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可导致肺动脉压的迅速降低,本研究拟观察在不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的前提下,PTE对严重的三尖瓣返流(TR)的影响。背景:目前关于肺动脉(PA)压力降低后,功能性TR改善的概率及程度的资料甚少。方法:27例严重(返流指数RI>33%)且均接受PTE的TR患者入选本研究。PTE前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RI、三尖瓣瓣环直径(TAD)、脱垂的瓣叶顶部至瓣环联合线的距离以及PA收缩压估计值。严重TR患者分为缓解期(RI≤33%)或持续性(RI>33%)两组。结果:比较PTE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27例严重的TR患者中有19例(约占70%)其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本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5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发生重度TR,行再次三尖瓣成形术(TVP)及三尖瓣置换术(TVR).男2例,女3例,年龄41~60岁,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4例,5例均因第1次手术时伴三尖瓣反流同时行TVP术.术后1~3年发生重度TR,肝大、腹水、右心衰,心功能4级.5例患者左心人工瓣功能良好,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结果 5例均再次手术,1例除三尖瓣环扩大外,瓣叶钙化,萎缩缺如,考虑为风湿性器质性病变,行TVR.3例原Devega成形术缝线割裂瓣环,缝线游离,瓣环扩大,经再次Kay法成形,并对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同时修补.以上4例TR得以纠正,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左心瓣膜功能正常,重度TR,行TVR术后肺动脉高压不减,右室进行性扩大,术后3周死于右心功能衰竭.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风湿性病变继续发展,侵犯三尖瓣叶;(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瓣膜过小或发生瓣周漏;(3)原TVP失败,特别是Devega成形术,缝线切割瓣环或断裂使环缩失败;(4)左心瓣膜术后,由于肺动脉器质性病变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心房纤颤等原因,导致右房右室变大致TR发生.对重度TR,出现右心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特别是伴左心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处理.首选TVP,如有瓣叶病损应行TVR.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三尖瓣瓣环成形术中使用的环大部分都为单平面,然而实际的三尖瓣环(TA)可能是一种非平面或三维(3D)的结构。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受试者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TR)患者中TA的3D几何图像。方法和结果:本研究纳入了接受过实时3D超声心动图的15例健康受试者和16例功能性TR患者。采用专门的软件,通过轴的45°间隔的旋转平面确定TA周围的8个点。记录一个心动周期内的TA。  相似文献   

4.
背景:本研究旨在比较行三尖瓣(TV)修复术时使用或不使用瓣环成形术环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和结果:1978—2003年在本机构行TV修复术的702例患者中,共有493例行De Vega成形术(未用瓣环成形环组),其余的209例行瓣环成形(用瓣环成形环组)。三尖瓣病理改变在74%的患者中为功能性(继发性)。同时实施的手术包括:80%的患者行二尖瓣手术,33%的患者行主动脉瓣手术,14%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功能性缺血的二尖瓣反流在瓣环成形术后所发生的暂时性二尖瓣反流的特征,以确定其预测因素(特别是关于瓣环成形术类型的预测因素),及瓣环成形术的类型是否影响生存率。1985年4月至2002年11月,585例患者仅因功能性缺血的二尖瓣反流而接受瓣环成形术,大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冠脉血运重建术(95%)。68%患者使用了柔软带环(Cosgrove),21%使用硬质环(Carpentier),另外11%则接受牛心包瓣环成形术(Peri-G uard)。422例患者提供了678帧术后超声心动图以评估术后二尖瓣反流及其相关物的反应进程。大部分患者在术后早期(平均8d)行超声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全软成形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全软成形环瓣环成形术 ,手术前后检测多普勒超声。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1.6 6± 0 .6 5 )cm2 扩大至术后 (2 .6 5± 0 .39)cm2 (P <0 .0 5 ) ,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由术前的 (2 .37± 0 .87)kPa降至术后的(0 .6 7± 0 .2 9)kPa(P <0 .0 5 )。多普勒超声和临床数据均显示全软成形环具有生理功能 ,符合二尖瓣环生理 ,且瓣膜关闭良好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全软成形环瓣环成形是纠正瓣膜关闭不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应用三维成形环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TR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De Vega瓣环成形治疗,研究组予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超声心动图各项检测情况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TR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92-496
目的总结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和置入人工成形环的三尖瓣成形方法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临床中、远期效果。方法合并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的功能性TR患者677例,其中行左心瓣膜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MVR)356例、二尖瓣成形(MVP)98例、MVR+主动脉瓣置换(AVR)18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MVR 15例,CABG+MVP 27例,所有患者均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353例采用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非上环组),324例置入人工成形环(上环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随访资料。结果完成术后2 a随访者,非上环组348例,上环组317例;其中三尖瓣中度及以下TR者,非上环组为286例(82.2%),上环组为294例(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发展为重度TR者,非上环组为62例(17.8%),上环组为23例(7.3%),非上环组发展为重度TR者比例显著高于上环组(P=0.031)。术后随访5 a,非上环组有5例患者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超声提示重度TR,其中3例心力衰竭治疗无效死亡,2例再行三尖瓣置换治愈出院;上环组无顽固性心力衰竭和再次心脏手术病例。完成术后5 a随访者,非上环组308例,上环组292例,其中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非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34例(11.0%),中度TR者185例(60.1%),重度TR者89例(28.9%);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73例(25.0%),中度TR者190例(65.1%),重度TR者29例(9.9%);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比例显著高于非上环组(P=0.029),重度TR者比例显著低于非上环组(P=0.007),2组之间中度TR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190)。与随访2 a结果相比较,非上环组完成5 a随访者重度TR发生率明显增加(28.9%vs 17.8%,P=0.022),而上环组完成5 a随访者重度TR发生率与随访2 a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vs 7.3%,P=0.520)。结论对于功能性TR的处理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尽量采用人工瓣环置入的方法进行三尖瓣缩环,以代替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标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进行三尖瓣成形术,使用的手术干预标准:经胸超声心动测量的最大TR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作为评价TR程度的标准,比率>1/3为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当TR为中度或中度以上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若瓣环直径达3个横指(约3.5 cm)以上,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出院,失访9例(11.1%),平均随访(24.6±12.1)个月,病人均无再次手术.1例术后1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6例(7.4%)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中度反流,余患者均为轻度反流,与出院时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无重度反流患者.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张程度及三尖瓣反流束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比例来判定是否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78例,De-Vega环缩术46例、改良De-Vega分段成形术5例,Key二瓣化成形术3例,自体心包片增加三尖瓣隔瓣面积的方法4例,自体心包条环缩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Minale瓣环成形术3例,Carpentier环缩术4例,三尖瓣瓣环成形术3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返流的情况.以打水试验无明显反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三尖瓣返流I°~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术前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Carpentier环缩术患者,术后有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三尖瓣反流.术后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4个月,出院时有三尖瓣轻度反流的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超声反流无加重,3例行Carpentier 环患者术后2年发生三尖瓣重度反流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到I级l5例,Ⅱ级47例.结论 三尖瓣成形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转归与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密切相关,根据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合并三尖瓣反流(TR)的程度与三尖瓣瓣环径(DT)、右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MS合并TR患者(轻度37例,中、重度27例)和40例正常人.测量DT,体表面积(ABS),校正值为DT/ABS;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TR程度用TR面积与右房面积比值表示.结果:与正常人相比,MS患者DT/ABS增大(P<0.001),vs降低(P<0.001);TR程度与DT/ABS呈正相关(r=0.685,P<0.01).中、重度TR患者DT/ABS较轻度TR患者增大((21.60±2.86)mm/m2vs(17.2l±1.82)mm/m2,P<0.01).以DT/ABS≥21 mm/m2为标准,预测中、重度TR的回顾性预测准确率为93.8%,前瞻性预测准确率为92.7%.结论:MS患者合并TR的程度与三尖瓣瓣环径、右室功能密切相关.DT/ABS≥21 mm/m2可作为超声预测中、重度TR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 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14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病人8年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8年疗效。方法:1994年9月~2002年10月,对114例患者采用Inoue法作PBMV,术后每年至少随访1次,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心功能评价。结果:PBMV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显著增大,为(0.76±0.12)cm~2和(2.01±0.21)cm~2,P<0.01;8年后为(1.55±0.14)cm~2,P<0.01;发生再狭窄40例,发生率为35%。结论:PBMV术后8年治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二尖瓣修复失败后再次手术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疗效。方法:纳入因退行性二尖瓣脱垂行瓣膜修复后出现二尖瓣反流再发、于1970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间再次接受手术的145例患者,平均年龄66岁,男性102例(70%)。结果:首次修复术与再次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1±5.1年。再次手术的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工瓣环成形术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C"型人工硬环成型组(A组)和改良De Vega组(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等指标;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LVEF、PASP和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情况均有显著改善,A组患者术后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PASP和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在术后随访的3年时间内,A组出现3例反流患者,反流量为(8.64±1.51)ml;B组出现4例反流患者,反流量为(12.21±2.04)ml;A组患者术后反流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其中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三尖瓣成形术9TVP)后瓣膜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行瓣膜置换加成形术患,平均年龄(44.6±10.6)岁,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观察比较成形术前后三尖瓣的形态和功能。结果:三尖瓣成形术后1年瓣膜形态基本正常,瓣环直径(D)平均为(2.2±0.2)cm,三法瓣瞬时返流量(TR)平均为(2.4±1.8)ml,右房容积(RV)平均为(53.4  相似文献   

19.
Hou XT  Meng X  Li W  Wang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62-3364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结果无开胸出血死亡,行三尖瓣成形8例,三尖瓣替换术10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5例。手术死亡率16·7%,随访12~114个月(中位数24个月,平均36·7个±31·8个月),3年生存率为78·8%。12名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3名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NYHAⅢ~Ⅳ级,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手术时机晚、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右心衰进展有关。当出现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术后死亡率。应首选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替换术效果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通过对36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病人术前Wilkin记分法筛选病人,对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术后各项参数进行疗效观察。方法:根据Wilkin记分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观察二尖瓣(MV)的活动度、增厚度、钙化度和瓣下病变等4个方面,各项分别给0~4分。完全正常者0分,最严重者16分。术前术后分别测量各参数。结果:当记分在9.4±1.78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术后各项参数对观察疗效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