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缺血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前2组分别在2 h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前3 d给予10 min的MCAO预处理或假手术,第2次MCAO后24 h处死,对照组仅给予2次间隔3 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变化和GFAP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后再缺血组和缺血组梗死体积分别为(136.85±14.51)mm3和(281.37±29.93)mm3,前者较后者显著缩小53.15%(P=0.007);同时,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神经元变性坏死显著减轻,并伴有GFAP表达显著上调(2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02.66±8.39和86.28±6.19,P=0.009).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促进GFAP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是脑缺血耐受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DTC干预组、生理盐水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HE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组化双标,观察缺血侧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以及NF-κB p65、ICAM-1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24h脑梗死面积最大,PDTC干预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模型组GFAP和2种炎性介质的表达都强于其它组(p<0.05),PDTC干预组GFAP和2种炎性介质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大量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在缺血区并表达NF-κB p65、ICAM-1,可能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影响其它神经细胞的继发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生理盐水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HE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荧光免疫组化双标,观察缺血侧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以及NF-κB p65、ICAM-1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24 h脑梗死面积最大,PDTC干预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模型组抗小鼠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2种炎性介质的表达都强于其它组(P0.05),PDTC干预组GFAP和2种炎性介质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有大量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在缺血区并表达NF-κB p65、ICAM-1,可能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影响其它神经细胞的继发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组缺血3h后再分为再灌注1、3、7和14d,每个时间点6只。再灌注结束后,取脑作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1d比较,脑缺血组缺血再灌注3、7、14d皮质缺血周边区的GFAP阳性产物显著增加[(699.22±160.82)μm2/HP,(1817.97±290.88)μm2/HP,(2831.64±481.38)μm2/HP vs(33.13±7.45)μm2/HP,P0.01]。脑缺血组缺血再灌注1d皮质缺血周边区出现以"分支状"为主的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3、7d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并表现为"灌木样"细胞,14d后活化小胶质细胞呈现"阿米巴样"细胞。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活化,但小胶质细胞活化出现得更早;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只出现在缺血周边区,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从缺血周边区向缺血中央区迁移。  相似文献   

5.
rhG-CSF对脑梗死区周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只,观察组于缺血再灌注后24h自颈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次/d,连用5d;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缺血再灌注后7、14、21d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区周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微血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MAP-2表达增高而GFAP表达降低。提示rhG-CSF可抑制神经元死亡和胶质疤痕形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 h和48 h后,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基因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 h后,GFAP免疫阳性反应达高峰,补阳还五汤可使GFAP免疫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48 h后GFAP表达减弱,补阳还五汤可使其增强;缺血再灌注后48 h,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抑制其转录外,还可轻度降低HSP70的翻译.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及抑制缺血脑损伤HSP70基因的过度表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前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4、6 w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缺失、变性、坏死较对照组轻,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GFA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阿魏酸钠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多,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增多,阿魏酸钠能够降低其表达,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面积和减轻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GFAP表达却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后处理(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r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A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AS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AS损伤均轻于I/R组,IP组AS 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AS损伤,增加细胞活化程度,对A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脑缺血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白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合并高血压对大鼠脑白质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5个月龄的正常Wistar雄性大鼠30只及自发性高血压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12只,假缺血组9只,空白对照组9只;高血压+缺血组11只,单纯高血压组9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慢性前脑缺血模型。术后3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记录缺血前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质下白质区髓鞘碱性蛋白(MBP)、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H)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结果:①单纯缺血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缺血组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假缺血组及空白对照组延长(P〈0.01);单纯缺血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缺血组比单纯缺血组及单纯高血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趋势更明显。②与假缺血组比较,单纯缺血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缺血组皮质下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MBP、NF—H阳性细胞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缺血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缺血组GFAP阳性细胞增多、MBP、NF—H阳性细胞减少趋势均较单纯缺血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明显。结论慢性脑缺血可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脑白质GFAP表达增多,MBP、NF—H表达减少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可以明显加重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内蛋白质硝基化的2条主要途径,体外以BSA为底物,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干预组(以HSYA 0.01、0.1和1mmol/L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HSYA对BSA硝基化水平的影响。另选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HSYA 10mg/kg),每组15只。后2组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水平及HSYA对硝基化修饰的影响;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干预组蛋白质硝基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以高干预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3-硝基酪氨酸仅有少量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而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减少48.86%(P<0.01)。结论 HSY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环磷酰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D组、环磷酰胺组及联合用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4h模型,剔除模型制作期间死亡的大鼠后,并补齐每组6只。经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干预,分别给予相应组别大鼠等渗盐水1.5ml、SOD2mg/kg、环磷酰胺100mg/kg及联合用药SOD1mg/kg+环磷酰胺50mg/kg。给药时间为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MCAO期间及再灌注后48h记录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并计算相对值;再灌注后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脑梗死相对体积。结果对照组、SOD组、环磷酰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大鼠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分别为(79±40)%、(81±19)%、(113±39)%和(134±4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7±0.7、4.5±0.5、4.3±0.7和3.7±0.8;脑梗死相对体积分别为4.3±1.0、3.1±0.9、2.3±0.8和2.0±0.6。所有观察指标,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D组或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组或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环磷酰胺组大鼠的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增加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环磷酰胺与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疗效较单独用药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prague Dawley(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R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灌注即刻给药。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组)、HSYA治疗组(MI/R+HSYA组,5 mg/kg),每组10只动物。观察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小、HE染色变化、心电图监测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MI/R+HSYA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MI/R组(P0.05)。HE染色显示MI/R+HSYA组心肌细胞形态更接近于假手术组。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监测显示MI/R+HSYA组心肌舒缩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较MI/R组均升高(P0.05)。MI/R+HSYA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IL-1、IL-6及TNF-α水平也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HSYA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DCM组(建立的DCM大鼠模型,n=15),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造模2周后开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8周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23±0.19)mm比(3.65±0.26)mm]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07±0.43)mm比(6.21±0.25)mm]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82.71±2.18)%比(72.5±3.02)%]明显降低(P均<0.05)。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乱;Masson染色可见心肌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光密度值(4.18±0.54)比(1.53±0.12)],P均<0.01。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加速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联合环磷酰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环磷酸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即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环磷酰胺)及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后4h行再灌注。于缺血后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36h,经大鼠尾静脉缓慢推注给药(将尼莫地平、环磷酰胺溶于1.5ml等渗盐水中)。尼莫地平组:1mg/kg;环磷酰胺组:100mg/kg;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0.5mg/kg+环磷酰胺50mg/kg;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48h计算大鼠存活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测定结果:①大鼠存活比例分别为5/12、6/12、8/12及3/12。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39±0.20、4.27±0.67、3.65±0.47及4.67±0.71。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分别为(96±23)、(113±39)、(139±44)及(79±41)%。三个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④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61±55)、(183±58)、(104±54)及(384±59)mm3。尼莫地平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和梗死周围组织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2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2)、脑缺血组(n=l00)和丁苯酞组(n=100)(40 mg/kg,1次/d,灌胃);脑缺血组和丁苯酞组再分为6h、12 h、ld、3d和7d组(每个时间点各20只).光化学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n=5),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5),免疫组化(n=5)和蛋白质印迹法(n=5)检测梗死周围皮质p-MLC蛋白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丁苯酞组各时间点梗死体积均显著性小于脑缺血组相同时间点(P均<0.05).干湿重法显示,缺血组和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但丁苯酞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性低于脑缺血组相同时间点(P均<0.05).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均显示,缺血组和丁苯酞组脑组织梗死周围皮质p-MLC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性上调(P均<0.05),但丁苯酞组各时间点脑组织梗死周围皮质p-MLC表达均显著性低于缺血组相同时间点(P均<0.05).结论 丁苯酞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引起的p-MLC表达上调而减轻脑水肿,进而缩小梗死体积,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栓塞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6、12、24 h和3、7、14、28 d,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各时间点每组3只大鼠,对假手术组6只大鼠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两组大鼠进行新鲜取材及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材,每组3只。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室管膜下区(SVZ)和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梗死侧皮质β-catenin表达与假手术组(0.82±0.01)相比,β-catenin表达从缺血-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12 h时下降至最低点(0.55±0.03),随后表达上升,在24 h时达到高峰(1.28±0.07),之后7 d内维持较高水平,但14 d后下降,直至28 d时(0.88±0.02)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梗死侧SVZβ-catenin的表达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至28 d时,β-catenin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高于假手术组(86 581±321),其中在7 d时达到高峰(581 578±29 016),随后下降。以上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SVZ区的β-catenin表达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提示可能激活了β-catenin参与的调节神经发生的信号通路。而造模后12 h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缺血急性期多条信号通路发生了负反馈调节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1、3、6、12、24 h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提取缺血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质IP区的组织。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法分析IP区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脑缺血后P-SAPK/JNK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P-SAPK/JNK蛋白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Myc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①大鼠pMCAO后3 h,IP区TUNEL阳性细胞和P-SAPK/JNK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blot结果证明,大鼠pMCAO后3 h,P-SAPK/JNK蛋白水平增加,12 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大鼠pMCAO后6 h,IP区c-Myc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12 h达高峰,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P区皮质P-SAPK/JNK蛋白水平与神经元凋亡及c-Myc mRNA转录水平均呈正相关系(r=0.985,P〈0.01;r=0.887,P〈0.05)。结论 pMCAO模型IP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JNK/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纹状体P-SAPK/JNK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方法5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以及pMCAO1h、3h、6h、12h和24h组,每组9只。应用TUNEL法检测纹状体凋亡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纹状体P—SAPK/JNK核转位,Western印迹法检测P-SAPK/JNK蛋白表达。结果pMCAO 1h纹状体TUNEL和P—SAPK/JNK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01),6h达高峰,12h时TUNEL阳性细胞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002)。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pMCAO后纹状体P—SAPK/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时程变化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与P—SAPK/JNK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4,P=0.0004)。结论脑缺血可能通过激活P-SAPK/JNK诱导纹状体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