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特征与分阶段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的特征及分阶段救治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伤员和重症的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掌握不同阶段重症伤员的分布特征,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分阶段救治.结果 "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重症伤员主要包括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颅脑外伤、截瘫、截肢、挤压综合征、四肢及骨盆外伤、耐药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救治过程拟定分三个阶段救治措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第一阶段抢救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二阶段解决伤员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复杂耐药性感染,第三阶段实行"四集中",即实施"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支撑条件、集中收治"的工作方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大地震后重症伤员特征的分析和分阶段科学救治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病死率,援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区伤员情况,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3日至8月25日汶川大地震中转运至重庆救治的2289例地震伤员情况。结果2289例伤员中,轻、中度占80.5%,重度占19.5%,伤型以机械性损伤为主,病伤种类以累及身体多部位的多发损伤为主,伤死率2.2‰;伤员转归与伤情损伤程度及年龄有关;转运方式与伤员转归无明显关系。结论本次重庆收治的地震伤员与国内外多次地震伤员的伤型、种类相似;收治的组织、管理等经验有借鉴价值;伤情、收治情况等有关信息可供进一步做专题研究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震伤致气性坏疽的诊断以及救治方案.方法 对"5.12"汶川地震收治的气性坏疽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情况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18例气性坏疽患者中行伤口扩创、敞开引流5例,截肢术13例,再次扩创8例,伤口延期缝合15例,植皮2例,18例患者创面均得到封闭,16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4例.结论 早期诊断、隔离,及时正确处理创面,积极治疗并发症以及全身支持治疗能提高地震伤致气性坏疽患者的临床疗效,保留肢体,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 地震1周后米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怂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存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地震灾后的伤员救护中,总结思考分析得到启示,如果早期做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防范避险、救护救棱,就能有效减少灾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法 通过对地震伤员精心救治护理,认真倾听伤员的痛苦倾诉,从电视、电脑、书报中多方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清晰地看到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和严重性.结果 更加认识到科学性、标准化、合理规划、选址布局、重建医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论 各级政府应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抗震、救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全民抗震救灾意识和能力,消除或降低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对手术室在5.12地震中抢救处置成批患者的经验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成批手术患者救治积累经验.提高手术室成批患者的救治处置能力,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汶川大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以外科治疗为主、多科协作下的综合治疗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6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中,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手术22例,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38例,因感染或肢体坏死行二次截肢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补液、输血、扩创换药、扩创缝合创面、抗感染、利尿或血液透析、全身支持及并存病的治疗.结果 截肢或关节离断术后创面一期愈合11例,二期扩创缝合6例;筋膜切开减压创面直接缝合14例,游离植皮11例,二期扩创缝合10例;术后感染32例,有8例创面尚未愈合;49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37例经血液透析肾功能好转并停止透析,继续透析治疗12例,其中4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13例肾功能不全者经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好转,无1例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全组无1例死亡.结论 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要点是挤压史、受压肢体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治疗挤压综合征的关键是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和高钾血症、适时切开筋膜减压或截肢;术后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血液透析、合并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等多科协作下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治疗挤压综合征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5.12汶州特大地震后我院在大批伤员救治过程中的经验,为以后类似大灾难伤员救治提供有用的参考.方法 对大批伤员按分类及伤情轻重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分类处理伤员,在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大灾难时对伤员的救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洁 《当代医学》2005,11(11):44-45
提起“六西格玛”,医院的管理人士并不陌生。但说到实际应用,大多表示未能轻易涉水。随着“六西格玛”在全球的风行,加之今年作为医院管理年,“六西格玛”在各医院的推行以乎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创伤疼痛的护理。方法:地震后2周内,随机抽取成都某野战医院收治的167例伤员进行疼痛护理。经临床询问和问卷调查收集伤员疼痛信息,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结果: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可减轻伤员疼痛程度,帮助其舒适地度过疼痛期,促进其顺利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市某野战医院的卫勤保障特点,总结经验.方法:该野战医院从汶川、映秀、彭州接收后送伤员,通过对前接、护送、院前拣伤分类、防疫消毒、制备紧急疏散预案及院内专科诊治的观察,分析伤员救治状况.结果:通过直升飞机空运伤员,及时保证了伤员的后送救治;第1次、第2次检伤分类确保了伤员有效、科学的救治;对车辆、担架及伤员及时防疫消毒保证了无疫情发生;制定紧急疏散方案,使伤员安全渡过余震期.结论:充分运用卫勤保障知识进行部署和组织,是保证大灾害时伤员及时、安全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通过了解灾区心理创伤者的心理特点,针对灾区心理患者不同群体特点,结合体育心理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构建体育心理调控模式,提出体育心理调控的4种具体方法和运用注意事项,以达到缓解灾区不同群体心理压力和治愈他们的心理创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汶川大地震后伤员感染病原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华西医院入院治疗的1823例汶川地震伤员的感染病原学实验进行分析总结,为完善大型灾难诊治预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震伤员感染情况送检培养.细菌鉴定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厌氧菌鉴定使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卡.体外药敏标准以及多药耐药菌表型确证试验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标准规范.结果 1823例入院地震伤员中有病原学证据的感染725例.送检培养的标本中主要包括伤口分泌物(62.1%)和血液(30.0%).地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与地震前1个月普通患者分离的病原菌有明显不同,血培养分离的菌株中,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7%)、溶血葡萄球菌(16.7%)、大肠埃希菌(12.5%)、肺炎克雷伯菌(12.5%)、热带念珠菌(8.3%);而震前1个月普通患者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8.2%)、金黄色葡萄球菌(11.4%)、光滑念珠菌(11.4%)、肺炎克雷伯菌(11.4%)、表皮葡萄球菌(9.1%).地震伤员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与非地震住院患者分离出的同种病原菌相比,两者分离菌的体外药敏率有明显变化.地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低于震前普通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离率高于震前普通患者(均P<0.05),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震前震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灾害发生后伤员出现多重感染往往不可避免,加上各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常规院内治疗提出挑战,因此总结地震灾害后病原菌谱和耐药谱的变化,可为灾害的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居民身心健康现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对受灾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分别抽取汶川县及都江堰等重灾区受灾居民3006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受灾居民中高发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理精神系统和呼吸系统,患病率分别为62.16%和51.78%.而<14岁的儿童精神心理症状最为突出,患病率高达85%,消化系统患病率相对较低,仅为31.21%.结论 5.12汶川大地震对当地受灾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09,10(6):44-45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救治情况,为建立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5·12以来5个月(震后153天)已出院且诊断明确的地震伤员情况。统计分析采用、M进行描述,Х^2检验等方法。结果纳入研究的地震伤员中男性818例(51.00%),女性784例(48.88%)。男性平均年龄(42.00±21.03)岁,女性平均年龄(44.60±22.66)岁。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81.17%)。地震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经Х^2检验,不同性别地震伤员手术(Х^2=0.484,P=0.487)和转归(Х^2=0.877,P=0.928)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应尽快启动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各医院应该尽快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后转伤员前接分类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随着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部分符合后送条件的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前接是后方医院接收地震伤员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前接工作必须完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科学制定计划,合理抽组人员,统筹协调,有序实施前接分类,及时指导院内收容,实现接治结合,为整个收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