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心绞痛的QT离散度 (QTd)和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5 0例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 ,于PTCA术前、术后 2 4小时、1周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并与 5 0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而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经PICA术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和QTcd下降 (P值均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和QTcd ,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植入支架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QT离散度代表着心室复极的差异,对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有预警价值。本文探讨了36例冠心病患者PTCA及植入支架后对QT离散度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1998年10月~1999年9月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1~70岁,平均59±5.2岁。其中25例发生过心肌梗死,11例有稳定型心绞痛但无心梗史。行单纯PTCA者10例,加置入支架者26例,共植入支架30只。上述病例均无电解质平衡紊乱、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亦未…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J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1,23(4):793-79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相关血管血管流通畅后对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41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前后心电图QTd,QTcd;JTd,J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患者心电图QTd,QTcd;JTd,JTc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能有较好心肌再灌注,术后QT、JT离散度较术前减小将有效地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 ,使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血流 3级 ,于PTCA术前、术后 2h、4 8h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然后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d和QTc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PTCA术后其QTd和QTcd下降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好转。结论 成功的直接PTCA可降低AMI患者的QTd和QTc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 及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对30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使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血流3级,于PTCA术前、术后2h、48h作同步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然后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P<0.01)。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d和QTc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TCA术后其QTd和QTcd下降(P<0.01),室性心律失常好转。结论 成功的直接PTCA可降低AMI患者的QTd和QTc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QT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程度的一项可靠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中,QTd明显增加.冠心病(CHD)患者,QTd间接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1],心肌缺血时QTd增大,缺血改善后QTd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临床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 ,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异常及冠脉正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以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冠造正常组及冠造异常组QTmax ,QTmin ,QTd ,QTcd ;测量冠造异常并行PTCA术的术前及术后 1、3、7dQTmax ,QTmin ,QTd ,QTcd。结果  (1)冠脉异常组QTd ,QTcd >冠脉正常组 (P <0 0 0 1)且QTmax增大 (P <0 0 0 1)。 (2 )PTCA组术后 1、3、7dQTd ,QTcd分别 >PTCA术前 (P <0 0 0 1)。结论 成功的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黎龙琼  黄瑞  黄岚 《重庆医学》2002,31(2):118-119
目的 为了探索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的改变。方法 我们对 10 0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狭窄≥ 70 %的患者 ,对其中 6 0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及未行手术而药物治疗的 4 0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5 0例 (冠脉造影正常 )均行心电图QT离散度测量。结果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离散度较术前及药物治疗组减小 (P <0 0 5 )。结论 QT离散度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stent implantation)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的变化。方法  6 8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前 ,术后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 QTd和 QTcd,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 QTd和 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2 )支架植入术组 :支架植入术后与术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之间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 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 QTd、QTcd比较均亦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 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结论 通过支架植入术不仅改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4h)即可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的 QTd、QTcd,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QT离散度 (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的一个指标 [1 ] 。冠心病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 (如有效不应期 )、传导速度等改变致 QTd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因此 ,QT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 ,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程度 ,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 QTd。为此 ,笔者观察 PTCA及支架置入对术后 QTd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行 PTCA及支架置入术病人共 6 0例 ,男性 46例 ,女性 14例。年龄 6 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8±9.0)岁,记录PTCA术中及当日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于术前、首次球囊扩张期间、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术后2h及12h测定QT间期和RR间期,QTd=QTmax-QTmin。结果QTd在首次球囊扩张期间与扩张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在术后2h及12h均较术前减小(P<0.05),且术后12h与术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与扩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A球囊扩张期间,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心肌缺血使QTd增加,而成功的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从而可能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 (P <0 .0 1)。 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 :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及较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TCA或(及)冠脉内植入支架(CASl)患者129例,根据诊治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5例;二支血管病变组50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4例;另有冠脉造影正常组86例共四组.取术前1周及术后48h内的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冠脉病变各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冠脉病变各组术前QTd及QTcd与正常组造影前QTd及QT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QTd、QTcd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0.05),测量QTcd特异性高.结论心肌缺血可引起QTd、QTcd增加,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TCA术后QTd、QTcd明显缩短,QTcd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P<0.0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P<0.01)。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TQ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31例发生于6h以内的AMI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QTd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者对照。结果 AMI组QTd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PCI成功后2hQTd较术前明显缩短,伴随心律失常组,其QTd明显高于不伴心律失常正常组。而不同梗死部位间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d可预见AMI患者有无出现心律失常危险,急诊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的QTd。  相似文献   

17.
1998年Dilaveris等首次提出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认为Pd反映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离散程度,认为该指标能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P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成形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形术过程中,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76例,分为在球囊扩张时有心肌缺血改变和无心肌缺血改变两组.心肌缺血组又分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脉(RCA)三个亚组.同步记录球囊扩张前和球囊扩张期间12导联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①球囊扩张前,各组p波离散度无差异(37.5±4.97ms,36.7±5.70ms,36.9±4.59ms,36.4±4.76ms,P>0.05),②球囊扩张期间,无心肌缺血组p波离散度与球囊扩张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7.5±4.97 vs 37.9±4.61ms,P>0.05);而心肌缺血组与球囊扩张前比较,p波离散度均明显增大(36.7±5.70 vs 46.3±4.21ms,36.9±4.59 vs 44.7±6.47ms,36.4±4.76 vs 44.8±5.88ms,P<0.001).结论:p波离散度增大可作为严重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