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直肠肛肠反射变化.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观察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同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较术前略有提高,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AMCP增加、A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42例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位肛瘘患者28例与6例高位肛瘘患者恢复正常,另8例高位肛瘘患者RAR明显减弱.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会造成肛管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液体或气体失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肛瘘手术前后肛肠测压的监测,评价与分析肛瘘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 对80名健康志愿者与88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分别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等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的肛肠压力值以及低位、高位手术前后的压力值分别进行比较,并与健康志愿者测定值做为对照组,进一步对比肛瘘患者与正常人肛肠各测压值.结果 肛瘘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其中高位肛瘘减弱显著,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位肛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功能产生直接影响,肛门直肠测压对肛瘘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直肠肛门测压对多次肛瘘手术患者术前后肛门功能评估意义。方法以2017年07月至2018年07月在本院接受多次肛瘘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检测,对比分析术前后高位、低位肛瘘患者肌正常人的各项测压指标。结果在术前,高位肛瘘组与低位肛瘘组的3项指标显著差异,高位组显著低于低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高位肛瘘组与低位肛瘘组的3项指标显著差异,高位组显著低于低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肛门测压检测可以为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性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对肛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resection,LAR)术后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内在相关性,揭示影响肛门功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方法简单随机选择LAR患者40例,应用肛肠测压仪,于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采用徐忠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然后,将测压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LAR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肛门功能无相关性。结论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存在内在相关性,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是反映肛门功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肠动力学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内在相关性,揭示影响肛门功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方法简单随机选择LAR患者40例,应用肛肠测压仪,于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采用徐忠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然后,将测压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LAR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肛门功能无相关性。结论肛肠动力学与肛门功能存在内在相关性,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是反映肛门功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常见肛肠疾病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常见肛肠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为合理采用治疗的方法及评价肛肠疾病手术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以环状混合痔、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低位肛瘘、高位肛瘘等为试验组 ,正常人为对照组。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列为观察指标 ,将术前、术后结果与正常人作对比 ,共观察 1 82例。 [结果 ]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术前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 ,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 (P <0 0 1 ) ,手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环状混合痔、低位肛瘘手术前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比正常稍低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位肛瘘术后肛管静息压下降 (P <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比正常稍低 (P>0 0 5 )。 [结论 ]1、环状嵌顿痔、肛裂、肛周脓肿术前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 ,说明由于炎症、水肿等因素刺激使内括约肌持续痉挛或组成肛管直肠诸肌强直收缩 ,手术后内括约肌及肛管直肠诸肌痉挛解除 ,故手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恢复正常。 2、环状混合痔、低位单纯性肛瘘内括约肌无痉挛、肛管直肠诸肌处于正常状态。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与正常人无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患儿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其中有16例患儿同时行巨直肠切除术治疗;另选取同期因腹胀就诊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对所有患儿进行肛管内超声检查与肛肠测压,对比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同时评价研究组肛门功能。结果: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层裂开症状,11例出现直肠黏膜外翻;45例患儿中11例出现便秘,其中7例合并直肠扩张,4例合并脊髓栓系;另外34例患儿的肛门功能正常。通过肛管内超声检查并进行Starck评分发现有21例患儿的肛门括约肌出现轻度受损,另外24例患儿的肛门括约肌较为完整。研究组术后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区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和肛门功能正常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及括约肌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患儿施行一期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仍有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术前合并直肠扩张是造成患儿排便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合并直肠扩张患儿施行肛门成形术时可考虑施行直肠扩张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直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位前切除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并与术前作对比,记录术后控便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5例患者排气不能自制,9例患者排液性便不能自制,直至术后1年上述患者的肛门自制功能才恢复正常。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术后3、6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导致术后患者的控制排便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任雁  刘娟  严凤  彭敏 《西部医学》2017,29(9):1277-1280
【摘要】目的 探究肛门测压仪在评估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前后肛门功能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3例行保肛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进行肛肠测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35例同时期入院体检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及术后1、6、12个月肛门动力学指标。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在肛门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初始感觉容量(RVST)、直肠便意感觉容量(UV)、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顺应性(RC)、肛管高压带(HPZ)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22.22%和31.75%)明显低于术前(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0和45.718,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5)。术后1、6、12个月患者MTV和RAIR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期MSP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患者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客观评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肛术治疗,术后7 d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将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组(24例),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括约肌功能长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为(58.25±3.66)分,高于对照组的(33.29±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括约肌功能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呈负相关(r<0,P<...  相似文献   

11.
肛瘘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瘘手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8例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观察直肠肛门反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等指标情况。结果38例患者18例术后直肠肛门反射增强,10例降低,10例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可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来评价肛瘘手术的临床疗效,作为肛肠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指标,为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敏  张涛  龚旭晨 《医学综述》2008,14(5):798-799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将上述两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比。结果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压平均值[(84.75±9)mmHg],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40.5±5.25)mmHg];便秘患者的排便阈值平均值[(60±5.5)mL],最大耐受阈值[(210±14.3)mL]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35±4.2)mL,(115±13.6)mL];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的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潘燕  俞一峰  龚海  李森 《医学综述》2012,18(17):2927-2928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门功能的作用。方法提肛组在术后2周即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测定两组术后3个月后直肠肛门压力。结果提肛组患者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粪便质地及其里急后重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肛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括约肌功能长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肛运动可明显提高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的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的存在与否,探讨它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瑞典CTD桽YNECTICS公司提供的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27例正常儿童及12例肛门失禁患儿进行括约肌压力及其偏位的测定,观察压力及其偏位的变化趋势.结果 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正常儿童肛管直肠之间不仅存在明显升高的压力梯度变化,而且存在明显降低的压力偏位梯度变化,并且在距离肛门缘1cm处形成压力及其偏位变化的特征位点.失禁患儿不存在上述四个梯度变化,也不存在特征位点.结论 括约肌压力梯度及压力偏位梯度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的存在与否,探讨它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提供的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27例正常儿童及12例肛门失禁患儿进行括约肌压力及其偏位的测定,观察压力及其偏位的变化趋势。结果: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正常儿童肛管直肠之间不仅存在明显升高的压力梯度变化,而且存在明显降低的压力偏位梯度变化,并且在距离肛门缘1cm处形成压力及其偏位变化的特征位点。失禁患儿不存在上述四个梯度变化,也不存在特征位点。结论:括约肌压力梯度及压力偏位梯度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1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远期疗效佳,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结论 "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成形肛门外观美观,为椭圆形,可减少括约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于各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 mmHg=0.133 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相似文献   

18.
戴志毅  易文全  刘玲 《四川医学》2011,32(9):1391-1393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2个月和1年疗效。方法 60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个月和1年的肛门直肠测压改变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2个月及1年,患者直肠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感知域值和直肠最大排便容积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感知容积量下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评价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44例高位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切开(挂线)法对照组。以愈合时间、治愈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等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治愈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2.26±8.67)d,对照组为(31.41±11.39)d;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4.73±8.15)d,对照组为(32.20±12.60)d;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除括约肌功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5,P<0.01),其余各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积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生活质量括约肌功能积分和对治疗的信心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积分两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住院总费用要低于对照组(P<0.01)。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较治疗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