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胸部高分辨率CT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燕  白林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2,23(4):388-389
目的:进一步研究,掌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观察和认识肺内细微结构,细小病变影像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正常胸部组50例,各类肺疾患者100例,常规螺旋CT全胸扫描,运用HRCT对局部或病灶扫描,然后对比分析。结果:HRCT能清晰显示肺小叶间隔,小支气管分支结构及形态,能观察到蜂窝状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样征;小毛刺征,小结节堆砌征,脐样征,印戒征,双轨征,支气管囊柱状改变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癌结节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病变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认识肺间质病变,肺内小结节以及支气管扩张的方法,薄层扫描,高千伏,高分辨率重建算法是HRCT技术的三大要素,适当的图像显示技术,病员的正确体位及呼吸控制也是HRCT影像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贾建军  刘瑞娟  李钊 《吉林医学》2011,(20):4105-4106
目的: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良性胸腔积液和124例恶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胸膜结节状增厚、大量胸液、纵隔移位、肺内团块或结节影、支气管狭窄或堵塞是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特点;包裹性胸腔积液、肺内片影或条索状影以良性胸腔积液多见。结论:CT检查可作为鉴别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方法,指导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陶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79-80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6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炎性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比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观察.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病理类型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混合癌.将同期本院诊断磨玻璃环绕的炎性结节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病理类型为:球形肺炎、结核球、真菌病灶.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及与肺野交界面CT表现.(2)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形状、边界、边缘、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增强CT差异.结果 (1)研究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均显示境界清楚;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仅有14例显示为清楚,无1例患者显示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清楚;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及与肺野交界面CT表现有差异(P<0.05).(2)研究组磨玻璃形状、边界、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及增强CT表现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磨玻璃晕征环绕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与磨玻璃环绕炎性结节的CT表现有差异,认真分析磨玻璃形状、边界、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及增强CT表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 cm,病灶直径为1.4~3.5 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 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廖富春 《吉林医学》2012,33(17):3689-3690
目的:分析痰菌阳性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100例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部分加以局部薄层扫描。分析其影像学征像,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点结节影/斑片影85例;条索状影29例;钙化24例;空洞33例;胸膜增厚、粘连58例;淋巴结增大30例;淋巴结钙化24例;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梗阻9例。结论:斑点结节和斑片状影呈多叶、多段的分布是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CT特点,胸膜反应、钙化、纤维化或胸内纵隔淋巴结的肿大和钙化是进一步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肺结核常合并支气管结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急性加重期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PF急性加重期患者的HRCT影像学改变,总结其特点。结果IPF的HRCT影像学改变多样,可表现为双肺多灶性病变、磨玻璃影、网状影、蜂窝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以及肺气肿。急性加重期HRCT特点为双肺出现新增磨玻璃影,与双侧胸膜下网格状影及蜂窝状影重叠。结论IPF急性加重期HR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对IPF的诊断及急性加重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东求  谭利华 《当代医学》2009,15(12):112-113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结果孤立结节型17例,16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12例同时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11例出现空泡征.2例出现钙化征。弥漫型9例,有6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腺泡结节影,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3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征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征5例,3例有融合现象。肺炎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10例可见细支气管气像,5例见血管造影征,4例见碎石路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熟悉其各型表现特点,便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以肺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CT特征性表现。方法:对经活检确诊的结节病患者45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75.6%)患者见肺内结节,以小结节为主(直径2~10 mm), 大部分小结节边缘欠规则,主要分布在上中肺野及肺后部。5例(11.1%)患者见融合团块,其中位于上肺4例、下肺1例。本组病例中见空洞、钙化各1例(2.2%)、见磨玻璃影15例(33.3%),其中13例以双侧病变为主。30例(66.7%)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周围并可见结节影围绕。40例可见线状影,检出率达88.8%。本组发生各种纤维化表现8例(17.8%)。结论: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肉芽肿疾病,影像上常以纵隔及两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性改变,其肺部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结节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的不同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CT扫描的17例IPF患者和36例CTD—ILD患者,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蜂窝、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下曲线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的HR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蜂窝是IPF的主要征象占64.7%,而CTD—ILD占16.7%(P=0.003)。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CTD—ILD的主要征象占72.2%,而IPF占29.4%(P=0.000)。牵拉支气管扩张多见于IPF中占41.2%,CTD—ILD占13.9%(P=0.027)。结论虽然IPF的HRCT征象与CTD-ILD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IP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明显超过CTD-IL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现 ,3 1例中重度肺气肿 19例 ,中度肺气肿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 18例 ,支气管壁增厚 5例 ,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 4例 ,小叶内间质增厚 2 1例 ,小叶间隔增厚 2 8例 ,胸膜下线 8例 ,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3例 ,蜂窝 7例。结论 胸部 CT及 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量化比较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特点,探讨这3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相鉴别的特征性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46例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HRCT表现,其中IPF 19例、NSIP 14例、COP 13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5~76(50±10)岁.观察者在不知道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将几种常见的影像学征象在出现频率、累及肺叶范围、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并通过总体及分层组间的比较,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结果 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在本组病例中出现的频率最高(>50%).IPF组与NSIP、COP组比较,蜂窝影累及肺实质范围较广、细支气管扩张的肺段多,实变影累及的范围较少.COP与IPF、NSIP组比较前者磨玻璃影累及肺实质范围明显少于后两者(P<0.05),气腔实变影累及肺实质范围较广(P<0.05).结论 3种IIPs各自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IIPs的特征性HRCT征象,借助HRCT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是NSIP征象易与IPF和COP重叠,有时需要结合其他征象才能作出鉴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HRCT) findings of IPF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NSIP (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COP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retrospectively through quantification methods and to explore their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Methods Observers with no prior knowledge of the diagnosis evaluated the frequency,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hin-section CT findings in 29 males and 17 females. The mean age was 50 ± 10 years old ( range: 25 - 76). They had a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IPF ( n = 19), 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NSIP) (n = 14) and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 (n = 13). Results Ground-glass opacity,thickening of bronchovascular bundles and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were frequent features of IPF and NSIP. The frequency and extent of honeycombing and bronchiolectasis were more found in IPF than in NSIP and COP ( P <0. 05). The frequency and extent of air space consolidation were more found in COP than IPF ( P < 0. 05 ). There were more number of segments with traction bronchiectasis and less extent of air space consolidation in IPF than NSIP and COP. The number of segments with traction bronchiectasis was less in NSIP than that of IPF and COP. Conclusion The various subtypes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often have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easily identified on HRCT. Bronchiolectasis and honeycombing are valuable features for IPF; air space consolidation is a valuable feature for COP. The features of NSIP are also found in both IPF and COP so that additional features are required for both.  相似文献   

14.
金丹  包权  王辉  王英久 《医学综述》2011,17(10):1580-1581
目的分析和总结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特点,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评估其影像特点。结果首次检查均无阳性发现;2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10例,实变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7例,胸膜下线3例,界面征2例,小叶内间隔增厚2例,肺实质带2例;4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1例,胸膜下线9例,界面征8例,小叶内间隔增厚8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2例;6周后复查出现膜下线9例,界面征9例,小叶内间隔增厚9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4例且范围增大。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与病理演变有较好的一致性,提高对其HR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病变发展情况,决定其治疗手段,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高分辨率CT(HRCT)在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影像学特征,为HRCT在CTD并发IL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 388例CTD病人资料,其中CTD并发ILD 143例(总发病率为10.3%),分析CTD并发ILD病人肺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CT分类与不同CTD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43例CTD合并ILD病人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3例,类风湿关节炎(RA)40例,干燥综合征(SS)2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症(SSc)7例,混合性CTD(MTCD)5例,成人斯蒂尔病(AOSD)4例。CTD并发ILD肺HRCT影像学表现依次为:小叶间隔增厚88.1%;毛玻璃样变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74.1%;网格影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30.1%;薄壁囊肿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17.5%;实变影10.5%;肺大泡5.6%。SLE、RA、SS、AOSD以毛玻璃样变、小叶间隔增厚影像学表现为主,SSc、PM/DM、MCTD以网格影、蜂窝肺为主要表现。不同CT类型肺间质病变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格影组、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Non-ILD组ESR指标均高于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P<0.05~P<0.01);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CRP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网格影组、薄壁囊肿组、支气管学管束增厚组、蜂窝肺组、小叶间隔增厚组、Non-ILD组C3指标均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实变影组C3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除肺大泡组外,其余各组C4指标均显著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1)。结论:不同CTD并发ILD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改变与炎症指标及补体水平有一定关系,早期进行肺部HRCT检查有助于IL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J  Song W  Jin Z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58-60,i00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5例,行胸部CT扫描。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可见肺实变,3例可见磨玻璃样变,2例可见肺结节改变,1例可见网格样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肺实变常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磨玻璃样变和肺结节分布无特异性。结论COP最常见的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特点,提高对IPF急性加重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例IPF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主要的症状和体征为气短、咳嗽及吸气性爆裂音.呼吸困难分别在1周和半月内加重;2例患者氧合指数均小于225 mm Hg;急性加重时2例患者HRCT表现为两下肺分布的网状影、蜂窝影、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扩张等典型的IPF表现,并出现新的磨玻璃影.其中1例患者的双肺新出现的磨玻璃影,沿胸膜下蜂窝肺外周分布;另1例患者HRCT表现为新出现的磨玻璃影呈弥漫性分布.2例患者均接受激素治疗.1例患者气紧、咳嗽症状明显缓解,胸部HRCT的磨玻璃样影基本吸收;另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少数IPF患者可在无诱因下出现急性加重.IPF急性加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在短期内急剧恶化,其胸部影像学特点为在典型的IPF表现基础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  相似文献   

18.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1984-1986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28例确诊AS患者,根据病程分为3组。每位患者均作胸部平片,肺HRCT,肺功能检查。结果肺HRCT显示21例(75%)肺内病理性改变,其中1组3例,2组5例,3组13例。而全胸片仅3例(11%)显示肺内病理改变。HRCT显示AS最常见的肺内改变是肺气肿、间隔增厚、胸膜增厚,然后是结节影、胸膜下线。4名患者有肺尖纤维化。在非吸烟患者中间隔和胸膜增厚是最常见的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肺HRCT改变多样化,这些改变开始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随病程延长而发展。虽然吸烟也可并发肺部改变,但主要在间质炎症形成方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