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宁泌泰联合坦索罗辛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OAB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宁泌泰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时的临床症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评估量表(OABSS)评分]、尿流动力学(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生活质量[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BPHQO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结果:治疗6周,两组OAB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5.46±0.29)分]较对照组[(6.07±0.34)分]低(P<0.05);两组排尿次数、残余尿均减少,单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排尿次数[(5.34±1.08)次/d]、残余尿[(31.70±17.09) ml]较对照组[(7.05±1.32)次/d、(42.18±18.25) ml]少,单次排尿量[(296.34±52.47) ml]、最大尿流率[(13.18±1.27) ml/L]均较对照组[(255.98±48.92) ml、(9.24±1.19) ml/L]高(P<0.05);两组VAS评分、BPH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2.31±1.15)分]、BPHQOL评分[(65.31±2.07)分]均较对照组[(3.19±1.26)分、(68.19±2.38)分]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OAB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排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结石部位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对照组(A组)、输尿管上段结石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对照组(C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坦索罗辛治疗组(D组),每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输尿管结石排出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排石时间。结果治疗后,D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均高于A、B、C组(P<0.05);D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A、B、C组(P<0.05);D组患者的排石时间短于A、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显著促进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排出,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而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作用有限,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重要排石药物。  相似文献   

4.
坦索罗辛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1受体阻断剂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药物。随着RT-PCR证实α1受体在输尿管上的分布具有差异性,α1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因其明确的解痉作用开始被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相比喹唑啉类药物,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A/D受体阻断剂,可更有针对性地阻断这两种在输尿管上占优势的受体亚型,而对α1-B受体作用弱,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本文参考并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成果,期望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ESWL治疗,分为二组,组I为对照组,ESWL后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排石颗粒5g,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组Ⅱ为实验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42.3%和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时间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4%和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Ⅱ除1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机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以双侧睾丸切除术(去势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间歇雄激素阻断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26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阴囊切口感染病例.平均住院(7.1±2.8)d.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速(MFR)15.5~21.0 mL/s,平均16.5 mL/s.残余尿25~85 mL,平均4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降为(8.6±1.5)分,18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 ng/mL,63例PSA为4~10 ng/mL,17例PSA>10 ng/mL.随访6~24个月.其中12例分别于术后6~14个月死于前列腺癌,18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带癌存活.[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采用TURP、去势术和间歇雄激素阻断的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与索利那新联合治疗前列腺电切除术(TUPR)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接受TUPR术后膀胱痉挛的16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与索利那新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膀胱活动症状(OABSS)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排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ABSS评分及I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物模糊、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与索利那新联合治疗TUPR术后膀胱痉挛患者可减少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2007年6月,作者收治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21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口服氟他胺治疗,疗效满意,避免了耻骨上永久膀胱造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2007年6月,作者收治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21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口服氟他胺治疗,疗效满意,避免了耻骨上永久膀胱造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疗效。方法对24例前列腺癌合并BOO症状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时切除双侧睾丸,术后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症状显著改善;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IPSS评分和血清PSA水平均显著下降,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00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在膀胱癌发病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81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39例随机分为同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TUPKP)+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23例)及单纯行TURBT 组(16例),对2组分别行TUPKP+TURBT和TURBT,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2组的膀胱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同时观察经耻骨上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膀胱颈口狭窄情况.观察2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术后IPSS、Qmax、RUV及术后1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 TUPKP+TURBT组术后IPSS、Qmax、RUV分别为(13±8)分、(19.3±9.5)ml/s、(18.7±11.6)ml,TURBT组分别为(20±7)分、(11.5±8.2)ml/s、(42.9±13.7)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15.190、4.532,P均〈0.05).TUPKP+TURBT组1年内膀胱癌复发率34.78%(8/23)明显低于TURBT组的68.75%(11/16)(χ^2 值为4.358,P〈0.05).结论 膀胱出口不全梗阻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行膀胱癌手术时,需考虑到同期解除前列腺增生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膀胱出口不全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应用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方法 收集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包括前列腺体积(TPV),移行区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尿流率检测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测.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分为梗阻组与非梗阻组.结果 梗阻组Qmax显著低于非梗阻组,TPV、TZV、TZI、IPP、Qmax与膀胱出口梗阻指数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回归得到梗阻诊断模型:BDI =0.025×TPV-0.457×Qmax +3.61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结论 BDI结合了无创、简易、价格低廉的方法,在诊断和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中有着一定的价值,能为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对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TUR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氟他胺口服治疗。结果: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切除前列腺组织12~45 g,平均(23.23±6.90)g。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最大尿流率从术前(6.38±2.04)mL/s升至(14.15±1.95)mL/s,残余尿从术前平均125 mL减少至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9.54±3.19)分降至(8.54±1.58)分。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5.35±0.63)分降至(1.15±0.37)分。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P值均<0.05。结论: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同时,加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关系,探讨诊断BOO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41例临床确诊的BHP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行腹部超声检查测量IPP长度,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量残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并计算AG值。结果 41例BHP患者中,18例患者IPP<10mm,23例患者IPP≥10mm。与IPP<10mm的BHP患者比较,IPP≥10mm的BHP患者IPSS较高[(21.06±5.97)分vs(15.28±3.21)分],Qmax较低[(7.99±1.72)ml/svs(11.06±3.11)ml/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95、3.857,P均<0.01);IPP≥10mm的BHP患者PVR高于IPP<10mm的BHP患者[(85.39±45.02)mlvs(60.05±40.68)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IPP<10mm的BHP患者中,7例患者AG<40,11例患者AG>40;23例IPP≥10mm的BHP患者中,2例患者AG<40,21例患者AG>40。与IPP<10mm患者比较,IPP≥10mm患者BOO梗阻情况更严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7,P<0.01)。结论 IPP长度可以区分BPH患者是否存在BOO。IPP长度联合Qmax可作为诊断BOO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与α1A受体阻滞剂(α1A-b)联合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月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2例晚期前列腺癌伴BOO的病例,其中TUPKP联合MAB组29例,α1A-b联合MAB组23例。采用t检验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差异,随访并评估比较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取Log-Rank检验。 结果治疗前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PSA、PVR、QOL、IPSS及Qmax分别为(37.94±25.58)μg/L vs(47.29±42.10)μg/L、(158.07±57.81)ml vs(151.17±55.70)ml、(5.10±0.82)分vs(5.26±0.81)分、(26.62±3.78)分vs(25.83±4.21)分、(6.50±1.63)ml/s vs(6.60±2.26)ml/s。治疗3个月后2组PSA、PVR、QOL、IPSS及Qmax分别为(2.86±2.16)μg/L vs(5.19±3.54)μg/L、(31.17±19.97)ml vs(92.48±42.62)ml、(1.48±0.87)分vs(4.00±1.04)分、(7.83±3.26)分vs(16.57±3.87)分、(18.27±4.47)ml/s vs(9.10±2.82)ml/s。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SA、PVR、QOL、IPSS均降低,Qmax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688、14.013、18.582、22.737、-14.058,P均<0.001;t=4.800、9.716、6.996、8.377、-7.096,P均<0.001)。治疗3个月后,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比较PSA、PVR、QOL、IPSS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7,P=0.009;t=6.367,P<0.001;t=9.478,P<0.001;t=8.831,P<0.001),Qmax则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2,P=0.084)。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7.24个月、56.46个月,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5)。 结论TUPKP联合MAB与α1A-b联合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OO,二者都能使BOO症状获得明显缓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二者相比TUPKP联合MAB疗效更显著,且对患者生存率并无明确负面影响,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OO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TRU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膀胱出口梗阻(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具有下尿路症状且前列腺体积>30cm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应用灰阶TRUS测得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的大小(IPP)、IPP与前列腺纵径的比值(IPPR)及其他形态学参数;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前列腺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应用尿动力学检查仪的压力-流率曲线测得AG值。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TRUS所测指标做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方程,BOO的主要相关因素为IPPR和内外腺交界处包膜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CRI),此方程预测BOO的阳性率87.5%,阴性率73.9%,准确率为81.8%。结论IPPR与CRI可以作为TRUS评价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BOO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TRU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膀胱出口梗阻(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具有下尿路症状且前列腺体积>30cm^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应用灰阶TRUS测得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的大小(IPP)、IPP与前列腺纵径的比值(IPPR)及其他形态学参数;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前列腺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应用尿动力学检查仪的压力一流率曲线测得AG值。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TRUS所测指标做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方程,BOO的主要相关因素为IPPR和内外腺交界处包膜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CRI),此方程预测BOO的阳性率87.5%,阴性率73.9%,准确率为81.8%。结论:IPPR与CRI可以作为TRUS评价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BOO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病例23例,年龄48~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术前评估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最大尿流率为3.2~14.8mL/s,平均(7.2±3.1)mL/s;膀胱残余尿35~120mL.所有病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截石位5、7点部位).术后从尿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拔管后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长期尿潴留膀胱顺应性差延迟1个月拔管,拔管后排尿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3.4~25.8 mL/s.平均(15.1±4.2)mL/s(P<0.01),膀胱残余尿为0~35 mL.未出现1例尿失禁及尿道阴道瘘,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能有效地治疗因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术前应当明确诊断,尿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梁月有  李惠珠  曹明欣  梁卫洁  瞿虎  戴宇平 《新医学》2011,42(6):366-369,F0003
目的:探讨不同的逼尿肌收缩力状况下尤其是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时诊断BPH患者是否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函数模型,并对不同函数模型的诊断功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336例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函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的方法,确定建立的函数模型诊断BOO的阈值,根据曲线下面积比较其诊断功效。结果:建立的最佳函数模型为BOON=2.1-0.3×最大尿流率+0.005×残余尿量+0.044×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α(正常压力尿流率曲线时α为0,低压低流曲线时为1.2,高压低流曲线时为1.8)。确定的BOON诊断BOO的阈值为0.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1%、89.5%、97.5%、81.0%。与BOOV、BOOI两个函数模型相比,该函数模型诊断功效最高且容易计算。结论:该研究建立的BOON函数模型计算公式较为简单,诊断功效良好,在诊断BPH患者是否合并BOO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A-G图和Schafer列线图的局限性,既适用于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的患者,又适用于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侯宓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98-2099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行同期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均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术后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6±7.2下降至5.1±0.9,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5.6±3.4)mL/s提高至(20.2±3.8)mL/s,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5~52个月,3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复发部位均不在后尿道、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同期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