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因肝、胆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中药+早期肠内营养组(大承气颗粒+EEN组),每组30例。从术后第l天起连续营养支持7 d,各组等氮、等热卡。观察术前l d、术后72h和术后120h的肠黏膜通透性指标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以及血浆内毒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1)肠通透性(L/M)对比:术后72h两组L/M比值较术前均升高,EEN组高于中药+EE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0h L/M比值EEN组高于中药+EEN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术后120h中药+EEN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2)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72h较术前两组血浆内毒素均有所降低,但中药+EEN组较术前降低更显著(p<0.05);术后72h中药+EEN组内毒素水平低于EEN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0h两组血浆内毒素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肠粘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肠内营养有较好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EEN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结构和功能,降低内毒素血症。中药+EEN较单纯应用EEN治疗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应用胃-空肠管输液泵,进行持续24h 输入经加热稀释的瑞素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2组患者摄入的营养液的热量一致,观察比较2组病程以及腹胀、肺不张、瘘口吻合、胃瘫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术后第1、7天体质量、淋巴细胞和前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锻炼和恢复,能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得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围手术期易发生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肠内免疫营养(enteral immunonutrition,EIN)在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文以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30例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将3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于胃癌切除术后给予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除给予肠外营养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d给予肠道内的营养支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恢复较快,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7d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给予胃癌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利于患者体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46-4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170例食管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术后第2天给与鼻饲营养液。结果全部成功应用,所有患者无死亡,出现吻合171瘘3例,腹泻10例,平均应用8.5d。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出比较,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显着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观察比较二者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7 d,EN组清蛋白、前清蛋白明显高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与TPN组相比,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N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TPN组38.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EN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明显优于TPN,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胃癌术后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肠内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胃癌术后7天体重、前... 相似文献
11.
3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24 h开始灌注营养液,观测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返流、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个别患者出现腹胀,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与肠外营养相比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它是一种经济、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发展史、肠内营养应用机制以及肠内营养早期应用的优势三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7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营养状况及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份至2012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术后胃癌患者进行护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后24h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可以使患者的排气时间提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住院的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d及10 d两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不同程度升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N组比较,术后10 d EEN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排气时间比TE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57,P<0.05);EEN组发生轻度腹胀患者6例,轻度腹泻8例,TEN组患者出现腹胀2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5,P<0.05).结论 早期行肠内营养能改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行胃大切术的47例患者,术前检查排除肠梗阻、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评估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23)和研究组(Ⅱ组,n=24)。Ⅰ组术后常规处理,Ⅱ组术后6~8 h开始EN,共8 d。结果平均住院天数Ⅱ组明显短于Ⅰ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Ⅱ组明显早于Ⅰ组(P〈0.01);Ⅰ组术后均为负氮平衡,Ⅱ组术后均获正氮平衡,且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内毒素水平明显改善;Ⅰ组术后平均丢失体重4.3 kg,Ⅱ组为0.91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握力、三头肌皮折厚度、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显著增加(P〈0.05);Ⅱ组平均费用为Ⅰ组的1/3.5。结论胃大切术后早期EN只要护理方法得当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是指术后估计1周以上不能经口进食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1]。而营养支持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临床医师对肠内营养治疗的进一步认识,使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优越性更被重视。笔者现结合CPB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的特殊性,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64-65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153例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进行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完全静脉营养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123例患者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提早恢复肠道功能.结论: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和结构的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负担,减少血液感染的机会,并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