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复发是胃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文阐述了痰与胃癌复发的密切联系,并提出"蓝藻假说"阐释胃癌复发的病理机制;阐述了有良好的抗肿瘤及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的消痰散结方(上海市名老中医魏品康教授的近40年临床经验方)及中药单药的药理学研究[1],以方测证证明了胃癌复发从  相似文献   

2.
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刘红旭教授认为代谢紊乱是现代青年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肝阳上亢,浊邪(痰浊、湿浊)内生是其病机关键,据此提出了“三平一化”的治法,即以平肝化浊为本,加以“清热、潜阳、滋阴”之法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了郭维琴教授在“痰瘀同源”理论的基础上浅析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思路。郭维琴教授在长期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痰和瘀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因素,基于“痰瘀同源”理论治疗老年高血压收效甚好。老年病人肝肾逐渐亏损,气血运行无力,津血同源,则易生痰生瘀,痰瘀进一步阻滞气机,或上蒙清窍,或郁而化火,或困遏阳气等,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郭维琴教授认为,治疗老年高血压当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为基础,以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联合降压通脉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症加减,寒温同调,散收并用,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王秀霞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行医30余载,精研妇科。在临证中善用痰瘀辨证,认为痰乃津凝,瘀乃血滞,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若七情内伤,肝失调达,则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而变生痰浊与瘀血;或因肝失疏泄,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凝气滞,阻塞脉络,形成痰瘀交结,而使病顽难愈、因此临证中,从消痰化瘀,或痰瘀同治出发,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三则.以飨读黄。1更年用综合征郑某某,女,52岁.工人。1995年3月17日初诊。患者心烦不寐7年,时常烘热汗出,日苦咽于.自觉头皮麻木,医风发凉,月事…  相似文献   

5.
<正>高利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五、六批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的临床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医疗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领域颇有影响。脑血管狭窄是常见病,高利教授认为,痰浊瘀血等浊邪滞留血脉久而久之可使气血流动受阻,血脉中的有形物质与邪相搏形成痰瘀互结,沉积于血脉可致动脉内膜或中膜增厚,若有情志抑郁化火则可灼伤津液,痰瘀之邪与热相搏则可逐渐形成斑块。高利教授创新性地将本病的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时、正确的辨证治疗尤为重要。“百病多有兼痰者”胸痹心痛的论治与“痰”密切相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亏虚等因素均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疏布与运化,使其蕴生痰邪,阻遏胸阳,痹阻心脉,导致胸痹。总结李平教授从痰论治胸痹的辨证和用药规律,可知祛痰以通痹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向。李平教授认为痰浊致病分为“躯体之痰”与“精神之痰”,通过治痰通痹五法结合病人病因及临床表现灵活用药以达到化痰通痹的目的,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哮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洋  张念志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66-1367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哮证”“哮病”等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以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虽然β2受体激动剂能快速减敏,但却存在肺功能降低,反应性痉挛等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虽能有效改善炎症,但副作用明显。而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治疗哮喘具有副作用少,经验丰富,有较大优势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概述如下。病因病机哮喘一症,前人认为病位在肺。《内经.至真要大论》曰:“诸气喷郁皆属于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更明确地指出:“肺主气,邪…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病死率极高。李秀惠教授认为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机以气血不足为本,瘀、痰(湿)热毒为邪的本虚标实证,以“截断逆挽法”为主要治则,同时注重“病-证-症”紧密结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又直达病机,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释义、病因、病机单纯性甲状腺肿属中医学“瘿病”范畴,“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一书,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为情志内伤和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痰、瘀、壅结于颈前而成瘿。本病因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导致营卫气血凝滞,搏结于颈部;或七情内伤,忧思郁怒,痰浊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癌前病变之一,被人们日渐重视。李学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30余载,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认为脾胃气阴两虚乃病变之本,夹杂诸邪,瘀血贯穿始终,并继承创新首届全国名中医马骏教授思想,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脾胃培源”治疗大法及创制了脾胃培源丸,汤丸结合,宏观微观相辅,对、角药灵活运用,效果卓著。该文就李学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1.
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卓越的贡献,而且对世界也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事物存二重性。用药准确适时,方能奏效,若运用中药不当,则患药邪病。药邪者为严重付作用或中毒耳。药能治痰,老少皆晓,药赤能致浊,这就非众所周知了,中医认为:疾病产生是由人体阴阳失去平衡的反映;故以用药性之偏性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临床一旦用药失当,直接致病称药邪。早在(巢氏病源)评述了用药失当所致严重证候,强调“合和药汤”,自有限制,以防药邪。而宋《圣济总录》则综合列述临床用药失误所致中毒情况。尽管古人在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中风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因内伤积损日久而使暗风、伏火等邪气内生,遇气候骤变、情志相激等诱因扰动气机,使气机逆乱"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导致络破脉损、血液溢出脉络之外而发为中风,急性期病机由"瘀停脉外、压迫神机","津行不畅、痰水形成","诸邪胶结、化毒伤脑"三个病理过程共同构成,恢复期虽病情趋于稳定,但局部脑髓空虚使症状难以得到完全恢复而留有后遗症,而诸邪伏藏又为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生构成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肝癌的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早期多表现为正虚邪实,木旺土虚;病延日久累及下元,则出现水不涵木的病理表现。正虚是该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治疗原则,病初应“调和中州,培土达木”为主,病至后期则累及下元,治疗则应“滋水涵木,濡养下元”;同时强调饮食生活起居和情志调护,做到精神内守,从而使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4.
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田德禄教授,为国内知名的消化病专家,临床四十多年,对酒精性肝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理论。本文就导师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分期阐述病机演变酒精性肝病包括西医学的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这些虽然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但古代中医文献中对因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这种疾病,已经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导师田德禄教授指出,根据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胁痛”,“酒疸”,“酒积”,“酒癖”,“酒臌”范畴。对于酒精性肝病的病机演变,导师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病变…  相似文献   

15.
<正>"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是韩景献教授在几十年针灸临床基础上,提出的针对老年期痴呆的一套针灸治疗方法;该法基本理论基于"三焦气化",强调调气,以通为主,以补为辅,被列为针灸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及老年性痴呆的首选方法〔1〕,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中医理论研究概况韩景献教授注重到肾虚邪实在老年期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提出"肾虚痰癖浊毒论"〔2〕是本病病机之一;老年期痴呆如VD  相似文献   

16.
<正>脾胃学说起源于先秦,在先秦至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金元时期,许多著名医家在脾胃学说上皆有建树,脾胃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脾胃为本1.1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脾胃论》中提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1]。""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脾胃对元气有滋养的作用,人体元气充盛,则诸病无所生。脾胃元气论是东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脾胃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与临床治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优秀指导老师"劳绍贤教授带领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与"优秀学术继承人"胡玲教授一起,在充分学习和总结"古人"有关脾胃湿热相关理论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气候、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变化和临床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基于岭南湿热病证的高发,提出内、外合因,脾胃失调、湿热蕴生,久之湿受热煎成痰生瘀致气郁血瘀、热毒与湿(痰)互结生  相似文献   

18.
胃炎治法多端,有从寒、从热、从食、从气、从虚等,近又有人提出从瘀论治。笔者就30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从湿论治也是一种有效方法。1 源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中焦生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黄疸、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由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又云:“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以渗泄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云:“…  相似文献   

19.
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消痰散结方和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中医症状疗效、生存质量、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变化。[结果]2组部分中医症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能降低血清CEA水平(P<0.05),组间CEA降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痰散结方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采用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 1.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肝、肾、心、脾正气虚为本,风、痰、气、火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致本病,从本虚方面看,以肝阴不足、心脾两虚及肾虚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使人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两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可使人脑转耳鸣,头晕目眩;脾虚则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看,以情志失调、肝阳过亢、心肝火盛、暴饮暴食为常见.情志失调(过喜、过怒)等皆可伤及心肝脾肾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心火暴甚,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中运不健,成为生痰之源.一般来说病初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老年人、病后以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