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目前有关肝毒性、肾毒性的中草药作一总结,并归纳中毒后的解毒措施:清除未吸收的毒物、阻止毒物的吸收、促进易吸收毒物的排泄及解毒药的合理使用,整理目前针对不同种类药物所选用合适的解毒药,为临床的合理用药及中毒后及时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救护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治疗。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出院。结论:迅速清除毒物、使用解毒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加强基础护理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呈上升趋势。据职业病报告的数字提示,误服、自服等非生产性中毒超过了生产性中毒。现将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清除毒物 1.皮肤毒物清除: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全身污染部位。眼部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但敌百虫忌用碱性溶液,不能用热水擦洗皮肤,因其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毒物吸收。  相似文献   

4.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大多数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正确的院前,院后急救和护理,可尽早解除病人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主要的护理措施: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体内己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早期足量反复给予解毒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1.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的救治方法 1.1含生物碱类中草药中毒的救治 1.1.1含颠茄碱类(阿托品类)中草药中毒的救治 ①早期(4~5小时内)可用0.02%~0.05%高锰酸钾或0.5%鞣酸洗胃,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是急诊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有机磷能够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肌肉麻痹,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主要的治疗措施.本文简要综述了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并发MODS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毒鼠强中毒并发MODS患者31例,入院后立即给予清水洗胃,据情况给予导泻、利尿、灌肠以阻止毒物的继续吸收并加速毒物排泄。再应用活性炭吸附残留毒物,镇静止痉药物选用地西泮、氯硝安定、苯巴比妥钠,采用20%甘露醇或联合速尿降颅压等措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综合治疗共治愈21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急性毒鼠强中毒并发MODS的防治上,应及时控制抽搐,早期气管插管,及早予以呼吸机治疗,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加强抗感染,防治ARDS,采取保护心脏、肝脏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医院,服毒是最常见的急诊,尤其是重度中毒昏迷病人,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洗胃是抢救急性毒物经口中毒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因为只有迅速有效地清除胃内毒物,避免或延缓毒物吸收,才能减少或消除对人体的危害。胃插管术是抢救服毒病人常规诊疗操作技术,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碰到服毒昏迷病人,传统的盲探插管方法时有失败,因不能及时准确插入胃管,而贻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急性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性中毒抢救中 ,常规的限制毒物吸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应用解毒药品的治疗方法存在着无法清除已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缺陷。随着血液净化疗法的发展和技术的逐步提高 ,利用血液灌流 (HP)、血液透析 (HD)、HP HD治疗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已在临床上广为开展和应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自 1991年以来利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各种中毒患者 4 1例 ,获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30例 ,年龄 2 3~ 77岁。全部病例均系口服中毒 ,其中安眠药中毒 11例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9例 ,降压药中毒 2例 ,有机磷农…  相似文献   

10.
医学科学日新月异,药物品种不断增加,然而,医学进展也伴随着许多医源性疾病。中药的某些散剂、涂膜剂、药膏等通过病损的皮肤、粘膜吸收导致全身性中毒者虽属少见,其中毒症状可相当严重,中毒死亡率与口服相似,值得重视。本文就外用中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等问题作一概述。经皮肤中毒皮肤吸收毒物一般较慢,若皮肤有损伤,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可增加毒物的吸收,正常皮肤表面的类脂质层,对水溶性毒物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许多中药所含的毒性成分,具有脂溶性兼有适当水溶性的特性,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