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川崎病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阿斯匹林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较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静脉注射,连用2天,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组在热程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减少,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连用4~5天,而对减少心血管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明确川崎病后用阿斯匹林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三种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加阿司匹林口服后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方法对210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随机分成三组:A组:2g/(kg·d)单次给药;B组:1g/(kg·d)连续2d;C组:400~600mg/(kg·d)连续4~5d。对比三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加阿司匹林口服后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诊心血管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冠状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及二尖瓣返流的情况,比较发热退到正常的时间。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在静脉丙种球蛋白A组,发热时间缩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d)单次给药,较其他应用方法能更有效的退热和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CRP,ESR和WBC等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LT治疗后对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改善实验室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64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2 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儿CRP、PLT及ESR下降速度最快,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痊愈率为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患儿ESR、PLT、CRP水平,患儿症状消退较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剂量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迅速降低体温,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对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和新华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4例川崎病患儿,分为IVIG 1g/kg观察组与IVIG 2g/kg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患儿进3年左右的随访,观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总热程等情况基本相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两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1g/kg单次静脉注射,可起到与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相似的效果,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利丹  郭伟中 《河北医药》2005,27(5):342-343
目的观察单次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光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IVIG1g/kg静脉滴注,一次治疗;观察组给予IVIG500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3d。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是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川崎病患儿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73d-12岁,随机分成2组,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伍以静脉注射5%丙种球蛋白1.0g/(1kg·d)连用2d或2.0g/(kg·d)一次性静脉注射组(Ⅰ组)32例;单纯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50mg/(kg·d)组(Ⅱ组)55例。结果Ⅰ组治疗前体温38.2-39.9℃,平均39.2℃,Ⅱ组治疗前体温38.4-40℃,平均39.1℃,治疗后Ⅰ组热退时间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一次或分成两次静脉注射伍以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9.
两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滴两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予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d;Ⅱ组予单剂静滴丙种球蛋白1g/k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Ⅱ组的疗效优于Ⅰ组;两组的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有效疗法,采用1g/kg单剂静滴是一种更为有效且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如  洪小飞  戴美芳 《医药导报》2004,23(1):0034-003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联合环孢素(Cs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例采用HDMP 30 mg·kg 1·d 1,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连用3 d;继之口服CsA 4 mg·kg 1·d 1,分2次口服,疗程3个月;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2~3个月。对照组12例采用HDMP 30 mg·kg 1·d 1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连用3次;继之泼尼松1 mg·kg 1·d 1治疗。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标准评定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16.7%,经χ2检验(P<0.01)提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HDMP联合CsA治疗难治性ITP是较理想的方法,但因病例少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35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将129例EH合并2型DM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给予二甲双胍750~1 500 mg·d 1,缬沙坦80~160 mg·d 1,阿司匹林100 mg·d 1, 尼群地平10 mg·d 1,po;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80~160 mg·d 1,尼群地平10 mg·d 1,阿司匹林100 mg·d 1,po。每天7:00及22:00,测量两组患者血压,记录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测定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SBP及DB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6,12周以后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6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血压未降到正常范围。两组治疗6,12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 C)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EH合并2型DM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42-143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在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被确诊的2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在临床中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片,临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几率变低,临床症状很快恢复,效果明显。结论早期了解川崎病的诊断、治疗,避免误诊、漏诊,尽可能早期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片,保证治疗的效果,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3例患者随机分为 单剂组(13例)和多剂组(10例)。单剂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 g/kg,一次静脉滴注;多剂组给予丙 种球蛋白400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5天,两组都加阿司匹林口服。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 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单剂组比多剂组明显缩短(P<0.05),单剂组和多剂组各一例冠状动脉扩张经 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两种用药方案均可预防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但在退热等临床表现消退 时间方面单剂疗法比多剂疗法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滴注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92例诊断为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丙种球蛋白1000mg/k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在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方面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滴注联合阿司匹林口服能有效缓解临床指标,并能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峰 《医药导报》2002,21(9):586-587
目的:评价单剂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剂组(15例)和多剂组(11例).单剂组给予丙种球蛋白2 g&#8226;kg 1,一次静脉滴注;多剂组给予丙种球蛋白400 mg&#8226;kg 1&#8226;d 1,静脉滴注,连用5 d.两组都加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总发热时间单剂组(9.7±3.1) d,较多剂组(11.4±5.3) 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剂组EKG异常占10.7%,较多剂组24.8%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剂组冠状动脉损害占18.1%,较多剂组25.3%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剂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治川崎病患儿的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儿均痊愈或好转,观察组3d内退热者23例(100.00%),对照组3d内退热者20例(8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值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1d及3个月后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35%,对照组分别为30.43%和1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在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斯匹林联合治疗的基础上,短期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1~2g/(kg.d)的丙种球蛋白与400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痊愈率(83.3%)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76.7%)相当,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64,P0.05);(2)两组川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了2例头晕,对照组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疼各1例,治疗组川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相当(x2=10.552,P0.05)。结论 1~2g/(kg.d)的丙种球蛋白与400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具有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琼 《海峡药学》2012,24(1):78-80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川崎病患儿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丙球蛋白2g/(kg.d),应用时间1d,口服阿司匹林50~80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丙球蛋白0.4g/(kg.d),用药时间为5d,口服应用阿司匹林50~80mg/(kg.d)。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冠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4±0.13)d,(2.11±0.49)d,(2.21±0.67)d及(6.1±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