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抑制剂对木犀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姜黄素和钙感光蛋白C)与LS174T细胞共孵育1 h后裂解细胞,获得的细胞S9成分与木犀草素进行体外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孵育液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处理后的LS174T细胞中UGT1A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木犀草素与经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后的细胞共孵育,其葡萄糖醛酸结合受到抑制。而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均表明,蛋白激酶抑制剂对UGT1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蛋白激酶抑制剂可抑制木犀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而这种抑制作用是间接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很可能通过调控UGTs磷酸化修饰而改变UGTs活性进而导致木犀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黄芩素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特异性代谢指纹谱,运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速率、动力学特征预测该化合物在人体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行为。方法 采用12种人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以及人肝微粒体,在体外测定黄芩素代谢速率及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特异性代谢指纹谱表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是对黄芩素代谢最快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同工酶。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可能是负责黄芩素肝代谢的主要同工酶。相关性研究结果同样明确显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酶特异性代谢可对黄芩素在人体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进行预测。结论 黄芩素主要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代谢,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特异性代谢指纹谱、代谢动力学特征可用于预测黄芩素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及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机体内重要的一类代谢反应,其中O-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O-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对于准确评估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及安全性、药物代谢和药动学定量分析等研究至关重要。利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生物合成目标代谢物是制备葡萄糖醛酸苷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制备O-葡萄糖醛酸苷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植物、微生物、动物来源及人重组UGT酶等不同方法制备O-葡萄糖醛酸苷的最新进展,同时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对生物反应体系和转化工艺的改进与优化,实现葡萄糖醛酸苷高效制备的相关技术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和选择性的测定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9活性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属uGT1A9活性差异。方法:选用AcquityUPLCBEHC18柱(50mm×2.1mm,1.7μm),以乙腈(B)-0.5%醋酸(A)系统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1梯度洗脱,采用UPLC-MS—ESI选择离子监测法测定人及动物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1A9探针底物异丙酚及其Ⅱ相代谢产物异丙酚葡萄糖醛酸苷(propofol glucuronide,PG)和内标(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测定UGTlA9的活性。内标,异丙酚及PG的选择离子分别是:m/z152.2.[M+H]+、m/z177.3和m/z377.3,【M+Na]+。结果: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PG浓度在0.2—12.8μg 2·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3%,准确度(RME)在-3.46%.3.03%之间,回收率为96.5%-98.6%。UGT1A9活性的种属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异丙酚在人、小鼠、家兔和羊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葡萄苷酸化反应动力学表现为底物抑制方程,而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酶催化动力学符合米曼氏动力学方程。异丙酚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一葡萄苷酸化的内在清除率(CLint)大小为小鼠〉大鼠(CLint1+CLint2)〉羊〉家免〉人〉大鼠。结论:UPLC—MS—ESI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UGTIA9活性和种属差异研究表明,大鼠肝微粒体中异丙酚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式与人不同,而小鼠、兔、羊肝微粒体中异丙酚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内在清除率均远高于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 SAA)在人和大鼠体外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反应的种属差异。方法 采用人和大鼠肝
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进行SAA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检测确定产物峰;参考SAA标准曲线计算代谢产物生成量,并通过产物生成量
计算酶促动力学参数。结果 SAA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均产生4个相同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0.585, 2.08
nmol·min-1·mg-1;米氏常数(Km)分别为0.037,0.065 mmol·L-1。结论 SAA在人和大鼠体外肝微粒体中发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无差异,但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Vmax及Km均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8抑制潜能,这种抑制作用被推测是导致他克莫司与酚酸(MPA)相互作用的潜在原因。方法重组的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用来作为酶源,4-甲基伞形酮(4-MU)用来作为非特异性底物。结果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的抑制作用更趋向于竞争性抑制型的抑制类型,并且抑制剂常数Ki被确定为6.1uM。结论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解释他克莫司与酚酸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去甲异波尔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优化去甲异波尔定与大鼠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检测孵育体系中去甲波尔定代谢产物去甲异波尔定-9-O-α-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并应用Linewearve-Burk作图分析数据,计算酶促动力学常数。结果:去甲异波尔定-9-O-α-葡萄糖醛酸苷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40.7μmol.L-1,Vmax=909.1 pmol.(min.mg pro)-1,肝清除率CLint(Vmax/Km)=22.3μL.min-1.mg-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适应于去甲异波尔定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研究;葡萄糖醛酸化是去甲异波尔定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提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基因多态性及相关性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去甲异波尔定活性和毒性作用的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及对Ⅱ相药物代谢酶UGT的表达、功能、调控的进一步认识,对UGT酶介导的中药多组分之间、中药复方以及中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UGT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Kirandeep Kaur Rashi Sharma Atamjit Singh Shivani Attri Saroj Arora Sarabjit Kaur Neena Bedia 《中草药(英文版)》2022,14(4):511-527
Alkannin/shikonin (A/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naturally occurring naphthoquinones majorly found in Boraginaceae family plants. They are integral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icao (roots of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In last two decade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 alkannin/shikonin and their derivatives has been reported that resulted in discovery of their novel mechanisms in various diseases and disorders. This review throws light on recently conducted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 alkannin/shikonin and their derivatives and their outputs. Various analytical aspect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brief summary of patent applications on inventions containing alkannin/shikonin and its derivatives is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疆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代表成分阿卡宁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采用台盼蓝法检测阿卡宁、紫草素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阿卡宁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共同靶点并分析得到关键靶点。通过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荧光探针法、差示扫描荧光分析实验在体外分子水平验证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通路标志分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结果 阿卡宁呈剂量相关性抑制HL-60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阿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离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caffeoyl CoA 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基因(DoOM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取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三维建模等分子特性;用DNASTAR 6.0和MEGA 4.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分离到DoOMT(GenBank注册号KF876839),cDNA全长1 005 bp,编码一条由2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2.708×104,等电点5.03;DoOMT蛋白不含跨膜域和信号肽,具有氧甲基转移酶family 3、甲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13~238、31~238)和8个保守基序;DoOMT与植物CCoAOMTs蛋白一致性为49.4%~78.7%,所在分支隶属于CCoAOMTs分子进化的1b类群,与单子叶植物香草亲缘关系最近;DoOMT基因转录本在石斛根、茎、叶器官中为组成型表达,茎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为叶中的4.562倍,根和叶中无显著差异。结论 铁皮石斛CCoAOMT基因DoOMT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铁皮石斛次生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归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当归Angelica sinensis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s,COMT)编码基因全长c DNA,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当归叶片总RNA为c DNA合成模板,利用同源克隆结合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当归COMT全长c DNA,并利用NCBI、Ex PASy网站上的Blast N、Blast P、ORF Finder、Compute PI/Mw、Prot Scale、PROSITE、SWISS-MODEL等序列在线分析工具和MEGA、DNAMAN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COMT全长c DNA序列,并在Gen Bank注册(登录号KP188587)。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 DNA全长为1 436 bp,其中包括5’-UTR(76 bp)和3’-UTR(362 bp),含有1个1 09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编码36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0 230,理论等电点(p I)为5.43;无信号肽,具有典型的II型氧甲基转移酶结构域SAM_OMT_II。结论首次克隆当归COMT基因全长c DNA,为当归COMT基因功能研究和当归阿魏酸生物合成与调控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考察葛根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量,分别考察不同灌流体积流量、药物质量浓度、肠段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对比了葛根素原料药及载药微球的吸收特性。结果灌流体积流量对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在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大于在十二指肠处的值(P0.05);载药微球在空肠的Ka和Papp值显著高于葛根素原料药(P0.05)。结论葛根素羧甲基微球中葛根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在空肠和回肠段吸收较好,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姜黄素偶联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Cur-OMCS)并考察其对HepG2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通过酯化反应将姜黄素和O-羧甲基壳聚糖键合在一起,利用紫外、红外、核磁及透射电镜对Cur-OMCS进行表征,通过MTT考察Cur-OMC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Cur-OMCS在水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平均粒径319 nm,粒径分布指数0.488,Zeta电势-26.1 mV,水溶液呈黄色澄清透明,姜黄素在水中质量浓度提高了300倍。姜黄素载药量1.5%,Cur-OMCS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0.040 g·L-1,Cur-OMCS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游离姜黄素,当Cur-OMCS中姜黄素质量浓度15 mg·L-1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0%。结论: Cur-OMCS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极大地提高了姜黄素的肿瘤细胞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健康人麦考酚酸(MPA)药动学特性与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1A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集20名健康男性单次po 500 mg麦考酚酸酯后48 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HPLC测定麦考酚酸(MPA)和葡醛酸化麦考酚酸(MPAG)的药物浓度。UGT1A9的基因多态性采用测序法测定,包括-2208,-2152,-2141,-1887,-1818,-665,-440,-331,-275,-109至-98(Tn),-87 11个位点。结果20名受试者中,-2208,-2152,-2141,-665,-275位点未发现突变,-440和-331位点均为纯合突变型,-1887,-1818,-109至-98(Tn)和-87的突变率分别为0.25,0.7,0.75,0.05。统计学检验未发现MPA和MPAG的ρmax,AUC0-t以及二者的比值与上述单核苷酸多态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人群UGT1A9的基因多态性与白种人存在差异,且未发现UGT1A9的基因多态性与MPA的药动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羟基芫花素对UGTs及UGT1A1活性抑制作用种属差异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羟基芫花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该实验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鼠、小鼠和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羟基芫花素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对UGT1A1,在小鼠肝微粒体(M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几乎无抑制作用(IC50=190μmol·L-1);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和重组酶(r UGT1A1)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0.93,20.07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线性混合型抑制;在H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弱抑制作用(IC50=76.3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强弱顺序为RLMr UGT1A1HLMMLM。综上,羟基芫花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提示羟基芫花素可能存在基于UGT1A1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羟基芫花素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联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