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  李兰  韩悦  吕波  张龙海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7-2028
目的观察化瘀通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腑开窍方,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合疗效指数进行评价,并于试验前、试验后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化瘀通腑开窍法能够降低血清ET水平,增加血清NO水平,从而改善内皮舒缩功能,增加临床显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其对血管活性多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汤剂。治疗组加用通腑泻热活血法方药,每天1剂,2组均治疗4天。结果:治疗组急性期死亡率为13.6%,对照组为26.1%。治疗后18天和48天,2组存活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18天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8天,2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24h、6天、12天和18天ET、N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通腑泻热活血法方药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降低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血浆ET、NO水平。  相似文献   

3.
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10例与对照组 138例,两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祛瘀化痰通腑中药.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 7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法。方法:果用“早期三通”即早期化瘀通络、早期解毒通窍、早期泻热通腑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0例,1个疗程2W,治疗前后依据《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表》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提高18.80%,脑出血病人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提高17.48%。结论:“早期三通”疗法在脑卒中急性期有改善,并对脑出血具有缩小血肿作用。  相似文献   

5.
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洪涛  崔应麟 《四川中医》2008,26(10):72-73
目的:观察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及颅内血肿减少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腑疗法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通腑预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通腑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腑疗法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析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入组第21天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7.8%,通腑预防组为13.3%,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通腑预防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通腑预防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早应用通腑疗法可以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穴透刺、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面对头穴透刺的脑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透穴+药物)、普通针刺组40例(针刺+药物)、药物对照组40例,并采用卒中量表(NDS)对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头穴透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与其它两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5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急性期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丛刺治疗,每日2次,15次为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ET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项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同时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配合项丛刺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石学敏中风单元疗法中常用的通腑开窍法针刺进行治疗。结果:第一疗程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第二疗程后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第一及第二疗程后便秘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改善通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综合组48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68.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39.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01)。昏迷量表(GCS)评分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包括控制脑水肿、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腑泻热、逐瘀化痰剂保留灌肠治疗,疗程均为10d。治疗后行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Pc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通腑泻热、逐瘀化痰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意识障碍在改善G-Pc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裘玲玲 《新中医》2021,53(12):74-77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 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BI)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和BI 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3.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ADL-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③中医证候疗效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通腑汤对AICS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合剂配合微创法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高血压脑出血1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应用微创法颅内血肿清除术),服用中药息风醒脑通腑化瘀合剂,对照组单用上述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脑CT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治疗组颅内血肿容积的减小及血肿吸收率亦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激光照射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本上加用刺络拔罐,激光照射等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8.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急性期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丛刺治疗,每日2次,15次为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ET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项丛剌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同时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配合项丛刺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应用化瘀通腑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化瘀通腑散的临床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00例合格受试对象区组随机化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的显效率达42.0%,总有效率达90.0%,其颅内血肿吸收显效率达48.0%,总有效率为92.0%,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应用化瘀通腑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PECT)及临床神经功能评价的方法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短期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基础用药对照组(对照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SPECT脑灌注显像和临床神经功能评价(欧洲脑卒中评分及Barthel指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rCBF(用RI值进行分析)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I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治疗组RI值、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残疾水平,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