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含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在不同骨质类型及厚度的皮质骨支持下,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 不论种植体螺距大小,随着颌骨骨质类型改变,骨皮质厚度变薄,骨松质弹性模量降低,种植体上及颌骨内应力值均增加.结论 颌骨的骨质类型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Ⅱ类骨较Ⅲ类骨更有利于种植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2.
种植修复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修复方法 ,但是种植修复的临床周期较长,缩短种植修复的临床周期一直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辛伐他汀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1]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辛伐他丁对种植体周围骨质疏松的成骨的影响[2,3],缩短种植临床周期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主要研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骨粉复合物是否能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细胞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并且是否能缩短种植的临床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微小种植体及其支持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为微小种植体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OLIDWORKS专业三维制图软件和ANSYS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方向载荷的5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模型上计算出不同方向载荷微小种植体-骨界面的Von-Mises应力及位移分布状况。结果在不同载荷方向150g正畸力下,微小种植体Von-Mises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区,种植体的Von-Mises应力值及位移值均较小,随着与种植体长轴夹角角度的增大,种植体的Von-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0.612、3.118、4.103、4.809、5.159MPa,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位移峰值分别为0.695、0.126、0.137、0142、0.158μm。结论在不同载荷方向150g正畸力下,微小种植体Von-Mises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区,种植体的Von-Mises应力值及位移值均较小,微小种植体可以安全地承载不同方向150g正畸力作用,特别是与种植体长轴夹角较小方向的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个性化基台一体烤塑冠解决在后牙垂直咬合间隙不足的口腔种植患者的义齿固位问题.方法 选取34例后牙缺牙区骨水平种植体植入后,咬合距离(骨水平种植体顶部至对面)低于5 mm的患者,共植入40枚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枚种植体.实验组使用CAD/CAM制作的个性化基台一体烤塑冠修复种植体牙冠,使用基台螺栓固基台一体烤塑冠(扭矩30N.cm).对照组使用成品分体式直基台,先使用基台螺栓固位基台(扭矩30N.cm),再以粘接剂将钴铬烤塑全冠粘接在分体式基台上.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修复后的义齿固位保存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在种植体植入3月后顺利完成种植体上部固定义齿修复,经1年随访,实验组一体冠未见松动或脱落;对照组基台未见松动或脱落,在修复后1月开始陆续有7例牙冠与基台分离,经重新粘接后其中5例牙冠再次脱落,改为基台一体烤塑冠修复后未见松动或脱落.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义齿固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种植体与基台界面的螺栓固位不受上部牙冠是基台一体冠还是基台粘接冠设计的影响;个性化基台一体冠可以解决粘接面积不足所致的牙冠脱落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86例患者的146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1~9年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94%.在植入的146个种植体中,随访1~9年,总共失败12个,累计成功率95.80%.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种植体早期愈合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种植体植入后早期行上部结构的修复将成为种植工作者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种植体上部结构早期修复方式及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种植的成败。本文分别采用金属烤瓷冠、中空活动义齿暂冠及塑料暂冠作为前牙单个种植体的早期上部  相似文献   

7.
刘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20-122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41例后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提升术,Ⅱ期手术3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纯钛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其余植体稳定度好,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1 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7.6%(40/41)。结论 Ankylos种植体用于后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后结合膜引导技术即刻植入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76颗牙拔除术后患者,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6个月~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6例即刻种植体12周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载了3年无松动。5年随访,除1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7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很好地承担修复体传导的牙牙合力,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种植修复是牙齿缺失的首选治疗方法。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不仅要求有良好稳定的骨结合,种植体颈部的牙龈组织结合界面亦是维持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种植体-牙龈组织界面有类似天然牙上皮附着的结构,形成紧密的上皮结合,成为一种功能性生物封闭屏障,通常认为这一屏障主要是由牙龈结合上皮、牙龈纤维黏附于种植体表面而形成~([1])。人  相似文献   

10.
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槽骨骨量不足情况下的种植方法。方法 37例骨量不足的病例,采用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牙槽骨撑开术、自体骨碎块和自体骨块移植术。结果 所有种植体骨整合良好,仅有1颗种植体因修复不当而脱落。结论 所有手术方法均为种植所适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量和种植体表面设计对短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3D-Doctor软件和ABAQUS软件建立Ⅴ形螺旋设计、反支撑形螺旋设计、支撑形螺旋设计和鳍式非螺旋设计的短种植体植于Ⅰ类骨质量的上颌骨后区的三维有限元法模型4个。对所有模型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分析比较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和Von-Mises应力峰值。结果:垂直向和侧向加载时,反支撑形和支撑形螺纹设计与鳍式非螺旋设计都表现出较好的应力分布特征。结论:支撑形螺旋设计、反支撑形螺旋设计和鳍式非螺旋设计均适用于短种植体,应避免应用Ⅴ形螺旋表面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理论的提出,口腔种植学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目前,种植体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是,临床种植失败病例也时有发生。根据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生物力学因素在种植失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围绕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特征为核心,从种植体自身(材料、表面结构、大小)、即刻负载、适应证选择、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攻/助攻微种植体其周围骨界面改建的异同。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将36枚微种植体植入6只成年Beagle犬上颌后牙区。左右各植入3枚种植体,一侧以自攻植入,对侧以助攻植入。每侧随机分配植入不同愈合时间(2、4、8周)的种植体,取不同时期骨标本制备不脱钙的超硬切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比较自攻/助攻微种植体-骨界面改建动态变化的异同。结果自攻/助攻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随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组织改变。同一时间自攻/助攻种植体骨组织改建亦有不同表现。结论在不同愈合时间,种植方法对种植体骨重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翔  曲哲  贺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3,(15):23-24,26
目的 评价BEGO牙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采用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的患者1611例,共植入种植体2627枚.结果 16枚种植体于种植术后6个月时因松动取出,其余2611枚种植体均于2012年6月前完成上部结构修复.2499枚种植体行固定修复,112枚种植体活动修复.观察时间最长5.5年,最短6个月,累计存留率为99.4%.结论 BEGO种植系统修复缺失牙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颜丹  王建国  张锡忠 《天津医药》2013,41(1):22-25,97
目的分析支抗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变化对颌骨应力分布和微种植体位移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和种植体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照。方法利用Pro/E软件建立不同骨内段直径的微种植体和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Hypermesh对所建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在种植体顶部中央位置施加1.96N与颌骨面平行的作用力,分析在上述载荷作用下种植体的位移和骨界面应力的变化。结果随着种植体骨内段直径的增加,骨界面应力峰值和微种植体位移都减小,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颈部和尖部。骨内段直径为1.5mm时,微种植体z轴的Von-mises应力值最小,且曲线最为平缓。颌骨表面应力峰值的面积关系为1.7mm>1.6mm>1.4mm>1.5mm。结论支抗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对微种植体应力分布有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微种植体骨内段为1.5mm时应力分布对颌骨损伤最小,微种植体位移最小。D2(mm)1.41.51.61.7Table1Theelementnumberandthenodenumberofmodels表1模型网格总数和节点总数网格总数5816631669057140节点总数22508247222764328230材料名称皮质骨松质骨微种植体Table2Mechanicalpropertiesoftheexperimentmaterial表2实验材料的力学参数弹性模量(MPa)137001370103400泊松比0.300.300.35Figure1Sketchforthemodelsofmicro-implantandmandible图1微种植体和颌骨的模型示意图(a)微种植体实体(b)微种植体模型(c)网格划分参考(图1a),建立包含微种植体支抗的下颌后牙区简化颌骨块模型,以下颌第一磨牙横断面作为基底面,直径为10mm,高为12mm,上部设置为3mm厚的皮质骨,其余为松质骨。微种植体骨外段直径为D1(2.0mm),骨内段直径为D2(1.4、1.5、1.6、1.7mm),颈部光滑区高度0.9mm,骨内段微种植体长度为6mm(图1b)。采用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图1c中O为原点坐标,坐标正方向如该图右上角所示。(2)建模操作。打开Pro/E软件,根据微种植体尺寸,通过"拉伸"和"旋转"操作建立除螺纹外的微种植体模型,通过"螺旋扫描"建立微种植体的螺纹模型,通过"旋转"完成颌骨模型的建立,模型最终都保存成ACIS格式。(3)网格划分操作。将颌骨模型和微种植体模型导入到Hypermesh中,通过"boolean"运算,切割出皮质骨和松质骨以及微种植体通道,并建立皮质骨和松质骨之间的共面关系,通过"tetramesh"操作对三部分模型分别进行网格划分,调节网格大小和最小角度来控制网格质量,最后定义网格属性,本文中所有网格到采用"solid45"网格类型。模型网格总数和节点总数见表1。1.2材料属性将微种植体颌骨模型导入Ansys10.0中,微种植体及颌骨均设置为线弹性、正交各向同性的均质连续材料,微种植体材料为钛,材料力学参数见表2。1.3边界条件及载荷条件微种植体和骨模型钉道之间建立非线性接触,骨模型底部节点设置为全位移约束。计算时,在微种植体模型顶部施加与颌骨面平行的正畸作用力1.96N,即Fz=1.96N,Fx=Fy=0(图1c)。2结果2.1微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在压力侧和拉力侧骨界面上沿微种植体轴向,从颌骨表面开始,每隔0.7mm采集Von-mises应力值及位移值,得到微种植体植入深度和其Von-mises应力及位移折线图,见图2。皮质骨区域(y<3mm)是主要的应力区,其峰值出现在微种植体骨界面颈部下方2~3mm,松质骨区域(y>3mm)的应力值明显小于皮质骨,随D2D16mm3mm9mm10mm1.96NFigure2Thebroken-linegraphsofstress-locationanddisplacement-locationonthemicro-implant-boneinterface图2骨界面上的应力位移折线图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0.050.040.030.020.010.00位移(mm)(d)拉力侧位移图中不同线型代表不同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Von-mises应力(MPa)123456300250200150100500(a)压力侧Von-mises应力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Von-mises应力(MPa)300250200150100500(b)拉力侧Von-mises应力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0.050.040.030.020.010.00位移(mm)(c)压力侧位移  相似文献   

16.
郁璐  何家才 《安徽医药》2018,22(3):430-433
目的 评价Straumann种植系统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和骨水平种植体应用于后牙缺失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后牙区单颗种植修复的108例患者,分别植入58颗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和50颗骨水平种植体.随访2年,统计两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牙周探诊软组织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2年内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周围骨呈递减式吸收,骨水平种植体周围骨缓慢均匀吸收,骨水平种植体骨高度优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牙周探诊检查两组牙周软组织健康相当,患者反馈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在后牙区,骨水平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优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满足即刻种植术适应症的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12枚,均于术后完成即刻临时冠修复,4~6个月后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骨结合情况,统计种植义齿成功率.结果:12例患者12枚种植体均无感染、松动,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病理性骨吸收,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出现,软组织健康,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症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上前牙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堵梦雨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7,21(11):2005-2008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操作要点及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应用ITI种植体及CDIC种植体即刻种植42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60枚,ITI种植体20枚,CDIC种植体40枚,术后三到四月种植体冠部修复.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及牙龈外形,评价临床成功率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2~5年60枚种植体中,2枚术后2周内感染松动,拔除.1枚3个月复诊时未达到骨结合,拔除.其余57枚种植体无松动,达到骨结合,成功率达到95%.结论 即刻种植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同样与延期种植一样达满意的临床成功率及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上颌磨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5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采用56枚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治疗,术后随访记录周围软组织形态、种植体松动度、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56枚种植体均未发生感染,有1例没有骨结合,二期手术时脱落;1例骨结合不良,修复时基台螺丝未加力到35 Ncm,修复后半年脱落;3例3枚植体于修复后出现水平食物嵌塞,其余患者均较为满意.结论 种植修复上颌磨牙的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