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型钠尿肽(BNP)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AMI患者为治疗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中BNP和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BNP与血浆hs—CR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BNP和hs—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BNP与血浆hs—CR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判定脑钠素水平在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急诊PCI的NSTEMI患者20例、STEMI患者40例,于PCI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浆BNP水平,根据BNP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高BNP组(BNP≥160ng/L)和低BNP组(BNP〈160ng/L)。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左室收缩功能、STEMI心电图ST段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结果高BNP组较低BNP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P〈0.01)、长期大量吸烟和糖尿病患者多(60%:40%,P〈0.05;65%:45%,P〈0.05)、STEMIST段回落减少(P〈0.01)、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增多(25%: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血浆BNP的升高水平可作为评价PCI术后近期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情况下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探讨BNP在AC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法检测35例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却明显下降(P=0.027);PCI术前、术后血浆BN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均较不稳定心绞痛组高;血浆BNP水平,PCI前LVEF〈50%的明显高于LVEF≥50%患者(P〈0.001),且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88,P〈0.001),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12,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介入治疗可使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研究,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及LVE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3例和正常对照者28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各个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3.56±0.41VS2.05±0.16与1.88±0.28,P〈0.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术后12~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2.54±0.25VS3.56±0.41,P〈0.01),术后24~48h内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m—BNP含量明显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降低,两者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的心功能、估计预后有相当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经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而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该两指标能反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测定脑钠素(BNP)在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并将患者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Killip(Ⅰ-Ⅱ)组和Killip(Ⅲ-Ⅳ)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并进行BNP浓度比较。结果:LVEF≤40%组、Killip(Ⅲ-Ⅳ)组、死亡组BNP浓度显著高于LVEF〉40%组(P〈0.001)、Killip(Ⅰ-Ⅱ)组(P〈0.001)、非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后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189例行急性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测定症状发作平均(30.2±16.0)h的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天,3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继发性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189例STEMI患者根据血浆BNP水平分为四组:BNP≤100ng/L组;100〈BNP≤300ng/L组;300〈BNP≤600ng/L组和BNP〉600ng/L组。随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各组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3个月时,各组病死率分别为0%、1.4%、7.7%、48.3%,MACE发生率分别为7.9%、57.7%、79.3%。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BNP独立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LVEF等危险因素,预测30天(r=0、8515,P〈0.01)和3个月(r=0.9201,P〈0.01),病死率及30天(r=0.7066,P〈0.01)和3个月(r=0.7090,P〈0.01)MACE发生率。结论:BNP能够很好地对STEMI患者行急症溶栓治疗后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近期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聘6.37,P〈0.05);脑卒中组的各亚组患者之间UA浓度不全相等(F=17.30,P〈0.05),其中脑血栓形成组UA浓度分别较腔隙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脑栓塞组脑卒中组显著增高(分别t=8.24,P〈0.05;t=6.43,P〈0.05;t=7.17,P〈0.05)。脑卒中组UA值与BNP值正相关(r=0.210。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223,P〈0.05),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20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BN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同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吴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67-68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或无2型糖尿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5.8%和76.4%(P〈0.05);轻度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和3.9%(P〈0.05);5周死亡率为21.74%和5.73%(P〈0.05);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5.8%和33%(P〈0.05);心肌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3.24±10.6)和(61.6±10.7)(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2型糖尿病患者且近期预后荠。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小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22-122,14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介入组)治疗,并与采用溶栓治疗的溶栓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介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功能、血管开通情况和近期预后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好于溶栓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