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兰  范先兵 《中国康复》2001,16(2):97-9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剧烈的头痛 [1]。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头痛有利于缓解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收集了 1 992年 1月 - 2 0 0 0年 1月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剧烈头痛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40例 ,分别采用针炙和药物治疗 ,并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例 ,均经 CT检查确诊 ,男 42例 ,女 38例 ;年龄2 0 - 30岁 1 8例 ,31 - 42岁 50例 ,43- 50岁 1 2例 ;病程 2 4 - 72 h;意识障碍 45例 (其中部分伴有继发性癫痫 ) ,脑膜刺激征 35例 (其中部分伴有呕吐、呕血 ) ;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0例60~88岁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为:(1)头痛呕吐症状不明显,脑膜刺激征较轻;(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明显;(3)合并局灶性症状者多见;(4)积极的内科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老年SAH患者意识障碍越深,提示预后越差。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本院2004年6月~2006年9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42.6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45.9岁。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采用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SAH患者102例,均为符合《神经病学》关于SAH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年龄30~58岁。两组间病情程度及年龄结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脊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0~19983期间,我们采用脊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3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于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0~65岁,平均475岁;发病至接受治疗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莫通持续静脉微泵注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镇静、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通2.5~5.0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4d,之后改为口服尼莫通至21d。结果治疗后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4.1% vs 38.3%,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9% vs 68.8%,P〈0.01)。结论尼莫通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 ,易误诊。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及预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总结了我科临床上收治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10例的临床诊治经验。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均为住院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19~ 6 1岁 ,平均 35岁 ,病程 3~ 40d。急性起病 6例 ,缓慢起病 3例。1 2 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 头痛是所有患者突出症状 ,并与体位有关 ,站立时加剧 ,平卧时减轻或消失。头痛位于前额 2例 ,位于枕部 5例 ,全头痛为 3例。性质钝痛 7例 ,裂痛 3例。首发…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发的急症 ,起病急骤 ,多无前驱症状 ,多以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开始 ,常伴有恶心、呕吐。本病的预后与病因、病情 ,是否合并血管痉挛 ,是否复发及得到适当的治疗有关。其中再出血率为 15 .8%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 ] 。因此 ,再出血的预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5 8例 ,其中再出血 5例 ,再出血率为 8.6 %。现将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19~73岁。再出血 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并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观察组头痛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安全、简便、实用,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窍活血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窍活血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12例宋红发董淼伟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解放军第一五一医院宋红发男35岁主治医师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主要临床症状之一。1993年4月~1995年12月,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SAH后头痛,...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有争议。本文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加用地塞米松治疗,与另外35例未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症状、体征和CT改变等方面进行对照表明,地塞米松在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有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共70例,全部经头部CT证实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从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小时。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6.58岁。发病后有意识障碍者即嗜睡~昏迷者10例,有明显头痛者28例,有明显颈强者30例。对照组35例。男1…  相似文献   

12.
辛建民 《临床医学》2006,26(8):32-33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加常规治疗方法对3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治疗并设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33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其病情凶险,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其并发症神智不清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而且与血液成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处存留时间成正比。本文对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4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予6-氨基己酸等抗纤溶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同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4天,之后改为口服尼莫同至21天的治疗方法。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率尼莫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尼莫同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住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出现再出血者40例,对再出血者有关危险因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再出血的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40例,再出血率23.8%;病例组在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饮酒等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动脉瘤、高血压、饮酒;而吸烟、性别、糖尿病、高血脂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未手术治疗、入院时间〉24h及饮酒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持续腰池引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总结分析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持续腰池引流治疗8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化脓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头痛明显减轻至消失脑脊液(CSF)转清,引流时间为3~8d,其中3例因合并症死亡,2例动脉瘤破裂因再次出血死亡,3例引流管堵塞。结论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持续腰池引流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畅通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我科2001-03~2005-08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神经内科住院的SAH患者98例,均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无神经定位体征,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CT示蛛网膜下腔或脑池积血,符合SAH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男27例,女2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两组年龄32~78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以期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我院确诊和治疗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早期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早期易被误诊的疾病有:血管性头痛、枕神经痛、眩晕查因、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结论由于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痛觉敏感性差异,以及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临床上有部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在疾病早期易引起漏诊、误诊,死亡率较高,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临床疗效观察杨发荣,杨凌岩我院急诊科3年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0例,均经腰椎穿刺诊断为SAH。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60岁,...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 (CVS)、脑积水、蛛网膜粘连是原发性脑室出血蛛网下腔出血 (SAH)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采用脑脊液 (CSF)置换疗法并与药物常规治疗脑室出血及 SAH,并进行比较,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我们对 1994年 7月~ 1997年 7月我院住院的 75例经头颅 CT检查证实为 SAH及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性脑脊液 (BCSF)置换治疗,其中男 46例,女 29例, SAH为 4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为 33例, 20~ 73岁,平均 46.5岁。入院查体轻~中度昏迷 15例,肢体瘫痪 3例。全部病人均有颈项强直,伴有克氏征阳性 5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