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河北医药》2012,34(9)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钙黏附素-E(E-cad)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7和E-cad 在2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68例浸润性导管癌(IDC)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 (Control) 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MP-7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E-cad的表达明显减低(P<0.05),且MMP-7与E-cad间无相关关系(χ2=0.00,P=1.00);MMP-7及E-cad均与乳腺癌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和E-cad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陆向东  张汀荣 《江苏医药》2016,(4):420-422,497
目的研究CTEN蛋白和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和25例癌旁乳腺组织(B组)中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C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75%,B组无CTEN蛋白表达;A组E-ca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75%,低于B组的92.00%(P<0.05)。A组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性(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TEN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TEN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TEN和E-cad蛋白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TEN表达对患者預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化试验检测CCR7、MMP-9在9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50例转移淋巴结及45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现情况。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癌旁组织中CCR7的阳性率分别为62.2%,76%,24%,且CCR7在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8,P<0.05),并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转移淋巴结有关(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癌旁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68.9%、28.9%、80%。且MMP9在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差异有意义(χ2=25.63,P<0.05)。并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转移淋巴结相关(P<0.05);且在乳腺癌中CCR7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CR7与MMP9的较高的阳性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蛋白在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部分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MMP-26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ER)对MMP-26蛋白表达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DC)中的表达,以及ER在IDC中的表达并进行评分。结果用INSTAT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6例正常乳腺组织和8例乳腺增生症中,分别有1例MMP-26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2.5%。4例原位癌中MMP-26全部阳性表达。在67例IDC中,有41例MMP-26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1.2%。MMP-26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26蛋白在IDC的阳性表达与E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MMP-26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6在IDC中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及其受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姚江  童超  周志梅  黄桂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70-1772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BRCA1、2在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联合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的关系。结果 BRCA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否绝经均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BRCA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是否绝经均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BRCA1、2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55、-0.517,P<0.05)。BRCA1的表达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4,P<0.05),与PR的表达无关(r=0.243,P>0.05)。BRCA2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无关(r=0.201、0.245,P>0.05)。结论 BRCA1、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乳腺癌治疗及预后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100A4、C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100A4、CB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及15.0%(3/20),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30.0%(6/20)及35.0%(7/20),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及72.5%(29/4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S100A4蛋白与C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100A4及CB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且与乳腺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B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7%(57/65),明显高于在纤维囊性乳腺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B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选择素、CD44V6基因在乳腺癌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选择素、CD44V6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25例,浸润性导管癌(IDC)68例及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选择素、CD44V6在DCIS和IDC中的阳性和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4V6蛋白在IDC中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DCIS(P<0.05),P-选择素、CD44V6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0~Ⅰ期和Ⅱ~Ⅲ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CD44V6与肿瘤的大小及患病年龄状况均无关(P>0.05)。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χ2=15.942,r=0.414,P<0.01)。结论 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γ-tubulin、HER-2、k-r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乳腺原位导管癌( DCIS)、浸润导管癌( IDC)及正常乳腺组织各60例,观察各组织中γ-tubulin、HER-2和k-ras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γ-tubulin阳性表达于上皮细胞质中,HER-2和k-ras阳性位于细胞膜。乳腺癌组织中γ-tubulin、HER-2和k-ras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IDC组织中HER-2和k-ras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织(P<0.05)。结论γ-tubulin、HER-2和k-ras在乳腺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曹颖  李兰  文安智 《贵州医药》2006,30(6):494-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VEGF、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10%和83.72%,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23.26%和18.60%,两者在IDC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C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均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PCNA的同时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病理诊断;亦可将其作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对判断预后和术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连接蛋白在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行手术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结合浸润性不同分为IDC组(35例)、ILC组(16例)和IDC+ILC组(9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分析比较β-连接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与IDC内的表达情况,β-连接蛋白于ILC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β-连接蛋白与E-cadherin及P120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IDC组和IDC+ILC组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C组与IDC+ILC组ILC成分内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细胞质/核异常表达率为37.1%(13/35),IDC组和ILC的β-连接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乳腺癌癌旁与残存的健康乳腺组织上皮内,E-cadherin与P120均呈现出连贯的细胞膜染色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0%(60/60);在IDC组35例与IDC+ILC组9例患者IDC成分内,E-cadherin与P120都表现为连续性的细胞膜染色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0%。经分析发现,E-cadherin、P120与β-连接蛋白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994、0.872,P<0.05)。但是在ILC组16例与IDC+ILC组9例患者ILC成分内,E-cadherin的表达程度均有不断弱化趋势,甚至出现缺失,和β-连接蛋白缺失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987、0.925,P<0.05)。但是与在IDC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形式不同,在ILD与混合型癌并发的病例内P120均呈现为细胞质棕黄色染色,β-连接蛋白表达缺失,两种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IDC、ILC内β-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有别,可以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CD44v6、MMP一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峰 《河北医药》2012,34(6):808-8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D44v6、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VEGF、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乳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和90.2%(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45)、87.0%%(80/92),而且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2/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CD44v6、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它们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莉莉  仝铁  胡庆 《贵州医药》2010,34(6):493-496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癌基因(CerbB-2)表达与常用化疗药物耐药因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性激素受体ER、PR、CerbB-2及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Ⅱ)、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并进一步对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各耐药因子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大都存在多药耐药现象(81.6%),耐药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是否绝经无关,但与癌肿的临床分期有关;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ER(-),CerbB-2低表达纽TOPOⅡ的表达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CerbB-2和耐药因子TOPOⅡ的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并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 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表达与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鼻咽癌标本及45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E-cad、EGFR、MMP-9的表达,并对所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表达异常、EGFR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检测鼻咽癌患者E-cad、EGFR、MMP-9的表达情况对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力  谭米多  戴洪波  等. 《肿瘤药学》2013,(3):180-18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增生组织及5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MMP-9在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0%、66.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乳腺和乳腺增生组织,而E-cadherin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恰好相反,分别为95.0%、85.0%、4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乳腺和乳腺增生组织,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605,P〈0.05)。MMP-9和E-cadherin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和E-cadherin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能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