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PO2/FiO2 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苑建房 《河北医药》2012,34(8):1133-11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PO2/FiO2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1次/12 h,连续应用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具体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氧和指数(PaO2/Fi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治疗后乌司他丁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后呼吸频率(RR)、氧和指数(PaO2/Fi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对急性肺损伤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CD 3、CD 4、CD 4/CD 8、CD16 56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 8则明显升高(P<0.05,P<0.01);②急性白血病患者CD 3、CD 4、CD 4/CD 8、CD 16 56明显低于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P<0.05,P<0.01);③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比较,CD 3、CD 4、CD 4/CD 8及CD 16 56明显升高,CD 8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受抑,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重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重型肝炎早、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36例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274.62±273.79)个/μl、(554.27±152.95)个/μl、(541.77±184.77)个/μl,晚期分别为:(874.14±312.89)个/μl、(467.77±144.57)个/μl、(326.86±124.01)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早期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329.50±276.58)个/μl、(731.00±212.81)个/μl、(571.75±231.24)个/μl,晚期分别为:(662.75±187.46)个/μl、(376.50±120.09)个/μl、(205.25±186.03)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成活与死亡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晚期;成活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死亡患者;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3+,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3细胞、CD+3/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指标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其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选择皮肌炎患者59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标记分子的绝对表达情况,分析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如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CD8+T细胞(即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Ts/CTL),B淋巴细胞(CD3-/CD19+)、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及淋巴细胞总数(T+B+NK)计数及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显示ILD的皮肌炎患者CD4+T细胞数目(652±394)高于未合并ILD患者(428±3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患者CD4+T细胞数目升高与间质性肺疾病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 CD4+T细胞异常增高是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皮肌炎预后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7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正常人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NK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P<0.05),CD3+、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19+(B淋巴细胞)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可作为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疗程罗红霉素对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根据药敏结果两组均选用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抗绿脓杆菌治疗,疗程3~4周,并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罗红霉素胶囊口服0.15 g,2次/d,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6个月后细菌清除率。结果:细菌清除率对照组26.7%(8/30),治疗组71%(20/28),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6个月小剂量罗红霉素干预可明显提高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数量及CD4+/CD8+比值(P<0.05),下调CD8+亚群数量(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长疗程干预可改善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并有利于抗生素对绿脓杆菌的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阿昔洛韦合用对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其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阿昔洛韦缓释片0.2g口服,1日3次,共8周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分枝杆菌注射剂1次1.72μg,肌肉注射,每3天1次,共8周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基本相似(P>0.05)。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而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为93.3%(56/60),复发率6.67%(4/60),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55.0%(33/60),复发率45.0%(27/60),两组痊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枝杆菌、阿昔洛韦合用有利于提高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机体清除单纯疱疹病毒的能力,对提高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危及中高危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和血清白蛋白(Alb)之间的相关性及接受不同疗法后的变化。方法将150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确诊为IMN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50例,每组患者再按照其入组时24 h UPro和Alb基线水平分为低危组(60/150)和中高危组(90/150)2亚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Ponticelli方案,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肾俞穴敷熨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5+、CD3+CD8+/CD45+、CD3+CD4+/CD45+、CD3-CD19+/CD45+、Treg/CD4+及CD4+/CD8+,比较2亚组间上述指标治疗前差异及与24 h UPro和Alb的相关性,及不同疗法对其影响。结果 (1)治疗前中高危组IMN患者较低危组24 h UPro、CD3+CD4+/CD45+、CD3-CD19+/CD45+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Alb、CD3+CD8+/CD45+和Treg/CD4+明显下降(P<0.05)。且中高危组IMN患者24 h UPro与CD3+/CD45+、CD3+CD8+/CD45+及Treg/CD4+间均呈负相关(P<0.05),与CD3-CD19+/CD45+及CD4+/CD8+间均呈正相关(P<0.05);而Alb与CD3-CD19+/CD45+及CD4+/CD8+间均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5+、CD3+CD8+/CD45+及Treg/CD4+间均呈正相关(P<0.05)。(2)2亚组治疗后在24hUPro、CD3+CD4+/CD45+、CD3-CD19+/CD45+和CD4+/CD8+下降及Alb、CD3+CD8+/CD45+和Treg/CD4+提升方面,观察2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 (1)中高危组IMN患者较低危组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且中高危IMN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除CD3+CD4+/CD45+外余者均与24 h UPro及Alb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能有助于指导评估中高危IMN患者治疗;(2)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改良Ponticelli方案对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改善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8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重组),18例普通型H1N1流感患者(普通组)和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流式细胞术测上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8+CD28-、CD4+CD25+high的百分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型H1N1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组,淋巴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显著下降,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4+CD25+high百分比明显降低,而CD8+CD28-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损伤患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改变可反映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 4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化疗加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组(A组,25例)和单纯化疗组(B组,24例)。化疗方案采用吉西他滨+顺铂,A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入,连用21 d。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分子表达。结果 A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8+CD28+、CD8+CD28-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及A组比较,B组治疗后CD3+、CD4+、CD8+、CD8+CD28+降低,CD8+CD28-升高(P<0.05)。结论康莱特可能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及亚群,尤其是CD8+CD28+表达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在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的住院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另将观察组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标准,分为重症组(SOFA<3分)和危重症组(SOFA≥3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_3~+淋巴细胞(简称CD_3~+)、CD_3~+CD_4~+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_4~+)、CD_3~+CD8~+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8+)、CD_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CD_3~+、CD_4~+细胞数量、CD_4~+%、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重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_4~+%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表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障碍,且免疫功能状态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尽早检测IC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对于ICU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7、14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5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而第14天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5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梗死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2周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乌司他丁。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IL-10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以及TNF-α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封闭抗体(BA)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URSA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E法检测外周血BA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NK细胞免疫表型,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前B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阴性者与BA阳性者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T、CD4+T、CD3-CD56+NK明显变化(P<0.05),CD8+T、CD4+T/CD8+T、CD3+THLA-DR+/CD3+、CD8+THLA-DR+/CD8+、CD4+T CD25+ CD127dimTreg、CD19+B、CD5+CD19+B、CD5-CD19+B、CD3+CD56+NK、CD56+CD69+NK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成功者与失败者的CD3+T、CD4+T、CD4+THLA-DR+/CD4+、CD3-CD56+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够提高BA阳性率,改善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BA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可作为评估主动免疫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