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志治疗在中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其疗效与医师素养有密切关系,因而对医师职业素养有特定要求.中医学相关思想极为丰富,对现今实践仍有指导意义.复习<内经>及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归纳出"诊有大方"的品德修养、"以病为本"的诊疗理念、"恬惔虚无"的平和心态、"观于冥冥"的领悟能力、"行方智圆心小胆大"的人格特征,作为情志治疗医师素养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寄希望于行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园."后世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一书中著有专篇《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对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述得既精辟具体,又梗概明了,对行方智圆的关系亦作了确切的论证,温读此文,,有益于今时的医德医风教育。  相似文献   

3.
仲景方治疗情志病症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学早在《内经》就已经对情志致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指出了七情失常对脏腑的损伤 ,记载了狂、惊、嗜睡、失眠、太息等情志疾病的发病情况和辨证 ,并以生铁落饮治疗狂证。至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仅记载了大量外感和内伤疾病中的情志变化 ,提出了“奔豚”、“百合病”、“脏躁”等具体情志病的名称 ,而且还根据辨证制定了方剂 ,为后世情志病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仲景治疗情志病症的原则和方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以小柴胡汤类方治疗气机郁滞型情志病症气机不调 ,是导致情志疾病最根本的因素。外邪入里或七情过度 ,往…  相似文献   

4.
论情志因素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张日宏,余建中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针灸疗法,情绪,情志(中医病因)中医学历来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重视心理情志因素对疾病和治疗的影响,尤其在针刺方面,早在《内经》中就提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的...  相似文献   

5.
1《内经》创“七情内伤”理论,奠定了中医学“问情志”的基础情志,是人类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学将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而情志活动又是以五脏的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生五志,因此情志活动又可概括为喜、怒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早在《内经》时期即对情志病证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汉代张仲景对于情志病的治疗就已经有着诸多论述,虽然张仲景对于情志病并没有一个专编,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张仲景所述的许多病证已经符合情志病。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外感病引起的多寐﹑烦躁﹑不得眠等均有较为细致的观察,并提出药物和针刺的方法;《金匮要略》中记述了数种精神疾病,其中对奔豚﹑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狐惑﹑产后各种精神障碍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代表方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而今日应用张仲景之方治疗抑郁症更是验之有效而且备受肯定。  相似文献   

7.
医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呢?唐代名医孙思邈和明代李中梓都有论述,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是:行方、智园、心小、胆大。所谓行欲方:“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冈出,毋忽贫贱,毋惮疳苈;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方。”所谓智欲园者:就是要头脑清醒,知识渊博,考虑问题全面,因为病人“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昼有轻重,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新久,运气有太过不及,  相似文献   

8.
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反思中医心理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琴  赵丹 《吉林中医药》2009,29(8):727-728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通过探究《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的内容,简要叙述了情志的产生机理与致病的原因。同时,对情志疾病的治疗,总结出情志相胜、移精变气、暗示等五种心理治疗方法,加以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周易》与《内经》中“象”理论的研究 ,对比现代中医学教材中关于“五脏”与“情志”的诠释 ,发现了后者多年来的解释出现了偏误 ,即将两者的密切相关认定为了“生控”。同时提醒作为主教材 ,理应对中医学内核思想、内核观点、核心理论等的编纂与诠释中 ,一定要精益求精 ,完整体现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医学对情志病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是中医学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对情志的致病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本文对古代中医文献进行了整理,对祖国医学对情志病证的病机、病证理论和治疗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开展中医多学科研究湖南医科大学(410008)黄建平读曾荣今君的《食物“上火”机理初探》和刘炳凡老师的阅读文后的小识,深有感受。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思想基础,以藏象学说为其生理病理学,以辨证论治学说为其诊断治疗学,其理、法、方、药方方面面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以《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分析六经之功能,并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可证“阴枢”实为厥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顺接阴阳之功,故其可治疗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之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二者同源,均参考了《汤液经法》所载内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补泻诸方及救逆方之组成有规律可寻,均依文中所载“汤液经法图”而成,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索“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及药物五行归属,以“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剖析乌梅丸,可证乌梅丸主要作用于肝、脾、心三脏,依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此三脏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故以乌梅丸论治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所致之情志病有据可循,文末亦列举概述近年乌梅丸治疗情志病的报道。该文为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情志病提供了思路及依据,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古方亦能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中医学归其为“癫狂”“痴呆”等范畴,因其病程迁延、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逐渐被关注,为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情志疗法及中医运动疗法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经》"周痹"理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关键病机为情志失常引发身体痹病。从情志不畅、脏腑在肝胆、经络在少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七情致痹、少阳为枢、其痛在筋为本病之中医学发病机制。治疗以畅情志、调五脏而和少阳为大法,以柴胡剂为主方,使气血阴阳、升降出入和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针灸甲乙经》对于失眠的治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症,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祖国医学认为该症多由情志过极、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及临床,浅谈一下《针灸甲乙经》对于治疗失眠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谢昌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彬彬 《中医杂志》2006,47(10):739-740
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肠郁”、“气腹痛”、“脾约”、“久泻”等病范畴,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肠郁”一病,即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脾胃疾病,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曾高峰 《江苏中医药》2005,26(11):58-59
《庄子》虽是一部哲学著作,却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学思想。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发展、形成进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庄子的影响。《庄子》强调了情志因素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作用,其对于情志因素与人体生理、病理的相互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研究《庄子》关于情志因素与疾病关系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探讨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学术渊源,而且对现代人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亦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砒霜”治疗白血病引发的反思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取得显著疗效,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承认。1996年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古老的中医学又放出了光彩”为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应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医学家张亭栋、陈竺等医师为治疗白血病作出的重大贡献,可喜可贺。早...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的发展,肿瘤属于心身疾病已得到共识。中医对情志致病的认识源远流长,自《黄帝内经》始历代医家皆有论述并不断完善,对多种肿瘤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整理中医学中情志与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内容,从情志致病角度,以失荣、乳岩、噎膈等为例,对情志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情志致瘤”的病因病机,其发病多与郁火、热毒、瘀血、痰浊、湿邪等病理因素相关,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在治疗上除治疗肿瘤外,调畅情志也可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詹建 《中医正骨》2000,12(8):14-1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 ,其中丰富的护理学思想 ,如情志、饮食和生活起居的调养护理等 ,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文仅就其中有关心理护理学即情志护理学方面的论述作一浅析 ,以供同道参考。1 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内经》认为 ,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种情志。一般情况下 ,七情是人的感情的自然表露 ,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但如果突然遭受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 ,可直接伤及五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