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斑蝥酸钠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斑蝥酸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分别检测斑蝥酸钠作用前后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斑蝥酸钠作用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作用前(P<0.01);斑蝥酸钠作用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斑蝥酸钠对人胃癌棵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人肺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体内研究肺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工具。方法通过直接皮下注射细胞悬液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每只2×10^6SPC-A-1细胞数接种于5只裸鼠右前肢腋窝皮下,观察成瘤时间、移植瘤长径、短径、重量、体积及病理形态等情况。结果5只裸鼠均成瘤,平均成瘤时间为7d,28d后瘤体平均长径为(19.20±3.85)mm,平均短径为(14.94±2.78)mm,平均瘤体体积为(2144.10±1237.72)mm^3,平均瘤重为(1.37±0.60)g。镜下见大多数移植瘤包膜完整,瘤细胞腺样排列,呈腺癌形态,部分瘤块中央还可见局灶性坏死。结论成功建立裸鼠皮下人SPC-A-1肺腺癌模型,有利于后续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卵巢腺癌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瘤及其自发转移瘤模型,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高转移卵巢腺癌细胞株HO8910先制备裸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然后将瘤组织运用显微外科的方法植入裸鼠右侧卵巢包膜内,原位移植成功后继续在鼠间卵巢包膜内传代,用组织病理学、电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小鼠皮下与卵巢原位成瘤率均为100%(分别为3/3和10/10),原位移植瘤转移率为50%,转移开始出现时间2周。卵巢包膜间传代,平均第2~4代出现卵巢癌的脏器转移。2组荷瘤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000±1.095)d和(40.000±0.8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模型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类似,均显示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免疫组化均表达CA125、CK抗体。结论 2种模型均展现了人卵巢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其中原位移植瘤模型是研究卵巢腺癌的良好平台和抗癌药物筛选更客观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顺铂(DDP)不同疗程化疗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建立荷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短疗程化疗组和足疗程化疗组,每组8只。化疗期间观察裸鼠体重和肿瘤生长状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移植瘤组织中BCRP、P-gp、CD13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移植瘤体积最大,短疗程化疗组次之,足疗程化疗组最小(P<0.05);足疗程化疗组裸鼠体重低于对照组及短疗程化疗组(P<0.01,P<0.05);足疗程化疗组CD133、BCRP、P-g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短疗程化疗组(P<0.01,P<0.05)。结论 DDP足疗程化疗可以更好地抑制荷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残余瘤对化疗抵抗性更强,更难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人肺癌 A549 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20 只 BALB/c Nude 裸鼠随机均分为 4 组: 对照组(小鼠灌胃 10%DMSO 的超纯水), 虾青素组(小鼠灌胃 10%DMSO 的虾青素悬液, 剂量为 50 mg/kg, 每隔 1 d 给药 1 次, 共给药 7 次), 照射组(小鼠灌胃 10%DMSO 的超纯水, 肿瘤生长部位使用加速器局部照射, 5 Gy/次, 总剂量 15 Gy)及联合组(同时进行虾青素灌胃和局部照射处理)。 肿瘤最短直径达到 5 mm 以上开始实验, 每隔 1 d 测量移植瘤长短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 末次给药后第 2 天处死小鼠, 取肿瘤块称质量并将其制成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内肿瘤细胞增殖抗原 Ki-67、磷酸化 STAT3(p-STAT3)表达及细胞凋亡(Tunnel 染色)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虾青素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瘤体生长速度减慢(P < 0.05), 以联合组瘤体生长速度最慢。 对照组、虾青素组、照射组和联合组瘤体质量、Ki-67、p-STAT3 表达水平均依次降低, 抑瘤率、细胞凋亡率均依次升高, 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虾青素能够通过抑制 p-STAT3 表达增加肺癌 A549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盛勤松  王琳  任锋  卢永刚  周浩  张捷 《云南医药》2006,27(3):207-210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方法BLBA/c裸鼠颈背部皮下注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悬液5×106个.0.2m l-1.只-1,观察肿瘤生长情况,45d处死。瘤组织作病理及电镜检查;取裸鼠周围血作甲胎蛋白(AFP)的检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该模型具有类似人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7.
8.
原代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子彪  杨伟明  焦保庭  宋辉 《贵州医药》2007,31(9):780-782,F0002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直接贴壁法将新鲜人结肠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反复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使之纯化。纯化后的结肠癌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腋处皮下。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实验结束后取移植瘤以HE染色和CEA及CK20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本实验原代结肠癌细胞可以在裸鼠皮下存活,接种后第8天见有移植瘤形成,成瘤率为80%。病理切片显示组织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体状,有核分裂相。CEA及CK20检验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结肠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58-761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向HCC827肺腺癌皮下移植瘤组织内迁移,研究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裸鼠均分为细胞组和对照组,构建HCC827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成瘤后,细胞组尾静脉注射5-溴氮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的h BMSCs,对照组尾静脉输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h BMSC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rd U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组肿瘤间质内可检测到Brd U标记的h BMSCs的表达,且在血管壁可见大量h BMSCs黏附,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组和对照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输入的h BMSCs能趋化迁移至HCC827肺癌移植瘤间质内,但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素23-21属放线菌素类抗癌抗生素,由浅黄色链霉菌产生,该菌从中国福州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采用裸小鼠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两种移植模型观察了放线菌素23-21的作用。放线菌素23—21 50μg/kg,对CNE-27移植瘤和MGc803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8.4%(P<0.05)和68.7%(P<0.05)。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电镜检查,治疗组瘤细胞可见核仁分离和微球体形成。提示放线菌素23-21可能有抑制核仁rRNA合成的作用。在有效剂量下,未见重要脏器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Balb/c裸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成瘤过程。方法常规培养人膀胱癌E-J细胞株细胞,Balbc裸小鼠膀胱穿刺后腔炮灌注E-J细胞悬液,建立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监测肿瘤的生长,45~50天处死动物,标本常规行HE染色,并使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免疫组化鉴定移植瘤。结果20只动物有19只荷瘤,成瘤率为95%;接种后10~14天MRI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充盈缺损。肿瘤病理分级为Ⅰ~Ⅱ级,T1期65%(13只),T2期20%(4只),T3期10%(2只),T4期5%(1只),所有动物无远处转移。HE染色示移行细胞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呈阳性,与体外培养的E-J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膀胱穿刺腔内灌注法建立荷人膀胱癌原位移植瘤裸小鼠动物模型十分简便,成瘤率高,有助于研究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腔内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裸鼠人胰腺癌的疗效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建立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蟾毒灵低剂量组(1.0mg/kg)、蟾毒灵高剂量组(1.5mg/kg)、5-Fu组(24mg/kg)、5-Fu+低剂量蟾毒灵组(24mg/kg+1.0mg/kg),生理盐水(NS)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6d。各组保留6只荷瘤鼠观察带瘤生存期,其余6只于用药第7天处死,测量鼠重变化、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瘤体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与NS相比,蟾毒灵高、低剂量组裸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5-Fu组、5-Fu+低剂量蟾毒灵组裸鼠体重明显降低差异(P<0.01);各用药组瘤体体积与NS组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5-Fu组较单纯蟾毒灵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高、低剂量组平均生存期较NS组显著延长(P<0.05);蟾毒灵高剂量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蟾毒灵对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蟾毒灵的抗肿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接种于10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待瘤体生长至直径1~2 cm时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将其磨碎并与培养基混合、过滤,滤液与基质胶混合,再将基质胶细胞悬液接种于30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7,d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大体特征,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学特征。结果接种SW480细胞的裸鼠于接种后4周有3只成瘤。接种基质胶细胞悬液的裸鼠在接种后7 d有28只成瘤,瘤体形状规则,肿瘤组织呈现典型癌变特征。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该模型成瘤率高,瘤体形状规则,病理学改变与临床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云芝糖肽对裸鼠人肺腺癌抗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SP(polysacchide-peptide)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经理化分析表明同日本产的PSK(Krestin)相一致。本研究证明.PSP1~2g·kg-1连续口服给药15~20d,对裸鼠人肺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70%。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未见有血液系统和体重方面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表明PSP不会引起血浆CAMP和CGMP水平的改变,提示其抗癌机制可能与环核苷酸系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荷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以供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乳癌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研究。方法常规培养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细胞,注射于30只雌性裸鼠右前肢腋下皮下,以移植后肿瘤体积生长到直径为0.5cm为成瘤,并将这些实验动物分成3组分别以阳离子脂质体、硫化反义寡核苷酸(ASODN)或无义寡核苷酸在不同时间对荷瘤裸鼠的瘤体及瘤周注射3次。观察肿瘤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荷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应用Survivin反义核酸技术实验治疗发现ASODN/Lip组抑瘤率达70.1%,细胞凋亡率为38.6%,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裸鼠前肢腋下皮下注射法建立的荷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成瘤率高,可用于对人乳腺癌反义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敏  闫萍  张艳赏  霍密英 《河北医药》2011,33(23):3541-3543
目的 研究GnRH激动剂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OVCAR3注射入裸鼠腹腔内,构建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OVCAR3对照组、低剂量曲普瑞林组(75μg)和高剂量曲普瑞林组(150 μg).镜下观察曲普瑞林对全身及腹腔各脏器的毒副作用并测定对内分泌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曲普瑞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14只裸鼠右后腿背侧皮下接种BIU-87移植瘤细胞后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7只)和25μg·mL-1TET治疗组(7只)。接种1个月后开始,每3 d一次于肿瘤局部注射给予PBS或TET,每3 d测量1次肿瘤大小;RT-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Western-blot分析survivin、Capseae-3蛋白表达。结果 TET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6.6%。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TET能明显下调移植瘤Bcl-2 mRNA的表达,上调Bax mRNA的表达(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TET处理后survivin蛋白出现明显下调,而Capseae-3蛋白的表达上调明显(P<0.05)。结论 TET能够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与下调Bcl-2、survivin和上调Bax、Capseae-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In vitro antitumor effects of human recombinant tumor necrotizing factor (rH-TNF) were examined against nine lung cancer cell lines including six non small and thre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ur stomach cancer cell lines and 30 freshly isolated lung cancer cell samples by the human tumor clonogenic assay. rH-TNF did not show any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colony formations of lung and stomach cancer cell lines, except for PC10 established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ven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fresh material was 11.5%. The colony formations of only two materials from 20 patients without prior chemo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rH-TNF in vitro. Three specimens of adenocarcinoma exhibited more than 70% decrease in colony number by treating with 100 and 1000 u/ml of rH-TNF resulting in the response rate of 15.8% (3/19). From thes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rH-TNF has modest direct cytotoxic effect on lung cancer, and additional study against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might b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