±8.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5.1%(2/39),髂支血栓形成1例。支架总体通畅率为94.9%(37/39)。结论通过术中多角度血管造影结合术前CTA检查结果,裸支架植入有助于预防EVAR术后髂支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血管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治疗,微创,安全,即使高危患者也可实施。然而,高达40%的患者因为瘤颈解剖、内脏动脉或血管通路问题不适合行标准EVAR手术[1,2]。2020年我们采用自制髂内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1例[3]。2021年7月,我院对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左髂总动脉纤细患者采用术中自制带左髂总动脉分支支架的覆膜支架行腔内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难点。根据术后瘤腔血流来源,可将内漏分为Ⅰ~Ⅴ型[2]。本文将对各型内漏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cross-femoral bypass grafting,CFBG)的单臂支架型血管(aortouniiliac,AUI)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2月,对8例因髂动脉的特殊解剖条件无法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治疗。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股股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下肢血供情况等。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15个月死亡。3例原发性内漏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自愈。8例平均随访24个月(3~72个月),旁路均通畅,1例于术后1年吻合口轻微狭窄但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因髂动脉解剖条件复杂不能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导丝"抓捕"技术在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瘤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中应用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例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均≥6.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76.2(73~81)岁。2例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均行EVAR,采用导丝"抓捕"技术成功建立输送轨道。结果术中采用导丝"抓捕"技术顺利使导丝通过近端瘤颈,成功进行腔内修复术,1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术后10 h死亡,1例失访,4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生支架移位、内漏、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较大腹主动脉瘤患者,可采用导丝"抓捕"技术解决导丝通过近端瘤颈、建立输送轨道困难的问题,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3例EVAR术后比较严重的Ⅱ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胸腹主动脉瘤行杂交手术(开放手术重建内脏血管+EVAR)后瘤体继续增大,检查发现为腹腔干动脉反流性内漏;另外2例均为腹主动脉瘤行EVAR术后肠系膜下动脉反流性内漏。结果:腹腔干动脉反流性内漏患者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系统栓塞,另外2例采用普通弹簧圈栓塞。3例栓塞均获得成功,内漏消失。结论:EVAR术后Ⅱ型内漏采用不同的入路栓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自1991年问世以来~([1]),因其较传统开放手术有着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中期疗效理想等优势,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2-5]),与此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血管外科医生的关注~([6])。EVAR后瘤腔与覆膜支架之间出现持续血流的现象被称为内漏,为EVAR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