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金星  薛秋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44-1545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AD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AD的CT征象.结果 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真、假两腔,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结论 CT增强扫描是诊断A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血管造影(DSA)及彩超三种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有完整的64SCTA、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的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分析3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64SCTA显示破口共计54个,撕裂的内膜片26个;DSA则分别显示为40个和18个;彩超共提示20个破口,撕裂的内膜片共计18个。结论64SCT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和撕裂的内膜片检出的敏感性高于DSA和彩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优于DSA和彩超。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较为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之一,患者病死率高[1-3],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广泛应用,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窄的准直器宽度大大提高了图像的  相似文献   

4.
王仁龙  刘云  金冬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98-2498
急性主动脉夹层(AD)在急诊诊疗过程中常遇到危重病之一,AD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及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降低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被临床医师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国内外文献多有报道。然而,相比较对于CT增强表现的详细描述,AD的CT平扫表现往往一带而过。现收集我院2006—2011年收治的AD患者77例,分析其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星 《河北医药》2013,35(4):610-6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发病后15min病死率约为20%,1年生存率只有10%[1]。随着超声诊断技术飞速发展,超声能对AD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争取宝贵时间。AD破入心包极其罕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超声诊断为AD破入心包5例病例,通过CT血管造影(CTA)确诊,以期发现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don,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常在急诊科首诊。现将我院急诊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8例AD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内膜下的中膜,导致中膜撕裂,剥离形成管套,称主动脉夹层。早期准确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本研究收集21例资料完整AD患者的CT资料与手术结果,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AD夹层各细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5例AD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患者由于夹层受累部位、范围、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像学UCG(超声心动图)/CT检查结果是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7年~1997年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患者.严重而持续性胸痛为其首发症状,排除心肌梗塞后及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T及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AD的诊断和治疗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赵昶  李治安 《中国医药》2013,8(7):906-90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经急诊确诊并手术治疗的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诊断及分型的准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经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者89例,其中DeBakeyⅠ型34例,DeBakeyⅡ型25例,DeBakeyⅢ型30例.与SCTA与手术结果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为89.0%(89/100).对Debakey Ⅰ型、Ⅱ型、Ⅲb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 (34/34)、96.2% (25/26)、84.0% (21/25),高于对DeBakeyⅢa型的诊断准确率60.0% (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安全无创,是常用的首选方法,在急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急性起病,进展迅速。AD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确诊较困难,误诊、漏诊率均较高,急性期病死率高,常造成猝死。为使本病得到及时合理诊治,本文对在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收治AD8例报告如下,以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应青 《江苏医药》2008,34(3):314-314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撕裂致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期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AD破裂或慢性渗漏时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27例患者24例有高血压史.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二维多平面重建(2DMPR).结果 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平扫显示点片状钙化内膜片内移11例,增强扫描后查见真、假2腔27例,其中2例真腔外侧血管壁又有撕裂呈3个腔2个内膜片.AD撕裂内膜呈螺旋形上下伸展.不强化之附壁血栓位于假腔8例,真、假腔均有5例.5例急性或慢性AD破裂渗漏均有主动脉周积液或轮廓不规则,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有纵隔、心包和双侧胸腔积液,3例腹主动脉夹层有弥漫性腹膜后纤维化,双腰肌、肾周间隙有网束影,形态不规则,双侧肾旁筋膜增厚.结论 CT扫描对AD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以及其病理特征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AD慢性渗漏所致腹膜后纤维化有其独特表现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乐  毛朝亮 《贵州医药》2009,33(7):634-63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旧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指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口渗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1]。本病因病变部位和范围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漏诊、误诊,急性期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住院我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过去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少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主动脉夹层形成是由于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发病最初24 h内每小时病死率为1%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70%,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医源性主动脉夹层有上升趋势,其中,心脏直视手术导致的AD,虽然罕见,但风险很高,1960年Thomas W.Jones等最早的描述股动脉插管出现逆行主动脉夹层剥离,并指出股动脉逆行灌注是合理的,但不是完美的[1]。主动脉夹层目前已被确认为一种罕见、但往往是致命的心脏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疾病临床发病率并不少见,并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近年医学影像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提高有关.主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急性主动脉疾病(或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间血肿( 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elerotic ulcers,PAU)早期死亡率较高.例如未经治疗的A型AD最初24-48h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 ~2%.另外,一些主动脉疾病临床上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因此,影像学对于主动脉疾病正确诊断极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目前,无创伤性横断影像技术[如CT、MR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基本代替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1-4].本文重点就CT和MR成像方法、胸主动脉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袁正强  李芝峰  李杰  徐敏  聂鹏  刘丹  张文辉 《贵州医药》2008,32(11):990-99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其中层所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据文献报道,AD年发病率为5-10/100万,男性易患,如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每小时1%。随着内科治疗的进步,外科治疗材料和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治体会。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控制血压、镇痛等内科治疗后有26例血压降至理想水平,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另有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转上级医院经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疼痛等症状消失,手术成功。6例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死于发病后1d~5d内,其死因均为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及时把握AD临床表现,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改善AD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