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细菌攻击对外燥小鼠肺细菌数(BQ)、呼吸道液黏多糖(RS)、肠液黏多糖(IS)、血清IgG(IgG-S)与呼吸道液IgG(IgG-R)的影响.方法:7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和凉燥组,每组18只,第7天各组随机取9只经鼻滴种金黄色葡萄球菌0.1ml(1×108cfu/ml).接种细菌后第5、6天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各外燥组小鼠BQ高于常温常湿组,以凉燥组为甚(P<0.01);RS与IS低于常温常湿组(P<0.05或P<0.01);温燥组IgG-S增高但IgG-R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温燥相兼细菌攻击加重肺津生成障碍、免疫功能降低而损及"正气",致其肺部易为细菌生长;凉燥相兼细菌攻击可致肺津减少,且凉伤肺阳,气道御邪失职而细菌生长更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杏汤对外燥小鼠气管纤毛运动(CM)、呼吸道液黏多糖(RS)、肠液黏多糖(IS)、血清IgG(IgG-S)、呼吸道液IgG(IgG-R)与粪便含水率(WF)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温燥模型,用药后第7天检测CM(m in/mm)、RS(μg/m l)、IS(μg/m l)、IgG-S、IgG-R与WF(mg,%)。结果:桑杏汤治疗组RS(875.22±74.00)高于模型组,CM减慢,IgG-S明显增加。结论:桑杏汤能促进气道黏液分泌增加气道IgG-R。  相似文献   

3.
外燥对小鼠气管上皮纤毛运动与呼吸道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组织、气管纤毛运动(CM)与呼吸道液黏多糖(RS)的影响。方法: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18只。第7天与第14天检测病理组织学、CM和RS情况。结果:温燥组小鼠第14天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气管纤毛片状缺损、肺泡瘀血、水肿等较第7天加重,约4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凉燥组小鼠气道病变比温燥组略轻,约2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小鼠第7天与第14天CM加快,第7天RS增高但第14天减缓(P〈0.01);凉燥组小鼠第7天RS减少,第14天升高且CM加快(P〈0.01)。结论:温燥通过损伤气道纤毛一黏液毯屏障、腺体结构而致肺津生成减少与宣输失司,是燥咳的重要病机之一。凉燥组小鼠RS增加与CM加快,与凉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凝成痰饮有关。CM与RS可为研究外燥病机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桑杏汤对温燥小鼠血清IgG(IgG-S)、呼吸道液IgG(IgG-R)与呼吸道黏多糖(RS)的影响。方法54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温燥对照组(B组)和温燥治疗组(C组),每组18只。药物处理后第5天检测IgG-S,IgG-R,RS(μg/m l)与脾脏及胸腺平均重量(mg)。结果B组IgG-R(2.30±0.32)明显低于A组(5.68±0.64,P<0.01),C组RS、IgG-S明显高于A组,且该组IgG-R接近A组,但胸腺平均重量低于其它二组(P<0.01)。结论温燥可致小鼠气道IgG-R降低而抵抗力下降;桑杏汤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肺津生成而润燥,加之增加气道IgG-R,共同增强气道御邪能力。结果还为中药药物归经理论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凉燥对小鼠的主要致病机制。方法21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凉燥组(C组),每组72只。在模拟凉燥条件下造模,第7天与第14天检测气道与皮肤组织病理、气管纤毛运动、气道液分泌(RS)与气道液IgG抗体(IgG-R)、血液流变学、细菌攻击实验与气管细胞bcl-2基因、bax基因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C组第14天气管、肺与皮肤病变明显,肺细菌数增高,IgG-R增高,第7天RS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影响不明显,但气管细胞bcl-2基因表达下降。结论凉燥伤肺、伤津,致气道"纤毛-黏液毯"局部御邪屏障受损;肺津凝滞于肺,以致宣输失司则皮肤失养。本结果为凉燥致病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外燥对昆明种小鼠和BABL/c小鼠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方法 136只BABL/c(SPF)和136只(SPF)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34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检测气管组织病理、气管纤毛运动(CM)与气管液黏多糖(RM)含量。结果与BABL/c小鼠和昆明种小鼠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凉燥组第6~12天气管纤毛缺损、黏膜腺体化生伴炎性细胞浸润;昆明种小鼠温燥组第12天、BABL/c小鼠温燥组、凉燥组第6~12天RM下降(P<0.05)。两个品系常温常湿组CM稳定且品系间无差异,与燥相关3个组CM均为加快且均以第12天明显(P<0.01)。结论外燥伤肺使气道津液散失骤增,细胞与腺体病变致分泌减少,肺气失宣则津液不能及时输布,气道"纤毛-黏液毯"粘滞性增加和深度下降,合以炎性病理刺激使纤毛运动加速但转运率下降,继之气道炎性渗液滞凝为痰而致病;结果还为筛选外燥伤肺、耗津病机特异性指标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丁建中  龚权  张六通  邱幸凡  陈刚  张燕翔  张渊  李侃 《中医杂志》2007,48(11):1024-1026,1032
目的研究温燥对小鼠的主要致病机制。方法273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每组91只,在模拟温燥条件下造模,第7天与第14天分别进行气道与皮肤组织病理、气道液IgG抗体(IgG-R)、血液流变学、细菌攻击试验、气管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与常温常湿组相比,温燥组气管、肺与皮肤病变明显,肺细菌数增高,IgG-R持续降低与血浆黏度增高(P<0.01),气管细胞bcl-2表达下降。结论温燥灼肺伤津,致气道IgG抗体持续降低与"纤毛-黏液毯"局部御邪屏障受损;津伤则生血不足,继之血液黏度增高;肺津宣输失司则皮肤"枯、涸、皴、揭",为温燥致病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与大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30只.于处理后第6,12,18天检测各组气道液黏多糖(RS)、大肠液黏多糖(CS)与粪便含水率(WF).结果 温燥组第12天,第18天 RS持续下降,凉燥组第12天最为减少(P<0.05);温燥组、凉燥组CS先升高、后持续降低(第18天,P<0.05);温燥组RS与CS呈平行减少.结论 外燥可致肺津生成减少与宣输失司;肺气则无津以降,而失舟楫传导之职,肠液分泌减少,其病机主在肺卫,并为研究外燥伤营卫、津血之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燥对气道生物屏障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14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每组38只;于处理后第6天与第12天行气道组织病理、气管纤毛运动(CM)、气道液黏多糖(RS)、IgG与分泌型IgA(SIgA)含量检测。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常温燥组第6-12天气道病变不明显但IgG下降与CM加快(P0.05)。温燥组气管上皮细胞化生与纤毛缺损、黏膜腺上皮化生与肺泡瘀血、水肿,第6天RM下降(P0.05)、第6-12天CM加快(P0.05)但IgG、SIgA持续下降。结论:温燥袭肺,受邪部位津液骤伤,气道抗体下降而损"免疫屏障"与削弱"纤毛-黏液毯"御邪屏障之功,病邪之液滞凝成痰而致气道病变,并为筛选温燥伤肺证候特异性指标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模拟外燥条件下BABL/C小鼠(BABL/c)和昆明种小鼠(KM)对细菌攻击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50只BABL/c(SPF)和50只(SPF)KM随机各分为常温常湿1组、常温常湿2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10只。小鼠按文献造模后第7天常规经鼻滴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08cfu/ml)0.1ml/只且第2天重复1次,常温常湿1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细菌悬液。各组于接种后第5天行气管与肺组织病理、肺细菌数(BQ)测定。结果与两种品系小鼠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凉燥组气管纤毛缺损与腺体化生,肺泡瘀血、水肿伴炎性浸润;常温燥组BQ分别是对照组的2.67倍和4.67倍、温燥组为10.95倍和9.15倍、凉燥组为16.54倍和14.02倍;凉燥组BQ显著高于温燥组(P<0.05),且KM各组BQ高于BALB/c。结论温燥犯肺致受邪部位津液骤伤,凉燥之凉更伤肺阳,合以细菌攻击,两邪相感则致气道"纤毛-黏液毯"御邪屏障受损,细菌与毒素加重肺津输布失司,炎性之物滞凝并酿生痰饮而致肺细菌数剧增,且昆明种小鼠较BABL/c小鼠更为敏感与其体质相关,并益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品系以建立外燥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燥对昆明种小鼠(KM)和BABL/C小鼠(BABL/c)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KM和BABL/c各80只(SPF)随机各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各20只。小鼠按文献造模后第6、第12天检测气道病理、气道液黏多糖、全血黏度(WBVI)与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结果:与两种品系小鼠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凉燥组气管纤毛缺损与腺体化生,温燥组、凉燥组第6~12天RM减少;常温燥组与温燥组第6-12天WBVI与EAI增高且以第12天为重(P<0.01),凉燥组WBVI变化不明显但EAI下降。结论:温燥伤肺、耗津与肺津输布失司,燥伤肺气致"中焦受气取汁"受损而生血不足,血不行气则两个品系小鼠红细胞聚集性与血液黏度增高,以至诱发血瘀诸证,故可筛选血液流变学检测作为温燥伤肺、耗津病机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并为"津血同源"经典理论和益于制备外燥小鼠动物模型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燥伤肺的生物学指标及其意义。方法将99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33只。各组按文献"温度-相对湿度-风"条件进行造模,于处理后第6、12、18天行气管、肺组织病理与肺泡Ⅱ型细胞(ATⅡ)超微结构观察,检测气道液黏多糖(RM)与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含量。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凉燥组第6~18天气管上皮鳞状化生、纤毛缺损,气管黏液腺化生伴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瘀血;电镜观察显示温燥组、凉燥组ATⅡ微绒毛减少;两组以第12天RM下降明显(P<0.05),第6~18天DPPC含量持续下降(P<0.05或P<0.01)。结论外燥伤肺致气道病理与肺呼吸膜ATⅡ之超微结构异常可作为研究外燥伤肺病机的基本组织病理学指标,检测RM与DPPC可作为外燥伤肺津病机的功能性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燥对小鼠肺津3类组分的影响及意义。方法:96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24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18天检测各组气管肺灌洗液中蛋白质总量(P)与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SIgA)、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第6-18天P、IgG、SIgA与DPPC平行下降和第12天RM减少(P<0.05),凉燥组第6~18天P、IgG与DPPC下降和第6~12天RM减少(P<0.05);与燥相关的3个组第6~18天SP-A持续升高(P<0.01)。结论:外燥伤肺、灼津损伤肺津之"营养性成分(蛋白质类)"、"局部御邪成分(抗体分子)"与"肺津特异性成分(DPPC)"3类组分对气道的营养与保护作用,为精细阐析外燥伤肺津病机、探索特异性病理指标和促进对津液实质的认识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燥对气道组织结构与功能、黏液素基因(MUC5ac)表达和核因子NF-κB活性等影响。方法:138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每组46只。于处理后第6天与第12天行气管与肺组织超微结构观察、MUC5ac表达、NF-κB活性、气管纤毛运动(CM)、气道液黏多糖(MS)、IgG与分泌型IgA(SIgA)及二棕榈酰卵磷酯(DPPC)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常温燥组第6天、第12天气道组织改变不明显;温燥组气管上皮细胞鳞状化生与纤毛缺损、腺体化生伴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瘀血伴肺气肿,超微结构显示Ⅱ型肺泡细胞(ATⅡ)嗜锇板层小体数量减少与线粒体肿胀;温燥组CM加快、MUC5a mRNA表达上调但NF-κB活性下降、RM、IgG、SIgA与DP-PC下降(P<0.01)。结论:温燥袭肺使受邪部位津液骤伤、抗体含量下降和削弱"纤毛-黏液毯"御邪之功,MUC5ac基因表达上调和NF-κB活性受抑可致ATⅡ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而损调节肺通气之功,肺失输布则炎性之物聚而为痰致病,结果为温燥之"痰、咳、喘"诸证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燥影响小鼠气管、肺与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与意义。方法昆明种小鼠与BABL/c小鼠各114只(SPF级)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温燥组(B组),凉燥组(C组),每组各38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第12天观察气道与皮肤组织病理和肺超微结构,检测气道液黏多糖(AM)含量与气管纤毛运动试验(CM)。结果与两种品系A组比较,B组、C组气管上皮鳞状化生与纤毛片状缺损、20%~40%腺体呈黏液腺化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同期AM含量下降(P0.05)而CM加快(P0.01);肺泡瘀血、水肿伴肺气肿;呼吸膜增厚,Ⅱ型肺泡细胞(ATⅡ)内线粒体(M)明显肿胀与嗜锇性板层小体(OMB)数量减少,皮肤毛球数量与汗腺萎缩伴结缔组织增生,病理改变均以第12天明显。结论提出造模第12天是研究外燥伤肺的"最佳时期",气道病理可作为外燥伤肺的特异性指标、皮肤病理为辅助性指标,肺呼吸膜增厚与ATⅡ之OMB与M结构异常是特异性超微结构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寒对小鼠肺组织BAFF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4℃7天组、4℃14天组、0℃7天组、0℃14天组,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处理后取小鼠肺脏进行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IgG-S和IgG-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F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7天组、0℃7天组小鼠肺部出现明显的病理的改变,肺泡内出现大量的渗出液,各实验处理组IgG-S和IgG-R较常温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各处理组BAFF的表达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处理组NF-κB蛋白的表达较常温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外寒通过上调BAFF和NF-κB的表达,促发机会的获得性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4、5(AQP1、4、5)表达的影响。方法 81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27只,按文献造模处理后第6天、第12天、第18天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AQP1、4、5阳性表达率与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含量检测。结果温燥组、凉燥组第6~18天肺泡瘀血、炎性细胞浸润伴肺气肿。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凉燥组第6~18天DPPC与AQP1、5表达阳性率持续下降(P<0.01)。结论外燥伤肺,可致Ⅱ型肺泡细胞分泌DPPC持续减弱而影响调节肺泡张力;同期肺AQP1、5表达率下降可致肺泡液细胞内外水液转运失衡而与病变相关,提出AQP1、5与DPPC可以作为研究外燥伤肺、耗津病机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液免疫分子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温燥组(C组)、凉燥组(D组),每组10只。处理后第6、12、18天检测各组气道液中分泌型IgA(SIgA)、IgG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结果与燥相关三个组第6~18天TNF-α、IgG同期下降,温燥组第6~18天TNF-a、IgG与SIgA均持续降低。结论再次证实,外燥伤肺耗津之时,可降低气道"纤毛-黏液毯"免疫御邪屏障,是外燥损伤"正气"为病之精细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肺组织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1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温燥组、凉燥组、常温常温组、常温燥组各30只,模拟外燥"温度-相对湿度-风"综合刺激进行造模,造模后第6、第12、第18天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活性.结果:温燥组、凉燥组第6、第12、第18天肺组织NF-κB活性均低于常温常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管、肺与皮肤组织的影响。方法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常温常湿组(A组),常温燥组(B组),温燥组(C组),凉燥组(D组),每组10只。于处理后第7天与第14天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第14天时,C组、D组气管上皮鳞状化生,C组气管纤毛多呈片状缺损,而D组多呈灶状缺损;两组气管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均较第7天为重,伴气管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D组≥40%、C组≤20%)、肺泡淤血、水肿。C组皮肤表皮呈不规则皱缩、毛球数明显减少;C组、D组足垫部皮肤表皮增厚、汗腺减少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实验结果为外燥导致气管、肺与气管腺体病变提供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