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智辉  孔令言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93-694,670
目的 观察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紫杉醇135mg/m^2,静滴3h,顺铂25mg/m^2静滴,均第1天完成;共6~9个疗程,且在第2疗程后3周按乳腺癌根治术方式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CR1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PR17例(Ⅲ期12例,Ⅳ期5例),NC6例(Ⅳ期),PD1例(Ⅳ期);有效率RR(CR+PR)8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痛。结论 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卫权  杨劼  叶国麟  潘瑞琳  廖富毅 《河北医学》2007,13(11):1305-130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特别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79例Ⅱa~Ⅳ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全组79例原发病灶中临床CR 2例,PR 49例,共51例有效,有效率64.5%,腋窝淋巴结肿大43例,临床CR 19例,PR 6例,共25例有效,有效率58%。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特别是局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缩小,肿瘤降期,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根治性手术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经尺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尺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锁骨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开口处,注入化疗药物,观察肿块的缩小情况.结果本组27例, 经介入治疗后CR2例,PR22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89%. 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闯  张跃伟 《当代医学》2009,15(17):317-318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治疗进展期胃癌19例,对照组17例,采取全身化疗(FOLFOX4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68.42%,对照组的有效率(CR+PR)为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能提高进展胃癌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质指数(BMI)与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BMI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49例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BMI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超重组(BMI≥25 kg/m2)与正常组(BMI<25 kg/m2)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并进行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正常组乳腺癌患者262例,完全缓解率(CR)、化疗有效率(RR)分别为15.3%和88.2%;超重组乳腺癌患者87例,CR、RR分别为5.7%和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7);正常组与超重组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的CR和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7);近期预后分析发现,超重组与正常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而超重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超重较正常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病理CR和RR差,特别是对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而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则无明显差异;超重较正常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总生存率更差,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进展期女性乳腺癌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盐酸表柔比星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盐酸表柔比星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有效率(CR+PR)、病情控制率(CR+PR+SD)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CR+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R+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严重肝功能异常、皮疹以及静脉炎等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西他赛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病情控制率,临床作用效果显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Ⅱb~Ⅲc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TE)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联合氟尿嘧啶(FEC)化疗方案.4个疗程后,根据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疗效,并观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54/63),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0例,稳定(SD)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61/86),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8例,稳定(SD)25例.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进行联合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3周后,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13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1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患者部分缓解(PR),20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石祥  沈凤珍  李英杰 《当代医学》2010,16(17):290-292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较佳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到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子宫动脉2-4次;结果 12例Ⅱ-Ⅳ期宫颈癌患者,CR10例,PR2例,随访观察均超过2年,疗效显著。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癌,创伤小,疗效高,结合手术、放疗可以根治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病灶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已经转移的女性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治疗组行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有效后口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部分缓解(PR)、病情进展(PD)、临床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除了治疗组出现手足综合征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效果好,可提高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DCR,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101例,将其中资料完整的80例分5组,比较近期疗效。①支气管动脉灌注(BAI)丝裂霉素组17例,完全缓解(CR)11.8%,部分缓解率(PR)29.4%,CR+PR为41.2%;②BAI给顺铂11例,CR9.1%,PR54.5%,CR+PR为63.6%;③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CAP方案)BAI21例,CR33.3%、PR42.9%,CR+PR为76.2%;④CAP方案BAI+放疗20例,CR55.0%、PR40.0%,CR+PR为95.0%;⑤CAP方案胸主动脉给药(TAI)+放疗组11例,CR45.4%,PR36.4%,CR+PR为81.8%。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对小细胞肺癌亦有一定疗效。文中还讨论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及顺铂的药代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TEC方案,75mg/m2、 ivp、 dl;EADM 60mg/m2、 iv、 dl;CTX 600mg/m2、 iv、 dl;每3周1个疗程,共2~4个疗程.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73例中,临床完全缓解(CR) 16例,部分缓解(PR) 48例,稳定(SD) 9例,总有效(CR PR)率87.67%.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TEC方案有较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Ⅱb~Ⅲc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TE)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联合氟尿嘧啶(FEC)化疗方案。4个疗程后,根据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疗效,并观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54/63),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0例,稳定(SD)9例,无疾病进展(PD)病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61/86),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8例,稳定(SD)25例,无疾病进展(PD)病例。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时期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治疗组采用常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辅助化疗,方案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等指标。术后对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房外形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后,手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乳腺癌治疗后2a随访,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3/31),对照组为6.4%(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12.9%(4/31),与对照组16.1%(5/3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Ⅱ期乳腺癌是安全的,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性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Ⅱ期乳腺癌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同时期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治疗组采用常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辅助化疗,方案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等指标.术后对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房外形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后,手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乳腺癌治疗后2a随访,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3/31),对照组为6.4%(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12.9%(4/31),与对照组16.1%(5/3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Ⅱ期乳腺癌是安全的,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性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Ⅱ期乳腺癌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R和PR表达与患者一线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R和PR,统计ER、PR均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比例,42例患者均接受CAF方案常规化疗6周期后,统计复发、转移(PD)和稳定(SD)患者人数,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初步判断ER和PR表达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中11例患者ER和PR均为阴性(26.19%),16例ER和PR均为阳性(38.09%),6例仅ER表达阳性(14.29%),9例仅PR表达阳性(21.43%)。11例"双阴性"患者中化疗中进展(PD)5例,稳定(SD)6例,剩余有ER和PR表达的31例患者中PD 11例,SD 20例,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应用确切概率法。结论:ER和PR表达"双阴性"是乳腺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双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ER和PR表达情况将影响患者预后,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62例手术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IPHP联合全身化疗76例(联合组)和全身化疗86例(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联合组27例Ⅳ期患者中CR6例,PR9例,有效率为55.56%;单纯化疗组34例Ⅳ期患者中CR3例,PR6例,有效率为26.47%(P<0.05)。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77.63%,单纯化疗组为63.95%(P>0.05);5年生存率联合组为68.42%,单纯化疗组为37.21%(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P(TAT、DDP)方案、CTF(CTX、THP、5-Fu)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40例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TP、CTF两组,TP组:多西紫杉醇(TAT)+顺铂(DDP);CTF组:环磷酰胺(CTX)+吡柔比星(THP)+5-氟尿嘧啶(5-Fu),每3周为1周期,行术前新辅助化疗3~4周期,每2周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TP组总有效率(CR+PR)84.3%,其中CR 12.9%,PR 71.4%;CTF组总有效率(CR+PR)70%,其中CR7.1%,PR 62.9%,两组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病人均能耐受,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TP方案和CTF方案用于II/III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可缩小肿瘤,部分病人可达完全缓解,TP方案疗效好于CTF方案,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杨灵  傅浩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71-17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ER、PR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46例患者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结果:46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ER、PR阴性率分别为32.6%、34.8%,ER(+)组与ER(-)组、PR(+)组与PR(-)组的化疗有效率(CR+PR)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ER、PR阳性率有所增高,但与化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对化疗更敏感,化疗后获益更多,ER、PR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新辅助化疗不能改变ER、PR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