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血管外科的手术特别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对血管活性药物的输入量要求十分精确,单位常需要控制到μg·kg-1·min-1,必须采用微量泵控制滴速才能保证用药的精准[1]. 相似文献
3.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对术后药物的应用和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组139例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总结出一些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人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对比分析2种更换药物的方法引起病人头晕、心悸等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引起病人头晕、心悸不适的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心率、血压的改变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用改良方法降低病人由于换药不妥引起的不适,心率、血压改变极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的目的是恢复休克时的组织灌注。低血容量性、心源性以及梗阻性休克以低心排血量(CO)、低动脉血压以及明显的末稍循环血管收缩为特点。在血管扩张性休克中,病理性血管扩张、相对和绝对的低血容量、心肌抑制以及血流重新分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脓毒症是血管扩张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脓毒性休克表现为细胞的氧输送(DO2)和氧消耗(VO2)不足,导致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乳酸产生增多及细胞损伤。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为心肌抑制、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异常、DO2和代谢异常,最终的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DO2高于临界值,并使平均动脉压(MAP)提高到一守水平。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8.
临床上为维护心功能 ,改善血压 ,常用微量泵匀速泵入血管活性药物 ,成人和儿童均据体重进行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 =体重(kg)× 3(常数 )加至 5 0ml液体中。即微量泵每小时进 1ml液体即给药 1μg/ (kg·min) ,或每小时进2ml液体即给药 2 μg/ (kg·min ) 相似文献
9.
张国荣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2):749-750
血管活性药物佐治小儿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的体会张国荣本文曾在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第2届内科学术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作者单位:832029新疆石河子142团医院儿科张国荣男49岁主治医师小儿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是儿科危重急症,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超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成功救治特重型下丘脑损伤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下丘脑损伤通常发生在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一旦发生病情就会急剧恶化,死亡率极高。作者2002-2003年成功救治2例严重下丘脑应损伤用超大剂量升压药救治成功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80例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全程严密监测病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静脉通道的护理、规范微泵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等措施,认为应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能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缩血管药物主要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部分有正性肌力作用;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动静脉、毛细血管起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如应用不当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物骤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内脏缺血、心律失常、药物外渗局部组织坏死,或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1]. 相似文献
13.
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缩血管药物主要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部分有正性肌力作用;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动静脉、毛细血管起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如应用不当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物骤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医护人员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6年3月心脏外科连续出院病人病历309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调查的309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91.91%,联合应用率为6.80%;预防用药以三线药物为主,占66.34%;术前0.5h~2h给药率为49.51%,术中给药率为95.79%,平均用药时间为12.7d。[结论]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较低,术前0.5h给药和术中用药也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档次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胸外科监护室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对照组(改善前);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观察组(改善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开展以“提高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 与活动开展之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正确率由97.8%提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认知显著提高(P<0.05)。改善后品管圈成员在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促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荣誉感及责任感七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降低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比较常用,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自身药理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血压、心率等发生变化,同时,此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常经微量泵给药[1].为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30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医护人员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6年3月心脏外科连续出院病人病历309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调查的309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91.91%,单独用药占93.20%,联合应用率为6.80%;预防用药以三线药物为主,占66.34%;术前0.5h~2h给药率为49.51%,术中给药率为95.79%,平均用药时间为12.7d。[结论]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较低,术前0.5h给药和术中用药也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档次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