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收治的局部晚期大肠癌患者64例患者资料,其中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术前放疗+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并分析患者术前CEA浓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3例和28例肿瘤完全切除,分别有4例和11例完全切除肿瘤后行低位直肠吻合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54,P=0.76),但观察组第1,2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01,P=0.025)。患者肿瘤切除后CE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前的CEA水平与肿瘤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26,P=0.0013)。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术前的CEA水平高者早期复发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微血管密度(MVD)改变,评价术前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腔内超声为T3、T4期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直接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先予放疗35-48Gy+同步FOLFOX4方案化疗2次,放疗结束后4~6周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予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病理改变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MVD表达,手术并发症和疗效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放化疗后肿瘤缩小,分期降低,手术切除率(96%vs82.5%)和保肛率(85%vs60%)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相仿,病理VEGF及MVD表达明显下调,3年随访局部复发率仅为7.5%。结论术前放化疗可以改变T3、T4期中低位直肠癌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而改善手术疗效,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青海省筇第五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且拟行手术治疗的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放疗+FOLFOX4组手和放疗+XELOX组,术前均行同步放化疗.术前2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1.8~2.0 Gy/次,5次/周.共25次,总剂量为45.0~50.0 Gy;同时分别按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或XELOX方案(卡培他滨片十奥沙利钼)行2个周期的同步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8周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二术后1个J月,放疗+FOLFOX4组又开始完成8~12个周期的FOLFOX4力方案化疗,放疗+XEI.OX组完成4~6个周期的XELOX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荇的疗效及急·性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前的一般资料如性別比、年龄、cT分期、cN分期、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术前评估时发现,放疗+XELOX组患者cT和cN降期率均明显高于放疗+FOLFOX4组(P0.05)。③2组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放疗+XELOX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明娃岛显高于放疗+FOLFOX4组(P0.05)-④2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放,疗+XELOX组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FOLFOX4组(P0.05);2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均为3~4级毒性放疗+XELOX组总毒性反应发生率及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放疗+FOLFOX4组(P0.05),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一例患行者因术前同步放化疗而停止手术或死亡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选择XELOX方案较FOLFOX4方案疗效更佳,急性毒性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部分资料收集开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6例术前评估为T3~4N0M0和T1~4N1~2M0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术前实施4个疗程的FOLFOX方案化疗;从化疗第2疗程的第1天开始放疗,2 Gy/次,总剂量46 Gy(共23次).放疗结束后4~8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共接受220个疗程化疗.其中1例患者因第2次化疗后白细胞不升而停止,只行术前放疗;1例患者在2次化疗、10次放疗后出现肺结核活动而停止治疗;余54例术前均接受4次化疗.52例患者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2例治疗后发现肝、肺、骨转移而未行手术),50例施行保肛手术,其中1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1个月出现直肠阴道瘘.52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患者完全缓解,41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稳定.56例中2例不能完成治疗退出,2例广泛转移未手术.总有效率85.7%.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达到术前肿瘤降期和增加手术保肛率的效果,建议保肛术后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2012,25(3)
目的 观察术前放化疗对保肛手术比率(保肛率)、局部复发率和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TNM分期为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56例,在术前进行放化疗,放疗结束后6周左右接受手术治疗.另将术前未行放化疗的50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保肛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对两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行保肛手术48例,保肛率85.7%,术后局部复发3例(5.4%);48例保肛手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1.3%.对照组行保肛手术36例,保肛率为72.0%,术后局部复发6例(12.0%);36例保肛手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1.7%.术前放化疗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放化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保肛手术后排便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确实能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术前放化疗对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的影响。方法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放化疗组(治疗组)予放疗40Gy,同时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两次,放疗结束后4~6周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人院后直接接受手术,手术标本在常规病理检查的同时作肿瘤组织VEGF和MVD的表达分析,用半定量计分方法计算VEGF表达,用Weidner计分法进行MVD记数。结果VEGF积分治疗组为1.05±0.35,对照组为1.91±0.78,P〈0.01;MVD值治疗组为12.6±3.45,对照组为23.8±7.67,P〈0.01;治疗组肿瘤缩小,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放化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VEGF和MVD表达,并有术前降期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干预效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肛肠外科专业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手术预计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结果 共纳入了251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直肠癌183例,结肠癌68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2组间术前预估手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预估施行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的患者,发现其中术后实际手术方案无变动者所占比例及实际手术方案为扩大的根治性保肛手术者所占比例,在MDT组与非MDT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由预估的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改为局部根治手术者所占比例,MDT组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预估施行不保肛手术的患者中,2组间比较,实际手术方案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病灶变化,MDT组中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T分期变化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不仅在于术前试图降低肿瘤分期,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为需要经由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创造更高质量的临床效果;而新辅助化疗是否可以实现微创化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辅助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的府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5年收治的Dukes B和C期直肠癌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35例先行术前短期放疗再行腹腔镜根治手术,30例未放疗行腹腔镜根治手术,43例未放疗行开腹手术。结果 在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肿瘤大小、分期、病理类型及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情况下,放疗腹腔镜组的手术根治切除率、保肛率高于未放疗腹腔镜组和未放疗开腹组(P〈0.05);术后随访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末放疗腹腔镜组和未放疗开腹组,且并发疗无增加。结论 结合术前短期放疗,腹腔镜根治直肠癌具有更好的根治率和保肛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接受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不予直肠冲洗,观察组术中实施直肠冲洗,观察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进行直肠冲洗,可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延长0.8~1.5(平均1.2)cm;手术切除标本见大片坏死组织、细胞变性、癌周浸润消失以及肿块旁淋巴结大部分坏死和癌周血管闭塞。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P<0.05;保肛率分别为34.3%和82.9%,两组比较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9%和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直肠肿瘤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中老年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Ⅱ期38例、Ⅲ期24例,30例直接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2例在术前给予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同时研究组于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术前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生存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后,32例研究组缓解率为75%,24例患者TNM分期有所下降;同步放化疗未造成患者死亡及影响手术,其中1~2级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8.13%,3~4级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1.87%;研究组术后肿瘤标志物等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对照组、研究组保肛率分别为16.67%、78.1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15.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36.67%,生存率为43.33%,研究组局部复发率为9.38%,生存率为75.00%,研究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年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在中老年直肠肿瘤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安全有效,可降低TNM分期、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远期生存率,同时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 s)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肿瘤复发、转移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4年4月腹腔镜下Miles手术治疗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Miles手术治疗,术后36例行HIPEC方案化疗+m FOLFOX6静脉化疗方案化疗(HIPEC组),42例仅行m FOLFOX6静脉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前两组血清CEA、CA199、TS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IPEC组血清CEA、CA199、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HIPEC组复发率为8.33%、转移率为8.33%、生存率为86.11%,与对照组(16.67%、16.67%、73.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PEC组中位生存时间23.5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2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Miles术后行HIPEC可以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手术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但其复发率仍然很高。近年来,新辅助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施行手术或放疗之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其目的是使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肿瘤变成可以切除,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癌及亚临床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保肛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5岁以上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82例(89%)属经腹根治性切除术,25例行结肠造口术。总切除率为96.1%。28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占13.5%。手术死亡病例4例。3年生存率:miles术者为68%,Dixon术者为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直环1.5cm、肿瘤为高、中分化,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不到1周者可行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例中晚期直肠癌行术前全身化疗3个疗程(FOLFOX方案),并于手术后2周开始追加4~5个疗程(FOLFOX方案)化疗。结果经术前辅助化疗,病人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了31.18%,TNM分期下降。本组除术后第3次化疗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和失访3例外,余12例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病例。保肛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和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直肠癌的近代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综述成文。结果 术前术后化、放疗;术中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采用吻合器吻合术保肛,提高了切除率、5年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降低了局部复发率。结论 术前术后化、放疗,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吻合器的使用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切除组(A组)9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Ⅰ期行肝切除术,83例同时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未切肝组(B组)90例,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58例,联合术中瘤体注射无水酒精20例,联合放疗12例。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结果A组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致肝昏迷,1例吻合口漏致腹腔感染死亡,B组1例死于吻合口漏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A组分别为79.8%和44.2%,B组分别为55.1%和20.1%,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5~38)月,B组为14(3—37)月,两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直肠癌肝转移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1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手术组及综合治疗组。手术组采用标准根治切除术;综合组患者手术前给予XELOX方案化疗后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率、淋巴阳性率、术后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期及3年生存率。结果综合治疗组肿瘤完整切除率高于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低于手术组,术后转移率及复发率低于手术组,无病间期长于手术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预防性化疗能够改善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在结肠癌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